《慈幼便覽》

清 文晟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陰暑

膏粱之兒,畏暑貪涼,不避寒風,或居深堂廣廈,乍寒乍熱,不謹衣被,以致寒邪襲於肌表,其症頭痛無汗惡寒,身體拘急四肢痠痛。此以夏月受寒,雖名陰暑,實傷於寒也。治宜溫散,無汗五積散。前症兼有汗口渴惡寒發熱,用清暑益氣湯

五積散

陰暑受寒,頭痛無汗惡寒,身體拘急四肢痠痛白芷廣皮川樸桔梗(各七分)枳殼(五分)川芎當歸白芍雲苓(各一錢)漂蒼朮半夏桂枝(各八分)炮姜炙草(各五分)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水煎服。

清暑益氣湯

傷暑煩熱自汗口渴惡寒發熱人蔘(六分)炙黃漂白粉葛(各一錢)澤瀉黃柏青皮神曲(煨)炙草(各五分五味子(捶扁,三分)生薑(二片)大棗(三枚)水煎熱服。如兼腹痛泄瀉,去黃柏,加炒白芍茯苓各錢半。

通治千金消暑丸

中暑昏悶,並伏暑食嘔泄瀉半夏醋炙,四兩)茯苓甘草(各二兩)研細末薑汁和丸,綠豆大,每五六十丸,開水下。如昏迷不醒,即碾灌之。又方,去茯苓甘草,加貝母四兩,如前法和丸,治中暑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