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海指南》

清 顧錫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痘疹兼目疾論

小兒痘瘡,皆由父母交媾之時,淫火熾甚而得。所謂先天之毒,稟於有生之初者也。蓋痘本先天淫毒,伏藏於肝腎之內,觸四時不正之氣,然發泄,氣領血載,達於肌膚之外,良由衛氣運於脈外,營血行於脈中,氣能祛毒外出,血能載毒上行。凡原氣之強盛者,不滿旬日,成痂而愈矣。若元氣羸弱,氣血偏虛,寒熱偏勝,毒不能盡達肌表,遺留而上逆,則目中生痘,損壞瞳神。又或成漿之後,毒出肌膚,五內之元氣已虛,藥餌之補益不濟,有餘之毒,不能出外,反深入於內,因而目中星遮翳蔽,變症不一。惟驗其靨之白色者,屬於氣虛,淡紅者,屬於血虛,紫色者,屬於餘毒未清。若過期而靨不脫者,乃氣血大虧之象,調其寒熱溫涼,益其偏虛血氣,則目明翳消而得愈矣。疹者痘之末疾,發於脾肺二經,內應手足太陰,感天地間戾之氣,故名疹也。然名各有異,蘇松謂之痧子,浙江謂之子,湖廣呼爲麻子,北直謂之疹子,山陝謂之膚瘡,曰糠瘡,曰赤瘡,名雖不同,其症則一。總由君相二火燔灼,太陰脾肺受之。故其爲症,必噴嚏咳嗽面腫頰紅,目胞腫脹,眼淚汪汪,惟氣旺邪淺者易治。邪盛正虛,不勝其毒,則危機立至。更有愈後餘熱未清,上乘空竅肝木受克,則黑珠星障昏花,羞明涕淚。切忌酸寒伐胃,宜清養肺陰,補其氣血。若誤認爲風,設以表散,猶之抱薪救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