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激素

生理學 西藥中毒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áng pí zhì jī sù

2 英文參考

glucocorticoid

人體血漿糖皮質激素主要爲皮質醇,其次爲皮質酮,但皮質酮的含量僅爲皮質醇的1/20-1/10。

(1)對物質代謝的影響:糖皮質激素對糖、蛋白質脂肪代謝均有作用。①糖代謝糖皮質激素是調節機體糖代謝的重要激素之一,它促進糖異生,升高血糖,這是由於它促進蛋白質分解,有較多的氨基酸進入肝,同時增強肝內與糖異生有關酶的活性,致使糖異生過程大大加強。此外,糖皮質激素又有抗胰島素作用,促進血糖升主。如果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或服用此類激素藥物過多)可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出現糖尿;相反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患者(如阿多數狄森病),則可出現低血糖;②蛋白質代謝糖皮質激素促進肝外組織,特別是肌肉組織蛋白質分解,加速氨基酸轉移至肝生成肝糖原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時,由於蛋白質分解增強,合成減少,將出現肌肉消瘦骨質疏鬆皮膚變薄、淋巴組織萎縮等;③脂肪代謝糖皮質激素促進脂肪分解,增強脂肪酸在肝內氧化過程,有利於糖異生作用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糖皮質激素對身體不同部位的脂肪作用不同,四肢脂肪組織分解增強,而腹、面、肩及背有脂肪合成有所增加,以致呈現面圓、背厚、軀幹部發胖而四肢消瘦的特殊體形。

(2)對水鹽代謝的影響:皮質醇有較弱的貯鈉排鉀作用,即對腎遠由小管及集合管重吸收和排出鉀有輕微的促進作用。此外,皮質醇還可以降低腎小球入球血管阻力,增加腎小球血漿流量而使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有利於水的排出。皮質醇對水負荷時水的快速排出有一定的作用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患者,排水能力明顯降低,嚴重時可出現“水中毒”,如補充適量的糖皮質激素即可得到緩解,而補充鹽皮質激素則無效。有資料指出,在缺乏皮質醇時,ADH釋放增多,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增加。

(3)對血細胞的影響:糖皮質激素可使血中紅細胞血小板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加,而使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減少,其原因各有不同。紅細胞血小板的增加,是由於骨髓造血功能增強;中性粒細胞的增加,可能是由於附着在小血管壁邊緣的中性粒細胞進入血液循環增多所致;至於淋巴細胞減少,可能是糖皮質激素使淋巴細胞DNA合成過程減弱,抑制胸腺淋巴組織細胞分裂。此外,糖皮質激素還能促進淋巴細胞與渚酸性粒細胞破壞。

(4)對循環系統的影響:糖皮質激素對維持正常血壓是必需的,這是由於:①糖皮質激素能增強血管平滑肌兒茶酚胺敏感性(允許作用),這可能由於糖皮質激素能嗇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兒茶酚胺受體數量以及調節受體介導的細胞內的信息傳遞過程;②糖皮質激素抑制具有血管舒張作用前列腺素的合成;③糖皮質激素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有利於維持血容量。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時,血管平滑肌兒茶酚胺反應性降低,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血壓下降,補充皮質醇後可恢復。

另外,離體實驗證明,糖皮質激素可增強心肌的收縮力,但在整體條件下對心臟作用並不明顯。

(5)在應激反應中的作用:當機體受到各種有害刺激,如缺氧、創傷、手術、飢餓、疼痛、寒冷以及精神緊張和焦慮不安等。血中ACTH濃度立即增加,糖皮質激素也相應增多。能引起ACTH與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的各種刺激稱爲應激刺激,而產生的反應稱爲應激(stress)。在這一反應中,除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參加外,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也參加,所以,在應激反應中,血中兒茶酚胺含量也相應增加。切珍重腎上腺髓質的動物,可以抵抗應激而不產生嚴重後果,而當去掉腎上腺皮質時,則機體應激反應減弱,對有害刺激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應激反應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調節機體的適應能力

①減少應激刺激引起的一些物質(緩激肽蛋白水解酶前列腺素等)的產生量及其不良作用;②使能量代放運轉以糖代謝爲中心,保持葡萄糖對重要器官(如腦和心)的供應;③在維持血壓方面起允許作用,增強兒茶酚胺血管的調節作用。應該指出,在應激反應中,除了ACTH、糖皮質激素兒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外,β-內啡肽、生長素催乳素抗利尿激素、胰主血壓素及醛固醇等均可增加,說明應激反應是多種激素參與並使機體抵抗力增強的非特異性反應

糖皮質激素作用廣泛而複雜,以上僅簡述了它們的主要作用。此外,還有多方面的作用,如促進胎兒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增強骨骼肌的收縮力,提高胃腺細胞迷走神經胃泌素反應性,增加胃酸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抑制骨的形成而促進其分解等。臨牀上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及其類似物,可用於抗炎、抗過敏、抗毒和抗休克

3 糖皮質激素中毒

臨牀上常用的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可的松潑尼松潑尼松龍甲基潑尼松龍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抗休克免疫抑制作用;主要影響體內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對水鹽代謝也有影響;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促進消化腺分泌;並有瀦鈉排鉀作用。主要用於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和垂體功能減退的替代療法,也用於腎上腺危象、垂體危象、各種風溼性疾病、過敏性疾病、感染性和過敏性休克潰瘍性結腸炎,眼部疾病等。中毒多與長期大量服用、一次性誤服過大劑量、突然停藥或減少劑量過快有關。此外,對本類藥物過敏者,小劑量亦可發生中毒反應。口服及注射都有效。[1]

3.1 臨牀表現

[2]

1.內分泌系統

出現醫源性類腎上腺皮質功能功能亢進綜合徵,表現爲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紫紋、皮膚變薄、多毛、痤瘡增多、血糖升高、水鈉瀦留、低鉀等。

性功能障礙:女性可出現多囊卵巢綜合徵月經減少、不規則或停經,男性化;男性可出現睾丸分泌功能低下,性慾減退等。

2.心血系統

表現爲高血壓心肌肥大、動脈硬化等。

3.呼吸系統

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氣霧劑可能使鼻黏膜發生萎縮性改變。

4.血液系統

血中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含量增加,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細胞減少,單核細胞數降低,吞噬能力下降。

5.胃腸道

能增加胃酸分泌,並減低胃黏膜的保護能力,較長時間或大劑量應用可誘發或加重潰瘍病,甚至引起出血穿孔。少數誘發胰腺炎脂肪肝,有引起中毒性巨結腸的危險。

6.泌尿系統

夜間多尿,易出現尿路結石。

7.皮膚

皮膚菲薄、色素沉着、多毛、痤瘡、易感染、魚鱗樣變化、激素粉刺等。

8.眼

誘發白內障青光眼

9.骨、關節骨骼肌

骨質疏鬆脊柱發生壓縮性骨折,有時呈佝僂病長骨骨折,可出現股骨壞死肌肉萎縮糖皮質激素肌症呈對稱性緩慢進展,出現肩關節部、四肢肌力下降和萎縮,並伴隨肌痛,也可累及呼吸肌。兒童長期應用可引起生長發育遲緩

10.神經精神障礙

大量用藥可誘發神經過敏、嗜睡、欣快感妄想急性中毒精神病表現。長期用藥可有精神失常、感情麻木遲鈍、判斷力低下。

11.對感染抵抗力減弱

使機體免疫力減弱,一旦感染易致敗血症,易感染真菌,加重病毒結核桿菌感染

停藥反應:突然停藥可引起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表現,頭痛眩暈噁心、食慾減退、無力、發熱嗜睡情緒變化(如焦慮、淡漠或抑鬱)等症狀,也可能使原有疾病惡化或復發,甚至死亡。

3.2 實驗室檢查

血液和胃檢查,可以證明毒物[2]

3.3 診斷

糖皮質激素中毒的診斷要點爲[2]

1.病史誤服或超生理量長期治療用藥。

2.臨牀表現長期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可導致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綜合徵的表現,如紫紋、皮膚菲薄、多毛、痤瘡增多、血糖升高、水鈉瀦留、低鉀、滿月臉、向心性肥胖等。女性可出現月經減少、不規則或停經;男性可出現睾丸分泌功能低下等性功能障礙。可有高血壓心肌肥大等心血系統表現;血中紅細胞白細胞增多等血液系統表現。能誘發或加劇潰瘍病。其抗炎和抑制免疫作用容易誘發或加重感染。可出現神經過敏、嗜睡、欣快感妄想神經精神障礙;自內障青光眼。此外,可引起肌肉萎縮骨質疏鬆、骨壞死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等。

3.藥物分析血液胃液查及毒物

3.4 治療

糖皮質激素中毒的治療要點爲[3]

1.清除毒物

出現中毒症狀後立即停止用藥,當口服發生急性中毒時,催吐後,立即1:5000高錳酸鉀液洗胃並導瀉。

2.對症治療及支持療法

立即靜滴10%葡萄糖液以促進毒物排泄;糾正低血鉀;糖代謝紊亂者,同時予以飲食控制或用胰島素治療;出現高血壓、顱內水腫、水鈉瀦留、心功能不全時,應給予降壓、強心、利尿等治療;出現過敏性休克者,應用腎上腺素;有精神症狀時,用安定及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症狀藥;消化潰瘍活動時,應用抗酸製劑,發生出血者加用止血藥穿孔者立即手術治療;繼發感染時,積極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眼壓增高者予以縮瞳孔藥,並內服甘油發生肌肉萎縮骨質疏鬆時,給予高蛋白飲食,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

3.預防

(1)全身性真菌感染結核青光眼白內障高血壓消化性潰瘍電解質紊亂、血栓症、精神病等疾病原則上不全身性給予本類藥物,如病情需要時應嚴密觀察。

(2)臨牀上慎用於感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功能不全、肝硬化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骨質疏鬆重症肌無力患者

(3)大劑量應用尤其是與阿司匹林藥物合用時,注意應用抑酸藥、胃黏膜保護劑等。

(4)長期用藥停用時應逐漸減量,避免突然停藥。在疾病的急性期控制之後,要逐漸減量,以最小劑量維持治療。

4 參考資料

  1. ^ [1]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174-175.
  2. ^ [2]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175.
  3. ^ [3]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175-17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