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570—2017 腸道蠕蟲檢測 改良加藤厚塗片法

寄生蟲病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化驗及醫學檢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S/T 570—2017 cháng dào rú chóng jiǎn cè gǎi liáng jiā téng hòu tú piàn fǎ

2 英文參考

Detection ofintestinal helminths—The Kato-Katz method

3 基本信息

ICS 11.020

C 6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WS/T 570—2017《腸道蠕蟲檢測 改良加藤厚塗片法》(Detection ofintestinal helminths—The Kato-Katz method)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7年8月1日《關於發佈〈釘螺調查〉等9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國衛通〔2017〕11號)發佈,自2018年2月1日起實施。

4 發佈通知

關於發佈《釘螺調查》等9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

國衛通〔2017〕11號

現發佈《釘螺調查》等9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其編號和名稱如下:

WS/T 563—2017 釘螺調查

WS/T 564—2017 巴貝蟲病診斷

WS/T 565—2017 蛔蟲病診斷

WS/T 566—2017 片形吸蟲病診斷

WS/T 567—2017 陰道毛滴蟲病診斷

WS/T 568—2017 阿米巴病腸外膿腫診斷

WS/T 569—2017 瘧原蟲檢測  血塗片鏡檢法

WS/T 570—2017 腸道蠕蟲檢測  改良加藤厚塗片法

WS/T 571—2017 裂頭絛蟲幼蟲檢測

上述標準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國家衛生計生委

2017年8月1日

5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江西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雲南省大理州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穎丹、諸廷俊、周長海、許靜、鄭彬、李石柱、肖寧、周曉農、曾小軍、劉宏坤。

6 標準正文

腸道蠕蟲檢測改良加藤厚塗片法

6.1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改良加藤厚塗片法檢測腸道蠕蟲的操作流程。

本標準適用於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對人體糞便內蠕蟲卵的檢測

6.2 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2.1

改良加藤厚塗片法 the Kato-Katz's method

通過過濾,定量板取樣,用甘油浸泡的親水性透明玻璃紙對糞樣進行透明的一種糞便中蠕蟲卵的定性與定量檢測方法

2.2

每克糞便蟲卵數 eggs per gram;EPG

lg糞便中某種寄生蟲卵的數目,是用來表示感染強度的指標。

2.3

腸道蠕蟲 intestinal helminth

寄生人體腸道內藉助肌肉伸縮而做蠕形運動的多細胞無脊椎動物

6.3 3 儀器設備

生物顯微鏡(100×~400×)和測微尺。

6.4 4 試劑材料

6.4.1 4.1 試劑

透明液的成分及配製:由純甘油100ml、3%孔雀綠(或亞甲基藍)水溶液Iml和蒸餾水100ml配製而成。

6.4.2 4.2 材料

4.2.1 塑料定量板

規格爲30mm×40mm×1mm,中央孔爲圓臺形,其上底半徑3mm,下底半徑4mm,高1mm,容積爲

38.75mm3。

4.2.2 刮棒

60mm×6mm×2mm,一端平頭,另一端爲斜切面,斜切面斜邊長8.23mm。

4.2.3 尼龍

80目,即每英寸(25.4mm)長度內的篩孔數目爲80,裁剪成8cm×8cm大小。

4.2.4 親水性透明玻璃

厚40μm,裁剪成25mm×40mm大小,使用前在透明液中浸泡24h以上。

4.2.5 載玻片

76.2mm×25.4mm×1mm。

6.5 5 檢測步驟

6.5.1 5.1 樣本採集

檢測樣本爲新鮮的糞便。採集受檢者糞便約30g,存放於廣口帶蓋且防滲漏的密閉容器中,將受檢者基本信息(姓名、編號、送檢日期)標記於容器外部。採集後的樣本應在24h內送檢,如未能及時檢測,應在4℃條件下保存

6.5.2 5.2 改良加藤厚片製作

5.2.1 取一張潔淨的載玻片,在一端標註樣本編號。將塑料定量板小孔朝上放置在載玻片中部。

5.2.2 將尼龍絹平放在糞便上攤開,用刮棒輕壓尼龍絹,使尼龍絹與糞便緊密貼合,再用刮棒在尼龍絹上方刮取糞便。

5.2.3 將通過尼龍絹刮出的糞樣填入定量板的中央孔中,直至填滿刮平。

5.2.4 垂直向上移去定量板,使糞樣留在載玻片上。

5.2.5 取一張己浸泡過的親水性透明玻璃紙,抖掉多餘的浸泡液後,覆蓋在糞便上。取另一塊潔淨載玻片十字交叉垂直均勻輕壓糞樣,使親水性透明玻璃紙下的糞便均勻展開,不溢出載玻片,形成厚薄一致的圓形糞膜,糞膜直徑約2cm。

5.2.6 用拇指固定親水性透明玻璃紙,將用來壓糞樣的載玻片輕輕平移取下,制好的改良加藤厚塗片放置在室溫下使其透明,透明時間不易超過2h。

6.5.3 5.3 鏡檢

將己透明的改良加藤厚塗片置於生物顯微鏡下鏡檢,在10×物鏡下按一定規律,如由上到下,由左至右檢查全片,如需進一步鑑別在40×物鏡下觀察。

6.5.4 5.4 結果判定

5.4.1  根據改良加藤厚塗片中蟲卵的大小形狀、顏色、卵殼、內容物、卵蓋、小棘等特徵綜合判定蟲種(參見附錄A)。

5.4.2 計數改良加藤厚塗片中蟲卵數量,計算EPG,並判定感染強度(參見附錄B)。

6.5.5 5.5 注意事項

5.5.1 糞膜透明後應及時鏡檢。若透明過度,薄殼蟲卵易變形不易辨認,容易造成漏檢或誤判。一般在室溫25℃、75%溼度下,改良加藤厚片放置不宜超過2小時。若空氣溼度大,氣溫較低,放置時間可適當延長。空氣乾燥,氣溫高,放置時間適當縮短。透明時切忌爲了縮短透明時間而將改良加藤厚片放入烤箱或在陽光下暴曬。

5.5.2 在藥物療效考覈等防治專項研究中,EPG的計算還須再乘以糞便係數(成形便1,半成形便1.5,軟便2,粥樣便3,水瀉便4),得到每克糞便蟲卵數。由於兒童糞便總量比成人少,因此兒童每單位體積糞便中含蟲卵數比成人多,故應以成人爲標準,按比例減少,即兒童糞便所得蟲卵數,1歲~2歲的乘以25%,3歲~4歲的乘以50%,5歲~10歲的乘以75%,11歲以上不減少。

7 附錄

7.1 附錄A(資料性附錄)人體糞便中蠕蟲卵鑑別

7.1.1 A.1 蟲卵種類

通過改良加藤厚塗片法能夠檢測到的寄生蟲卵有:似蚓蛔線蟲卵、毛首鞭形線蟲卵、蠕形住腸線蟲卵、鉤蟲卵(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卵、美洲板口線蟲卵和錫蘭鉤口線蟲卵)、曼氏迭宮絛蟲卵、闊節裂頭絛蟲卵、帶絛蟲卵(豬帶絛蟲卵、牛帶絛蟲卵、亞洲帶絛蟲卵)、微小膜殼絛蟲卵、縮小膜殼絛蟲卵、司氏伯特絛蟲卵、華支睾吸蟲卵、布氏薑片吸蟲卵、衛氏並殖吸蟲卵、日本血吸蟲卵、曼氏血吸蟲卵、片形吸蟲卵(肝片形吸蟲卵、巨片形吸蟲卵)、異型科吸蟲卵、棘口科吸蟲卵等,上述蟲卵可在顯微鏡下通過其形狀大小、顏色、內容物、卵蓋結構等加以鑑別(見表A.1)。

表A.1  人體糞便中蠕蟲卵鑑別要點

蟲卵

大小

形狀

顏色

卵蓋

卵殼

內容物

其他特徵

模式圖

華支睾吸蟲

(27~35)μm×(12~20)μm

形似芝麻,一端較窄

淡黃褐色

卵蓋周圍的卵殼增厚形成肩峯

毛蚴

卵蓋對端有小疣狀突起

a.png

布氏薑片吸蟲

(130~140)μm×(80~85μm

橢圓形

淡黃色

薄而均勻

近卵蓋端有1個爲未分裂卵細胞,周圍  約20~40個卵黃細胞

大型蠕

蟲卵

模式圖.png

衛氏並殖吸蟲

(80~118)μm× (48~60μm

橢圓形,左右多不對稱,前端較寬,後端稍窄。

金黃色

厚薄不均,卵蓋對端往往增厚

蟲卵頂端有一半透明卵細胞及10~20個卵黃細胞及許多顆粒

模式圖.png

日本血

吸蟲

(58~109)μm×(44~80)μm

略呈橢

圓形

淡黃色

厚薄均勻

內含一成熟的毛蚴,毛蚴和卵殼間常可見到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油滴狀毛蚴分泌物

卵殼一側有一逗點狀小棘

模式圖.png

曼氏血吸蟲

(114~180)μm×(45~73)μm

長卵圓形

棕黃色

卵殼粗糙,雙層

可見雲霧狀毛蚴輪廓

側棘長而大

模式圖.png

片形吸蟲卵(肝片形吸蟲卵與巨片形吸蟲卵)

(130~190)μm×

(63~90μm

橢圓形

淡黃褐色

薄,分兩層

蚴輪廓卵細胞和卵黃細胞

蟲卵較大

模式圖.png

異型科吸蟲

(19~39)μm× (11~20)μm

形似芝麻,一端較窄

黃褐色

卵殼較薄

內含成熟毛蚴

蟲卵小,與華支睾吸蟲相似

模式圖.png

棘口科吸蟲

(80~140)μm×

(40~90μm

橢圓形

淡黃色

卵殼薄

內含未分化的卵細胞和若干個卵黃細胞

蟲卵較大

模式圖.png

曼氏迭宮絛蟲

(52~76)μm×(31~44)μm

橢圓形

淺灰褐色

較薄

一個卵細胞和若干個卵黃細胞

模式圖.png

闊節裂頭絛蟲

(55~76)μm×寬(41~56)μm

卵圓形

淺灰褐色

較厚

卵內胚胎己開始發育

另一端有一小棘

模式圖.png

帶絛蟲卵(豬帶絛蟲卵、牛帶絛蟲卵、亞洲帶絛蟲卵)

直徑(31~43)μm

球形或近似球形

棕黃色

很薄而且脆弱

胚膜內是球形的六鉤蚴,直徑14μm~20μm,有3對小鉤

外面有較厚的胚膜,具有放射狀的條紋

模式圖.png

微小膜殼絛蟲

(48~60)μm× (36~48μm

圓球形或近圓球形

無色透明

很薄

內有透明胚膜,胚膜兩端略凸起並由該處各發出4~8根絲狀物,彎曲的延伸在卵殼和胚膜之間,胚膜內含有一個六鉤蚴

模式圖.png

縮小膜殼絛蟲

(60~79)μm×(72~86)μm

長圓形

黃褐色

較厚

胚膜兩端無絲狀物,卵殼與胚膜間有透明膠狀物

模式圖.png

司氏伯特絛蟲

(45~46)μm×(49~50)μm

不規則卵圓形

透明

內有一層蛋白膜包繞梨形結構,此結構一端具有雙角的突起,突出簡短可達卵殼,內含一六鉤蚴

模式圖.png

似蚓蛔線蟲卵(受精

(45~75)μm×(35~50)μm

寬橢圓形

棕黃色

厚而透明

內含一個大而圓的卵細胞,在其兩端與卵殼間可見新月形空隙

卵殼外可有一層蛋白質膜,表面凹凸不平

模式圖.png

似蚓蛔線蟲卵(未受精

(88~94)μm× (39~44)μm

長橢圓形

棕黃色

受精蛔蟲卵薄

充滿大小不等的折光顆粒

卵殼外可有一層蛋白質膜,表面凹凸不平

模式圖.png

毛首鞭形線蟲

(50~54)μm×

(22~23)μm

紡錘形或腰鼓形

黃褐色

較厚

有1個尚未分裂的卵細胞

兩端可各具一個透明栓

模式圖.png

蠕形住腸線蟲

(50~60)μm×

(20~30)μm

長橢圓形,兩側不對稱,一側扁平,一側稍凸

無色透

較厚,分3層,光鏡下可見內外2層

含一蝌蚪胚胎

模式圖.png

鉤蟲卵(十二指腸鉤口線蟲美洲板口線蟲、錫蘭鉤口線蟲

(57~76)μm× (36~40)μm

橢圓形,兩端鈍圓

無色透明

較薄

2~4個卵細胞卵殼與卵細胞之間有明顯空隙

模式圖.png

7.2 附錄B(資料性附錄)改良加藤厚塗片中蟲卵的計數方法

7.2.1 B.1 全片計數

每張改良加藤厚塗片發現的似蚓蛔線蟲卵、毛首鞭形線蟲卵、鉤蟲卵、華支睾吸蟲卵、日本血吸蟲卵等蠕蟲卵都要全片計數。鏡檢所用顯微鏡目鏡統一爲10×的鏡頭。

7.2.2 B.2 推算蟲卵數

7.2.2.1 B.2.1 推算步驟

當一張改良加藤厚塗片中某種蟲卵數達數千甚至數萬個時,計數比較費時,爲此對改良加藤厚塗片蟲卵計數作以下規定:每張塗片首先隨意粗查幾個視野,若每個視野中某種蟲卵數在10個以上,可以暫不計數該蟲卵。待讀完全片的其他蟲卵數,再用固定視野抽查法推算全片該蟲卵數。具體步驟如下。

B.2.1.1  按圖B.1分佈固定抽查10個視野,並算出抽查的10個視野蟲卵總數

10個視野分佈示意圖

圖B.1 10個視野分佈示意圖

B.2.1.2 計算出該塗片糞膜視野數,再推算出全片蟲卵數

按一定的規律,如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再自右而左,一行接一行,一個視野接一個視野地用推進器移動塗片,數出全片糞膜視野數,則:全片糞膜蟲卵總數=10個視野蟲卵均數×全片糞膜視野總數。

7.2.2.2 B.2.2 感染度分級

塑料定量板每孔所容糞便重量平均爲41.67mg,每張改良加藤厚塗片所得蟲卵數乘以24即得每克糞便的蟲卵數。

每克糞便蟲卵數(EPG)=平均每張改良加藤厚塗片所得蟲卵數×24

人體重要寄生蟲感染度分級標準見表B.1。

表B.1  人體重要寄生蟲感染度分級標準

蟲種

感染度分級(EPG)

輕度感染

中度感染

重度感染

似蚓蛔線蟲

<5000

5000~49999

≥50000

鉤蟲十二指腸鉤口線蟲美洲板口線蟲、錫蘭鉤口線蟲

<2000

2000~3999

≥4000

毛首鞭形線蟲

<1000

1000~9999

≥10000

華支睾吸蟲

<1000

1000~9999

≥10000

日本血吸蟲

< 99

100~399

≥400

8 參考文獻

[1] WHO,1998.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is and schistosomiasis at community level.

[2] Yu Sen-Hai, Masanori Kawanaka, Li Xue-Min, et al.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Clonorchis sinensis in human population in an area of south China. Jpn.J.Infect.Dis.,56,168-171,2003.

[3] WHO.1991. Basic laboratory methods in medical parasitology.

[4] 諸欣平,蘇川,人體寄生蟲學(第八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5] 吳觀陵,人體寄生蟲學(第四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6] 餘森海,許隆祺,人體寄生蟲學彩色圖譜,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7] 林金祥,李友松,周憲民,谷俊朝,食源性寄生蟲病圖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司,腸道寄生蟲病防治手冊,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9] 薛純良,許隆祺,寄生蟲病診斷與治療,第1版,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10] 任光輝,梁幼生,非洲血吸蟲病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