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辦法

法規文件 醫療機構管理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ó jiā wèi shēng yìng jí duì wǔ guǎn lǐ bàn fǎ

2 基本信息

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辦法》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於2024年3月19日《關於印發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辦法的通知》(國衛醫急發〔2024〕11號)印發,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辦法(試行)》(衛辦應急發〔2010〕183號)同時廢止。

3 發佈通知

關於印發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辦法的通知

國衛醫急發〔2024〕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疾控局:

爲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管理工作,提升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能力和處置水平,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組織制定了《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中醫藥

國家疾控局

2024年3月19日

4 全文

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辦法

4.1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爲加強和規範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建設與管理,全面提升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等預案,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含國家衛生應急移動處置中心),是指由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國務院疾控主管部門)建設與管理,參與特別重大及其他需要響應的突發事件現場衛生應急處置的專業醫療衛生救援隊伍。國家衛生應急隊伍主要分爲緊急醫學救援類、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類、突發中毒事件處置類、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類(上述4類隊伍由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建設管理)、中醫應急醫療類(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負責建設管理)、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類(國務院疾控主管部門負責建設管理)。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成員(以下簡稱隊員)來自醫療衛生等機構,平時承擔所在單位日常工作,應急時承擔衛生應急處置任務。

第三條  省級、地市級和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疾控主管部門)要根據突發事件風險評估,加強地方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原則上所有醫療衛生機構均應具備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形成完善的衛生應急隊伍體系。

第四條衛生應急隊伍建設與管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人民羣衆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按照“統一指揮、紀律嚴明,反應迅速、處置高效,平戰結合、佈局合理,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的原則,根據地域和突發事件等特點,統籌建設和管理衛生應急隊伍。各地要強化隊伍指揮調度、組織協同,開展實戰化訓練演練,注重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隊伍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和社會參與程度。

第五條  衛生應急隊伍要貫徹“以健康爲中心”的原則,加強醫防協同,強化公共衛生人員配備,完善醫防協同機制,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研判評估流行病學調查和溯源等培訓,有效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傳播,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第六條  本辦法適用於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建設和管理(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類隊伍管理辦法由國務院疾控主管部門另行制定,以下所稱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均不含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類隊伍)。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參照本辦法制定本級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辦法或規定

4.2 第二章  隊伍建設

第七條  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負責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總體規劃、建設和管理,並委託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中醫藥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委託建設單位)具體承擔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組建和管理工作;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所在單位(以下簡稱承建單位)具體承擔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組建和日常管理工作。緊急醫學救援類、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類、中醫應急醫療類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承建單位須爲三級甲等醫院,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臨牀重點專科所在單位優先。

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由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負責組織評估確認,符合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條件的,承擔國家衛生應急任務並履行相應職責。

第八條  國家衛生應急隊伍主要由衛生應急管理人員、醫療衛生專業人員、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人員構成。應急管理和醫療衛生專業人員每隊30人以上,設隊長1名,副隊長2~3名,每支隊伍配30人以上的後備人員(國家衛生應急隊伍人員構成要求見附件1)。

第九條  隊員遴選條件:

(一)政治堅定過硬,熱愛衛生應急事業,忠實履行職責和義務;具有奉獻、敬業、團隊合作精神

(二)身體健康,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0週歲;

(三)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

(四)接受過衛生應急培訓或參與過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工作者優先考慮。

(五)在同等條件下,外語溝通能力強的優先考慮。

第十條  隊員的遴選按照本人自願申請,承建單位推薦,委託建設單位審定,報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備案的程序進行(隊員審批表見附件2)。對於超齡(大於60週歲)或者身體狀況不滿足應急救援任務的隊員應准予退出隊伍,承建單位報告委託建設單位覈准終止任用,並報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  隊伍應加強裝備建設和各項應急預案、標準操作指南制定,隊伍功能應滿足以下最低標準:

緊急醫學救援類:每天能開展20臺損傷控制手術,每天能接診200名急診和門診患者,開設20張留觀病牀,重點加強創傷處理能力;實現14天自我保障。

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類:每天能完成1000人次以上的實驗室檢測,每天能接診200名門診患者,具備5例以上重症傳染性疾病患者的緊急處置能力;具備隔離轉運能力流行病學調查能力;能實現10天自我保障。

突發中毒事件處置類:能夠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應急監測風險評估毒物採樣與快速檢測中毒救治指導、健康監護等,實現7天自我保障。

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類:能夠開展傷員體表放射性污染檢測、局部和全身去污洗消內外照射患者劑量估算醫學救治、食品和飲用水放射性監測健康教育和現場心理救援等,實現7天自我保障。

中醫應急醫療類:具備傳染病檢測應急處置和轉運能力,每天能接收200名門診和急診患者,可開展損傷控制手術3~5臺,重點開展突發事件相關疾病的中醫中西醫結合救治;實現7天自我保障。

第十二條  隊伍應強化信息化建設,實現隊伍與後方指揮部的聯通,加強隊伍人員、裝備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4.3 第三章  職責、權利和義務

第十三條  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履行以下職責:

(一)負責緊急醫學救援、重大疫情醫療應急突發中毒事件處置、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四類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總體規劃佈局,指導四類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

(二)統一指揮和調度緊急醫學救援、重大疫情醫療應急突發中毒事件處置、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四類國家衛生應急隊伍;

(三)組織指導緊急醫學救援、重大疫情醫療應急突發中毒事件處置、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四類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培訓和演練工作。

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履行以下職責:

(一)負責國家中醫應急醫療隊伍的總體規劃佈局,指導國家中醫應急醫療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

(二)與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建立協調動機制,統一指揮和調度國家中醫應急醫療隊伍,確保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救治工作;

(三)組織開展中醫應急救治專項培訓,並根據情況適時組織跨地區聯合演練。

第十四條  委託建設單位履行以下職責:

(一)負責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組建,組織協調和指導承建單位做好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日常管理;

(二)指導承建單位開展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培訓和演練;

(三)制訂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具體管理方案。

第十五條  承建單位履行以下職責:

(一)積極支持隊員參與國家衛生應急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拖延、妨礙隊員參加衛生應急工作;

(二)保障隊員在執行衛生應急任務期間及演訓練期間的工資、津貼、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保障隊員在執行衛生應急任務期間及演訓練期間的生命健康安全,爲隊員購置保險;

(三)負責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組建和日常管理;

(四)具體組織實施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培訓和演練。

第十六條  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履行以下職責:

(一)按照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的調遣,參加衛生應急行動

(二)向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和委託建設單位提出有關衛生應急工作建議;

(三)參與研究、制訂衛生應急隊伍的建設、發展計劃和技術方案;

(四)加強培訓、演練,形成實戰能力

(五)向公衆普及緊急醫學救援知識和技能

(六)承擔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委託的其他工作。

第十七條  隊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享有執行衛生應急任務的知情權;

(二)享受執行衛生應急任務的加班、高風險、特殊地區等國家規定的各項工資福利待遇的權利;

(三)享有執行衛生應急任務期間隊伍所在單位按規定購置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權利;

(四)享受接受衛生應急專業培訓和演練的權利;

(五)享受優先獲取衛生應急相關工作資料的權利;

(六)享有衛生應急工作建議權。

第十八條  隊員應承擔以下義務:

(一)服從上級的統一領導服從工作安排,遵守紀律,保守國家祕密;

(二)及時報告在執行衛生應急任務中發現的特殊情況;

(三)提出衛生應急工作建議;

(四)做好衛生應急響應準備,參加衛生應急相關培訓和演練,隨時聽候調派實施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傷病員救治;

(五)參與對省級及以下衛生應急隊伍的業務培訓、提供技術諮詢相關工作指導。

4.4 第四章  隊伍管理

第十九條  隊員原則上3年進行一次調整,符合條件的可繼續留任。因健康、出國(1年以上)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其職責和義務者,經委託建設單位覈准終止任用,遴選其他符合條件者增補至隊伍,並及時報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條  承建單位建立應急值守制度,隊員要保持通訊暢通;當聯繫方式變更時,應第一時間告知隊長,及時報告委託建設單位更新相關信息,確保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數據庫信息準確。

第二十一條  委託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突發事件醫療應急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要求,根據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統一安排,制訂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年度培訓和演練計劃,開展相關活動,鼓勵隊伍開展巡診義診、緊急醫學救援知識和技能普及“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等平急結合活動

第二十二條  國家衛生應急隊伍(不包括軍隊和武警衛生應急隊伍)由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指揮調度,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向委託建設單位發出調用函,委託建設單位督促承建單位接到命令後2小時內完成各項準備隨時出發,前往突發事件現場開展衛生應急救援;緊急情況下,可採取先調用、後補手續的方式。委託建設單位可經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同意調遣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執行援外任務時,應由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統一指揮調度。應急隊伍執行任務時,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或委託建設單位應協調受援當地政府提供支持。

第二十三條  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在開展現場衛生應急處置工作時,接受突發事件現場指揮部指揮,加強與在現場參與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其他應急隊伍的信息溝通與協調,並遵守現場管理規定相關工作規範等,定期向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和委託建設單位報告工作進展,遇特殊情況隨時上報。地方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協助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完成相關工作。

現場衛生應急處置工作實行隊長負責制,隊員要服從隊長指令,履行各自分工和職責。

第二十四條  隊伍完成衛生應急任務後,由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通知委託建設單位實施撤離,並由隊長負責按要求提交衛生應急處置工作總結報告和相關文字、影像等資料。

第二十五條  執行國際醫療衛生救援任務時,應當遵循通行的國際慣例,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尊重當地風俗習慣,維護國家尊嚴和形象。

4.5 第五章  裝備物資管理

第二十六條  承建單位參照《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參考目錄(試行)》,對國家衛生應急隊伍進行裝備,並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參照《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標識(試行)》要求,規範使用標識的內容、樣式、顏色、比例。按照政府採購法律規定開展采購活動,隊伍裝備納入承建單位固定資產管理。

第二十七條  委託建設單位應指導承建單位建立倉儲管理制度,定期對裝備物資進行維護和更新工作,保證隊伍裝備物資狀況良好,運行正常。

第二十八條  在衛生應急行動中,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對國家衛生應急隊伍裝備物資進行統一調配。

第二十九條  中央財政對國家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培訓和演練等經費給予必要支持,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剋扣、挪用或變相剋扣、挪用國家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培訓和演練等經費。

4.6 第六章  獎勵與處罰

第三十條  國家衛生應急隊員現場工作表現突出者、委託建設單位或承建單位完成國家衛生應急任務出色者,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或獎勵。

第三十一條  國家衛生應急隊員或其所在單位,在衛生應急行動中不服從調派、不認真履職、違反相關制度和紀律者,經委託建設單位覈實,報由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審覈確認,對隊員予以除名,並對其所在單位予以內部通報。如因失職等原因造成突發事件危害擴大,產生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當事人責任。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辦法(試行)》(衛辦應急發〔2010〕183號)同時廢止。

5 附件

1.國家衛生應急隊伍人員構成要求

2.國家衛生應急隊員推薦審批表

3.國家衛生應急隊員誓言

5.1 附件1 國家衛生應急隊伍人員構成要求

5.1.1 一、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職稱結構

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中初級職稱的比例爲1:4,具備5年以上工經驗

5.1.2 二、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構成

各類隊伍人員組成如下:

5.1.2.1 (一)緊急醫學救援類隊伍人員組成。

工作領域:由內科、外科(特別是骨科、神經外科等)、婦產科、兒科、急診、重症監護、麻醉影像檢驗心理、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專業的醫護技人員以及醫療應急管理、宣傳、後勤和通信保障等方面的人員組成,醫護比爲1:1。根據突發事件的初步判斷事件規模以及複雜性,選定相應專業和數量的人員組建現場應急隊伍。

5.1.2.2 (二)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類隊伍人員組成。

工作領域:由呼吸、重症監護、影像檢驗、院感防控、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感染病學或傳染病學、營養康復、醫療應急管理、心理、宣傳、後勤和通信保障等專業人員組成,醫護比爲1:1。根據突發事件的初步判斷事件規模以及複雜性,選定相應專業和數量的人員組建現場應急隊伍。

5.1.2.3 (三)突發中毒事件處置類隊伍人員組成。

工作領域:由食品衛生、職業衛生毒物檢測鑑定、臨牀醫學、衛生應急管理、流行病學健康教育、後勤和通信保障等方面的專業人員組成。根據突發事件的初步判斷事件規模以及複雜性,選定相應專業和數量的人員組建現場應急隊伍。

5.1.2.4 (四)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類隊伍人員組成。

工作領域:由放射醫學、輻射防護、輻射檢測、臨牀醫學、衛生應急管理、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健康教育心理、宣傳、後勤和通信保障等方面的專業人員組成。根據突發事件的初步判斷事件規模以及複雜性,選定相應專業和數量的人員組建現場應急隊伍。

5.1.2.5 (五)中醫應急醫療隊伍人員組成。

工作領域:重大疫情領域由中醫疫病(傳染病)、中醫呼吸、中醫急診、重症、院感防控和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方面的醫護人員和後勤、通信保障人員等組成;緊急醫學領域由中醫骨傷、中醫外科(普外科、胸外科神經外科等)、皮膚五官、急診、重症、麻醉等專業醫護人員和後勤和通信保障人員組成,醫護比爲1:1。根據突發事件的初步判斷事件規模及複雜性,選定相應專業和數量的人員組成現場應急隊伍。

5.2 附件2國家衛生應急隊員推薦審批表

省份:                                          NO.:

姓  名

性  別

出生年月

(彩色小二寸免冠照片)

政治面貌

身份證號

工作單位

職務/職稱

通訊地址

郵政編碼

畢業院校

學歷/學位

聯繫方式

手機

電子郵箱

座機

親屬聯繫電話

所學專業

1.

2.

3.

現從事專業

1.

2.

3.

熟悉專業

1.

2.

3.

熟悉外語

1.

2.

3.

內外

應急培訓

情況

(限150字)

專業

技術

特長

(限150字)

主要

工作

經歷

(包括本職工作,主要社會兼、聘職的起止時間,工作單位和職務/職稱)

從事衛生

應急工作

主要經歷

擬加入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的類別

①  緊急醫學救援 *

②  重大疫情醫療應急 *

③  突發中毒事件處置 *

④  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 *

⑤  中醫應急醫療 *

隊員

個人

意見

(本人是否自願成爲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成員)

簽字:

年   月   日

推薦單位

審覈意見

負責人簽字:

(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委託

建設單位

審批意見

負責人簽字:

(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備註:本表一式三份,承建單位、委託建設單位和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醫應急指導處各執一份。

5.3 附件3 國家衛生應急隊員誓言

我志願加入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時刻聽從黨和人民召喚,牢記使命、救死扶傷,快速反應、高效處置,全力以赴保障人民健康。

6 解讀

一、辦法修訂背景是什麼?

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是我國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骨幹力量,2010年制定的《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辦法(試行)》,對加強和規範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和管理,提升國家和區域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隨着我國突發事件醫療救治工作要求的不斷提高,衛生應急隊伍的建設管理需進一步加強,國家衛生應急隊伍類別、人員需要增加,隊伍職責需要細化,隊伍管理需要完善。爲此,對辦法進行了修訂。

二、辦法修訂的思路和亮點是什麼?

辦法修訂的總體考慮是,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始終把人民羣衆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強調黨對隊伍的領導,具體有以下特點:一是完善全國衛生應急隊伍體系,強調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疾控主管部門)都要加強衛生應急隊伍建設。二是強化實戰化訓練演練,注重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隊伍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和效率。三是要求衛生應急隊伍要加強醫防協同,完善醫防協同機制。四是完善隊伍管理。隊伍類別在原有緊急醫學救援類、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類、突發中毒事件處置類、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類的基礎上增加了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類、中醫應急醫療類,同時對各類隊伍能力最低標準作出規定;新增隊伍參加巡診、向公衆普及緊急醫學救援知識和技能相關要求;將隊員數量最低要求從30人提升至60人;要求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接到指令後2小時內完成各項準備;明確隊員執行任務期間保障的相關要求;新增國家衛生應急隊員誓言。

三、如何落實好辦法的任務要求?

要求各地充分認識規範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參照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規定,根據地域突發事件特點,建立符合本地區實際的衛生應急隊伍建設管理制度,完善衛生應急隊伍體系,切實提高衛生應急隊伍響應速度和應急處置水平,全力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