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祕傳》

近代 方慎庵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近世針家十四法

(以下各法,諸家之書不同。茲從實驗後考訂改正,其緊要異同之處,識者自能辨之)

一切

凡欲下針之時,用兩手大指甲,於穴旁上下、左右四圍,掐而動之,如刀切割之狀,令血氣宣散。次用爪法,爪者掐也,用左手大指甲着力掐穴,右手持針,插穴有準,此下針之法也。

二搖

退針出穴時,必須擺撼而出之,所謂青龍擺尾者,即搖法也。故曰搖以行氣,此出針法也。

三退

凡施補瀉,出針豆許,補時出針,宜瀉三吸,瀉時出針,宜補三呼。再停少時,方可出針。又一瀉法,一飛三退邪氣自退。其法一插至地部,三提至天部,插針宜速,提針作三次出,每一次停三吸,宜緩提時,亦宜吸氣,故曰退以清氣。飛者進也。

四動

下針時,如氣不行,將針搖之,如搖鈴之狀。動而振之,每穴每次,須搖五息,一吹一搖,按針左轉,一吸一搖,提針右轉,故曰動以運氣。所謂白虎搖頭者,亦用此法。又曰飛針引氣,以大指次指拈針來去上下也。

五進

下針後氣不至,男左女右,轉而進之,外轉爲左,內轉爲右。春夏秋冬,各有淺深。又有補法一退三飛真氣自歸。其法一提至天部,三進入地部提針宜速,進針三次,每停三息宜緩,進時亦宜吹氣。故曰進以助氣。

六循

下針後氣不至,用手上下循之。假如針手陽明合谷穴,氣若不至,以三指平直,將指面於針邊,至曲池上下往來撫摩,使氣血循經而來。故曰循以至氣。

七攝

下針之時,氣或澀滯,用大食中指甲,於所屬經分,來往攝之,使氣血流行。故曰攝以行氣

八努

下針至地,復出人部,補瀉務待氣至。如欲上行,將大指次指拈住針頭,不得轉動,卻用中指將針腰輕輕按之,四五息久,如撥努機之狀。按之在前,使氣在後,按之在後,使氣在前。氣或行遲,兩手各持其針,仍行前法,謂之龍虎升騰自然氣血搬運。故曰努以上氣。一說∶用大指次指拈針,名曰飛針引氣至也。如氣不至,令病患閉氣一口,着力努之,外以飛針引之,則氣至矣。

九搓

下針之後,將針或內或外,如搓線之狀。勿轉太緊,令人肥肉纏針,難以進退。左轉插之爲熱,右轉提之爲寒,各停五息久。故曰搓以使氣。按《內經》雲∶針入而肉着者,熱氣因於針則針熱,熱則肉着於針,故堅焉。茲謂轉緊纏針,與經不同。

十彈

補瀉之時,如氣不行,將針輕輕彈之,使氣速行。用大指彈之,象左補也;用次指彈之,象右瀉也,每穴各彈七下。故曰彈以催氣

十一盤

如針腹部軟肉去處,只用盤法,兼子午搗臼提按之訣。其盤法循環之狀,每次盤時,各須運轉五次。左盤按針爲補,右盤提針爲瀉,故曰盤以和氣。如針關元穴,先刺入二寸五分,退出一寸,只留一寸五分,在內盤之。且如要取上焦之病,用針頭迎向上,刺入二分,補之使氣攻上。臍下之病,退出二分。

十二捫

補時出針,用手指掩閉其穴,無令氣泄。故曰捫以養氣。一說∶捫者因痛處未除,以手捫摩痛處,外以飛針引之,除其痛也。

十三按

欲補之時,以手緊捻其針按之,如診脈之狀,毋得挪移再入。每次按之,令細細吹氣五口。故曰,按以添氣,添助其氣也。

十四提

欲瀉之時,以手捻鍼,慢慢伸提豆許,無得轉動再出。每次提之,令細細吸氣五口,其法提則氣往。故曰,提以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