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臨牀路徑(2016年版)

2016年版臨牀路徑 臨牀路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è luó ēn bìng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6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克羅恩病臨牀路徑(2016年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於2016年12月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有關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6〕1315號)印發。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有關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6〕13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爲進一步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範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委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制(修)訂了一批臨牀路徑;同時,對此前印發的有關臨牀路徑進行了整理。現將上述共1010個臨牀路徑一併在中華醫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發佈,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參考使用。請各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導醫療機構結合實際,細化分支路徑並組織實施。同時,要落實以下要求,進一步提高臨牀路徑管理水平和實施效果。

一、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醫療質控和績效考覈相結合

要充分發揮臨牀路徑作爲醫療質量控制與管理工具的作用,實施醫療服務全程管理,同時將臨牀路徑管理有關要求納入績效考覈管理,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

二、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醫療服務費用調整相結合

要注重研究臨牀路徑實施後醫療服務的收費情況,科學測算相關疾病醫療費用,合理控制醫療費用,進一步減輕羣衆看病就醫負擔。

三、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支付方式改革相結合

通過臨牀路徑合理測算單病種付費、按疾病相關診斷組付費(即DRGs付費)等支付方式的支付標準,有效推動支付方式改革。

四、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相結合

要提高臨牀路徑實施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臨牀路徑實施效率,加強對臨牀路徑的實時管理和全面統計分析

我委將適時組織對各地臨牀路徑管理工作情況進行督導調研。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6年12月2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克羅恩病臨牀路徑(2016年版)

4.1 一、克羅恩病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克羅恩病(CD)(ICD-10:K50)。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協作組,2012年,廣州)

1.臨牀表現:包括消化道表現、全身性表現、腸外表現及併發症。消化道表現主要有腹瀉腹痛,可有血便;全身性表現主要有體重減輕、發熱、食慾不振、疲勞、貧血等,併發症常見的有瘻管腹腔膿腫、腸狹窄和梗阻、肛周病變(肛周膿腫、肛周瘻管、皮贅、肛裂等),較少見的有消化道大出血、急性穿孔,病程長者可發生癌變。

2.內鏡檢查

(1)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活檢應列爲CD診斷的常規首選檢查,鏡檢應達末段迴腸。鏡下一般表現爲節段性、非對稱性的各種粘膜炎症表現,其中具特徵性的內鏡表現爲非連續性病變、縱行潰瘍和卵石樣外觀。

(2)小腸膠囊內鏡檢查:主要適用於疑診CD但結腸鏡及小腸放射影像檢查陰性

(3)小腸鏡檢查:適用於其他檢查(如SBCE或放射影像學)發現小腸病變或儘管上述檢查陰性而臨牀高度懷疑小腸病變,需進行確認及鑑別者;或已確診CD需要BAE檢查以指導或進行治療者。小腸鏡下CD病變特徵與結腸鏡所見相同。

(4)胃鏡檢查:少部分CD病變可累及食管、胃和十二指腸,但一般很少單獨累及。

3.影像檢查

(1)CT或磁共振腸道顯像:活動期CD典型的CT表現爲腸壁明顯增厚(>4mm);腸粘膜明顯強化伴有腸壁分層改變,粘膜內環和漿膜外環明顯強化,呈“靶症”或“雙暈徵” ;腸繫膜血管增多、擴張、扭曲,呈“木梳徵”;相應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模糊;腸繫膜淋巴結腫大等。

(2)鋇劑灌腸及小腸鋇劑造影:所見爲多發性、跳躍性病變,病變處見裂隙潰瘍、卵石樣改變、假息肉腸腔狹窄、僵硬,可見瘻管

(3)腹部超聲檢查:對發現瘻管膿腫和炎性包塊具有一定價值。

4.粘膜病理組織學檢查 CD粘膜活檢標本的病理組織學改變有:

(1)固有膜炎症細胞呈局竈性不連續浸潤

(2)裂隙潰瘍

(3)阿弗他潰瘍

(4)隱窩結構異常, 腺體增生,個別隱窩膿腫,粘液分泌減少不明顯,可見幽門腺化生或潘氏細胞化生;

(5)非乾酪壞死性肉芽腫

(6)以淋巴細胞漿細胞爲主的慢性炎症細胞浸潤,以固有膜底部和粘膜下層爲重,常見淋巴濾泡形成;

(7)粘膜下淋巴管擴張;

(8)神經節細胞增生和(或)神經節周圍炎。

5.手術切除標本病理檢查:可見肉眼及組織學上CD上述特點。

在排除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蟲病腸結核感染結腸炎及潰瘍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放射性結腸炎等疾病的基礎上,可按下列標準診斷:

(1) 具備上述臨牀表現者可臨牀疑診, 安排進一步檢查

(2)同時具備上述結腸鏡或小腸鏡(病變侷限在小腸者) 特徵以及影像學(CTE或MRE,無條件者採用小腸鋇劑造影) 特徵者,可臨牀擬診;

(3)如再加上活檢提示CD的特徵性改變且能排除腸結核,可作出臨牀診斷;

(4)如有手術切除標本(包括切除腸段及病變附近淋巴結) ,可根據標準作出病理確診;

(5)對無病理確診的初診病例,隨訪6~12個月以上,根據對治療反應及病情變化判斷,符合CD自然病程者,可作出臨牀確診。如與腸結核混淆不清但傾向於腸結核者應按腸結核作診斷性治療8~12周,再行鑑別。

疾病活動評估:臨牀上用克羅恩病活動指數(CDAI)評估疾病活動性的嚴重程度以及進行療效評價。

簡化CDAI計算法

項目

分數

一般情況

0:良好;1:稍差;2:差;3:不良;4:極差

腹痛

0:無;1:輕;2:中;3:重

腹瀉

稀便每日1次記1分

腹塊

0:無;1:可疑;2:確定;3:伴觸痛

伴隨疾病(關節痛、虹膜炎、結節性紅斑

壞疽性膿皮病、阿弗他潰瘍、裂溝、新瘻管膿腫等)

每種症狀記1分

注: <4分爲緩解期;5~8分爲中度活動期;≥9分爲重度活動

4.1.3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協作組,2012年,廣州)

1.基本治療:包括戒菸、營養支持、糾正代謝紊亂、心理支持及對症處理等。

2.藥物治療:根據病情選擇水楊酸類製劑,病情重時改用免疫抑制劑皮質類固醇激素激素無效時視情況應用英夫利昔單抗,腸道繼發感染時加用廣譜抗菌藥物

3.必要時手術治療。

4.1.4 (四)標準住院日爲17–21日。

4.1.5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K50克羅恩病疾病編碼

2. 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4.1.6 (六)住院期間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潛血;

(2)糞便培養、糞便找寄生蟲

(3)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輸血檢查(乙肝五項、HCV抗體、HIV抗體、血型)、血沉C反應蛋白;

(4)胸片、心電圖立位腹平片、腹部B超

(5)結腸鏡檢查活檢

2.不願接受結腸鏡檢查或存在結腸鏡檢查禁忌症患者,可選擇結腸氣鋇雙重造影檢查

3.根據患者情況可選擇的檢查項目:

(1)糞便找阿米巴,糞便難辨梭菌毒素檢測

(2)糞便找結核菌、糞便找黴菌

(3)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篩查(ANA、ANCA、ASCA);

(4)病毒檢測(如CMV、EB、TORCH等);

(5)腫瘤標誌物

(6)胃鏡、小腸鏡、膠囊內鏡或小腸造影檢查(必要時)。

4.1.7 (七)治療方案與藥物選擇。

1.水楊酸製劑:

(1)柳氮磺胺吡啶(SASP):4g/日,分4次服用。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禁用,可選擇5–ASA類藥物

(2)5–氨基水楊酸藥物(5–ASA):3–4g/日,分3–4次服用。

2.糖皮質激素潑尼松0.75mg·kg-1·d-1(其他類型全身作用激素劑量按相當於上述潑尼松劑量折算).達到症狀完全緩解開始逐步減量,每週減5 mg,減至20 mg/d時每週減2.5mg至停用,快速減量會導致早期復發。注意藥物相關不良反應並做相應處理,宜同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3.抗生素(根據病情,不能除外感染時使用)。

4.腸道益生菌製劑。

5.促腸粘膜修復藥物

6.英夫利昔單克隆抗體:使用方法爲5 mg/kg,靜脈滴注,在第0、2、6周給予作爲誘導緩解;隨後每隔8周給予相同劑量作長程維持治療。在取得臨牀完全緩解後將激素逐步減量至停用

4.1.8 (八)出院標準。

少渣飲食情況下,便次、便血情況較入院有較好改善,體溫基本正常。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併發症和/或合併症。

4.1.9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1.合併腹盆腔膿腫、內瘻以及其他複雜性病需要腸段切除,不進入本路徑。

2.臨牀症狀改善不明顯,調整藥物治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二、克羅恩病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克羅恩病(ICD-10:K50)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7–21日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 完成病歷書寫

□ 開化驗單

□ 初步擬定診斷

□ 對症支持治療

□ 上級醫師查房

□ 完成入院常規檢查

□ 觀察體溫大便次數、量、性狀、飲食情況

□ 繼續對症支持治療

□ 申請必要的相關科室會診

□ 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等病歷書寫

□ 向患者及家屬交待病情及其注意事項

長期醫囑:

□ 內科護理常規

□ 一/二級護理

□ 少渣飲食

□ 記大便次數及便量

□ 維持原治療方案/酌情調

□ 其他醫囑

臨時醫囑:

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潛血

□ 糞便培養、糞便找寄生蟲、糞便找阿米巴、糞便找結核菌、糞找真菌

□ 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沉C反應蛋白凝血功能血型、乙肝五項、HCV抗體、HIV抗體

□ ANCA、ASCA(有條件)

□ 糞便難辨梭菌毒素(有條件)

□ T-spot(有條件)

□ 胸片、心電圖立位腹平片、腹部B超

□ 其他醫囑

長期醫囑:

患者既往基礎用藥

發熱患者不能除外感染時給予口服或靜脈抗生素治療

腸道益生菌製劑

□ 其他醫囑

臨時醫囑:

大便常規+潛血

□ 糞便培養、糞便找寄生蟲

□ 其他醫囑

主要護理

工作

□ 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

□ 入院護理評估

□ 宣教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監測患者生命體徵

□ 教會患者準確記錄出入量

病情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日期

住院第3–4天

住院第5–7天

□ 上級醫師查房

□ 觀察體溫大便次數、量、性狀、飲食情況

□ 繼續對症支持治療

□ 完成必要的相關科室會診

□ 完成病程記錄

□ 向患者及家屬簽署結腸鏡檢查同意書

□ 上級醫師查房

□ 觀察腸道清潔情況

□ 繼續對症支持治療

□ 完成結腸鏡檢查

□ 完成結腸鏡檢查當日病程紀錄

□ 觀察患者結腸鏡檢查體溫症狀大便次數、性狀和腹部體徵

長期醫囑:

患者既往基礎用藥

抗生素治療

腸道益生菌製劑

□ 其他醫囑

臨時醫囑:

大便常規+潛血

□ 糞便培養、糞便找寄生蟲

□ 對症支持

小腸CT

□ 便次無增多者,擬次日結腸鏡檢查

腸道準備

□ 其他醫囑

長期醫囑:

患者既往基礎用藥

抗生素治療

腸道益生菌製劑

□ 其他醫囑

臨時醫囑:

□ 對症支持

結腸鏡檢查

□ 其他醫囑

主要

護理

工作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觀察患者腸道準備情況

□ 做好結腸鏡檢查前的宣教

□ 告知患者清潔腸道的重要性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觀察患者結腸鏡檢查症狀大便次數、便量和性狀

注意監測結腸鏡檢查後的生命體徵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日期

住院第8–9天

住院第10–16天

□ 上級醫師查房

□ 觀察體溫大便次數、量、性狀、飲食情況

□ 根據臨牀、實驗室檢查結果、結腸鏡結果和既往資料,進行鑑別診斷和確定診斷

□ 根據其他檢查結果判斷是否合併其他疾病

注意觀察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並對症處理

□ 完成病程記錄

□ 上級醫師查房

□ 觀察體溫大便次數、量、性狀、飲食情況

□ 根據臨牀、實驗室檢查結果判斷治療效果

注意觀察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並對症處理

□ 完成病程記錄

長期醫囑(結腸鏡檢查後酌情調整治療):

柳氮磺胺吡啶1g  Qid或美沙拉嗪1g Qid 口服

□ 既往服用水楊酸藥物效果不佳者,加用強的松0.75–1.0mg/kg/d

抗生素治療

腸道益生菌製劑

□ 其他醫囑

臨時醫囑:

□ 複查血常規、尿常規

□ 複查大便常規+潛血

□ 對症支持

□ 其他醫囑

長期醫囑:

柳氮磺胺吡啶1g  Qid或美沙拉嗪1g Qid 口服

□ 既往服用水楊酸藥物效果不佳者,加用強的松0.75–1.0mg/kg/d

□ 停用抗生素治療

腸道益生菌製劑

□ 其他醫囑

臨時醫囑:

□ 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ESR、CRP

□ 複查大便常規+潛血

□ 對症支持

□ 其他醫囑

主要

護理

工作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向患者講解有關口服用藥的注意事項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向患者講解有關口服用藥的注意事項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日期

住院第17–21天

(出院日)

□ 上級醫師查房,進行評估,確定有無併發症情況,明確是否出院

□ 完成出院記錄、病案首頁、出院證明書等

□ 向患者交代出院後的注意事項,如:飲食、藥物用量與用法、返院複診的時間、地點,發生緊急情況時的處理等

出院醫囑:

□ 出院帶藥

□ 定期門診隨訪

監測血常規大便常規+潛血、肝腎功能、尿常規

主要護理

工作

□ 指導患者辦理出院手續

□ 做好出院後的用藥及生活指導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