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瘡

節肢動物所致皮膚病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診斷學 寄生蟲 皮膚科疾病 中醫病名 寄生蟲、昆蟲及其他動物性皮膚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è chuāng

2 英文參考

scabie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疥瘡(scabies[1])爲病名[2]。是指由疥蟎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2]。出《劉涓子鬼遺方》卷五。國外於1687年才使疥成爲一有明確病因的疾病。我國早在隋朝已發現。建國後,由於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衛生條件改善,本病已少見[2]

4 疾病名稱

疥瘡

5 英文名稱

scabies

6 別名

疥;疥蟎病

7 分類

皮膚科 > 寄生蟲、昆蟲及其他動物性皮膚病 > 節肢動物所致皮膚

8 ICD號

B86

9 流行病學

國外於1687年才使疥成爲一有明確病因的疾病。疥瘡發生於各年齡組,無性別差異。可通過密切的肌膚接觸而感染,通過性接觸或家庭內部非性接觸傳播十分常見。患者身上的疥蟲越多,傳播的可能性越大。

疥瘡曾在我國舊社會廣泛流行,解放後已基本上被消滅,但近30餘年,又覆在各地流行。在世界其他國家有類似情況,據認爲疥瘡可有週期性流行,30年爲一週期,在一次流行的末尾至下次流行的起始的間隔爲15年。原因未明。可能系多種因素,如貧困、衛生條件、性關係混亂、錯誤的診斷、旅遊交往增加、氣候變化、人口增多、生態學情況以及免疫異常因素等,均可能成爲疥瘡流行的促發因素,原因甚爲複雜。

疥瘡由性關係傳播在歐美是比較多的,在我國雖然說是可能的,但其他方式,如密切接觸,家居擁擠,衛生條件差,集體生活居住條件差,車、船、旅館的人羣接觸等也可傳播

解放前,疥瘡在我國流行。解放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防治工作迅速開展與改善,到50年代,疥瘡已基本消滅(除新疆外)但近20年來又逐漸流行,根據初步調查,新疆殘餘的疥瘡從未間斷,1969年長沙發現疥瘡也是越南實習生傳來的,1973年從港香傳入廣東。因此考慮新疆的再度流行可能是未消滅的疥瘡再一次傳播,我國的再度流行與世界的流行有關,即由越南傳入。此次流行特點爲來勢兇猛,數年左右從南到北,從城市向農村和牧區蔓延。現在已傳播全國。分佈在南方各地如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等地較多,北方除新疆外則較少。

中醫亦稱疥或疥瘡,早在隋朝已發現,如《諸病源侯論》疥侯記載:“疥者,有數種,有大疥,有馬疥,有水疥,有乾疥,有溼疥,多生手足,甚至遍體。……並皆有蟲,人往往以針頭挑得,狀如水內蟲。”又如《醫家金鑑》疥瘡記載:“疥瘡有幹、溼、蟲、砂、膿之分……凡疥先從手丫生起,遍周身,瘙癢無度”。(圖1,2)

10 中醫病因

多因風、溼、熱邪鬱於皮膚,接觸傳染而成[2]。《諸病源候論》卷五十:“疥瘡多生於足指間,染漸生至於身體,癢有膿汁……其瘡裏有細蟲,甚難見。”已分辨出疥蟲爲其病源體[2]

11 疥瘡病因

疥瘡是由人型疥蟎寄生人體皮膚表層內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皮膚病。本病傳染性強,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染,也可經衣物、內衣、毛巾間接傳染,可在家庭或集體人羣中流行。雌蟲在離開人體後至少可存活數天,潛伏期約1個月左右,也可長達2個月。皮膚劇烈瘙癢,可能是人體對蟲體所引起的獲得敏感性所致。

疥蟎俗稱疥蟲,是一種皮內寄生蟲,種類很多。人的疥瘡主要由人疥蟎引起,疥蟲分雌雄兩種,雌蟲約400μm長,肉眼剛可見到。成熟的雌蟲爲卵園形扁平體呈黃白色,它沒有明確的頭,但口突出體部前緣,常誤認爲頭。它有四對足,各分5節,前2對末端有吸盤,後2對爲長尾狀硬毛。其腹部中央有產卵孔一個,軀幹區的中央是肛門。雄蟲比雌蟲小一半,疥蟲在溫暖的皮膚上面爬行很快,1分鐘走2.5cm。成熟雌蟲在適當皮膚區,進入角質層藏在下面,用前兩對爪鑿遂道進入角質與顆粒層交界處,從該處細胞吸取營養

疥蟎生活史爲卵、幼蟲若蟲成蟲四個階段,成熟雌蟲每開鑿隧道0.5~5mm,在遂道數小時內排第一個卵,每天可產卵40~50個。產卵同時也排出糞便,產完卵即死在遂道的盲端。雌蟲平均生存6~8周。

卵呈橢園形,色淡黃,殼很薄,約爲雌蟲體積的一半大小。卵在遂道中孵化3~4天后,形成幼蟲,其形態成蟲相似。只有三對足。它可在遂道內保持1天。然後皮膚表面移動,又很快鑿遂道進入皮內,並在遂道中隱蔽和攝取食物,約3天多幼蟲變爲若蟲若蟲已有四對足,可分雌雄,此時雌雄若蟲在夜間於表皮進行交配交配後雄蟲大多死亡,雌性若蟲交配2~20分鐘鑽入人的皮膚角質層內,不久即蛻皮變爲成蟲然後在體內進行卵細胞受精,經2~3天即在遂道內產卵,一邊前進一邊產卵,以後雌蟲死在遂道內。從產生的卵到長大爲成蟲約7~10天。

疥蟎的致病因素有2種,一是疥蟲在皮膚角質層鑿遂道所引起的皮膚機械性損害,二是疥蟲分泌的毒素刺激使皮膚瘙癢。

疥瘡主要是疥蟎人體密切傳染,還可通過衣服、內衣、毛巾而傳播,雌蟲在離開人體後至少可存活數天,潛伏期約1個月左右,也可長達2個月。皮膚劇烈瘙癢,可能是人體對蟲體所引起的獲得敏感性所致。

12 病機

疥瘡的發病,遲發性變態反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疥瘡感染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檢測略可反映B細胞活性,感染期間IgA明顯降低,IgG和IgM水平明顯升高,治療後恢復正常。疥瘡患者血清中IgE水平比正常人明顯增高,患者治癒後,IgE水平隨之降低。疥蟎感染後所產生的IgE具有特異性,它與塵蟎抗原無交叉性。

Hoefling用免疫熒光技術發現疥瘡患者的真皮血管壁有IgM和C3沉積,似皮膚血管炎表現,而真皮連接處有顆粒狀IgM、IgG沉積,似紅斑狼瘡表現,說明疥瘡體液免疫成分。Neste等在疥瘡患者血清中檢出有與補體C1q結合的抗原抗體複合物。又有人研究發現患者表皮中郎格罕細胞損傷,其密度下降,樹突減少或縮短或胞體增大,而且胞內出現空泡和線粒體嵴斷裂現象。治療一年的疥瘡患者,常有對疥蟎浸出物有超敏反應結節疥瘡患者抑制T細胞調節B細胞功能有缺陷。

疥瘡皮膚損害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疥瘡瘙癢性紅色丘疹疥蟎鑽入皮膚直接引起;

水皰或小膿皰的形成可能是疥蟎或角層內的排泄物,作爲一種致敏物使表皮和真皮毛細胞血管擴張滲出所致;

③隧道系疥蟲挖掘所致;

結節是機體對疥蟲抗原發生超敏反應

13 疥瘡的臨牀表現

本病以手指縫最爲多見,亦常見於腋下、肘窩、臍周圍、腹股溝、臀腿等處,甚則遍及全身[2]。呈粟米樣的丘疹和水泡,劇烈瘙癢,夜間尤甚[2]。體表常見有抓痕和結痂;如因搔抓破皮引起繼發感染化膿者,則稱膿窩疥[2]

疥蟎常侵犯皮膚薄嫩部位,故疥瘡發病多從手指間開始,好發於手腕屈側、腋前緣、乳暈、臍周、陰部及大腿內側,多對稱發生幼兒嬰兒疥瘡常繼發溼疹樣變化,分佈部位不典型,可累及頭、頸、掌及趾(圖3)。經常洗手者,手部無損害或僅有少數。

疥瘡的皮損損害初發爲米粒大紅色丘疹水皰膿皰和疥蟲隧道。丘疹常疏散分佈或密集成羣,少有融合,有的可演變爲丘皰疹水皰一般由米粒至綠豆大,多見於手指縫間。隧道長約0.5~1cm,呈灰色或淺黑色彎曲線,頂端與丘疹水皰相接,有的不易見到典型隧道,可能因清洗、搔抓或繼發性病變而破壞。日久因搔抓可繼發化膿感染溼疹樣變或苔蘚化等。此外在陰囊陰莖、龜頭等處,可發生紅褐色結節性損害。亦可因對疥蟲(圖4)糞便過敏,發生全身風團丘疹蕁麻疹。嚴重者偶可伴發急性腎炎

夜間奇癢,白天輕微瘙癢,可能因爲疥蟲在夜間活動頻繁,分泌物的毒素刺激皮膚,在皮內掘隧道時刺激皮膚神經末梢所引起。由於搔抓,常致全身抓傷、結痂、色素沉着溼疹樣變或引起繼發感染發生膿皰瘡毛囊炎、癤、淋巴結炎甚至腎炎等。損害處查到疥蟲可以確診。

有幾種治療十分困難的特殊形式的疥瘡,如下:

13.1 講究衛生者所患疥瘡

因爲疥瘡患者極講究衛生,所以皮損及隧道、洞穴很難被發現。

13.2 隱形疥瘡

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局部或全身)可能掩蓋症狀疥瘡特徵,但並不影響疥瘡傳播,所以常致不典型的臨牀表現及廣泛傳播疥瘡

13.3 嬰兒幼兒疥瘡

懷疑疥瘡機率十分低。其次,溼疹化和不適當的治療都可引起誤診嬰兒幼兒疥瘡主要表現爲瘙癢,皮疹遍及全身,常涉及面部、頭皮、掌蹠,最常見的皮損是丘疹、小膿皰結節。繼發溼疹化和小膿皰疹十分常見,但疥蟲的洞穴十分難找。在一個家庭中最小的孩子常被感染,因爲常被已患病的成人抱來抱去。疥瘡在兩歲以內的幼兒最爲流行。可有不同的診斷如異位性皮炎丘疹性蕁麻疹

13.4 老年性疥瘡

老年人來說,對疥蟎反應較弱,就象過敏性或刺激性皮炎一樣,但瘙癢嚴重。青年人中見明顯的炎症反應,而在老年人中常沒有意識到是疥瘡,而將其歸爲“老年性皮膚瘙癢”,幹性皮膚或焦慮所致。對於常受護理的老年人特別是那些長期臥牀不不起者,侷限於持續接觸牀單的背部易患疥瘡,這一點和青年人相比有特殊性。

13.5 結痂性(挪威)疥瘡

結痂性(挪威)疥瘡不常見,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因爲脫落的片狀鱗屑中有不計其數的疥蟲。可有甲營養不良和紅斑鱗屑性改變,與銀屑病相似患者往往瘙癢輕微。常見於那些智力遲鈍、身體衰弱或免疫抑制的人。部分病人成T淋巴細胞白血病

13.6 疥瘡艾滋病

疥瘡艾滋病有一定交叉性。約2%~4%患艾滋病患者發生疥瘡。常爲結痂性疥瘡和不典型疥瘡。大多數患者被認爲是藥物反應,但藥停後,症狀並不消失。不典型性可增加疥瘡傳播他人的可能性,一旦艾滋病患者瘙癢症狀就可懷疑疥瘡。也可能與其機會感染同時存在,或發生於其他機會感染之後。

13.7 頭部疥瘡

疥瘡發生嬰兒幼兒時,及受到特殊護理的老人,居住於熱帶地區的免疫功能低下而患結痂性疥瘡的及患疥瘡艾滋病病人都可有頭皮疥瘡,除這些以外,疥瘡很少見於成人頭皮。

13.8 大皰疥瘡

水皰常見於患疥瘡兒童,少見於成人。成人的大皰疥瘡,可能臨牀上類似於大皰性類天皰瘡,多數患者超過65歲。多數患者被誤認爲是大皰性類天皰瘡而給予皮質激素。在皮膚中形成洞穴十分常見。

14 疥瘡的併發症

嚴重的疥瘡患者偶可伴發急性腎炎

15 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表皮可見不規則棘層增厚,炎性細胞外滲,海綿形成,以至表皮水皰,隧道多見角質層以內,可見蟲體或蟲卵。真皮中血管周圍炎,細胞浸潤顯著。

16 疥瘡的診斷

根據接觸傳染史,皮損的好發部位多見於皮膚柔嫩處,奇癢,夜間瘙癢劇烈,隧道和丘皰疹爲主的皮疹,常一家人同患病,不難診斷。若能於損害處查到疥蟲,則診斷尤爲確實。

疥蟎檢查方法

16.1 尋找隧道的方法

用藍墨水滴在可疑隧道皮損上,再用棉籤揉擦30秒鐘至1分鐘,然後酒精棉球清除表面黑跡,可見染成淡藍色的隧道痕跡。

16.2 針挑方

在指側,掌腕皺紋及水皰膿皰等處找到疥蟲隧道。並仔細找到隧道的末端發現白色蟲點,此處最易查出疥蟲的皮疹。

方法:選用6號注射針頭,持針與皮膚平面成10°~20°角,鍼口斜面向上。在隧道末端蟲點處,距離蟲點約1mm垂直於隧道長軸進針,直插至蟲點底部並繞過蟲體,然後放平針幹(成5°~10°)稍加轉動,疥蟲即落入針口孔槽內,緩慢挑破皮膚出針(或直接退出)。移至有水(或10%KOH,NS)的玻片上,然後顯微鏡下查疥蟲。

16.3 刮片法

丘疹提倡用此法檢查,先用消毒外科刀片沾少許礦物油,尋找新發的炎性丘疹,平刮數下以刮取丘疹頂部的角質部分,至油滴內有細小點爲度,連刮6~7個丘疹後,移至載玻片,鏡下可發現的常是幼蟲,偶有蟲卵及蟲糞。

17 鑑別診斷

疥瘡要與以下疾病鑑別:

17.1 癢疹

癢疹多自幼童開始發病。慢性病程,丘疹較大,好發於四肢伸側,經過慢性,始自幼童時期,秋冬加重,常併發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17.2 溼疹

溼疹爲多形性皮損,常融合成片,傾向溼潤滲出。無一定好發部位。

17.3 蝨病

蝨病的皮損主要爲繼發性抓傷,以腋窩兩脅、腰圍、陰部等以及與衣縫皺褶接觸皮膚多見,可查到蝨及蝨卵,指縫間無皮疹。

17.4 膿皰瘡

膿皰瘡好發於兒童,以頭面部等露出部位爲多,初發爲小膿皰,破後復有黃色膿痂,夏秋常見。

17.5 丘疹蕁麻疹

丘疹蕁麻疹爲多數散在性小丘疹丘皰疹或堅硬小皰,搔抓後形成小風團風團消退後仍爲小丘疹。患兒多爲過敏性體質,常伴有胃腸功能障礙及扁桃體腫大,昆蟲刺咬後易於發生

17.6 皮膚瘙癢症

發無定處,指縫少見。皮膚瘙癢症患者主要爲皮膚瘙癢,皮損多爲繼發抓傷。發病常與情緒波動、內臟疾病或更年期有關。

18 疥瘡的治療

疥瘡局部治療原則爲殺蟲,止癢,處理併發症。治療用10%硫磺軟膏優力膚,治療後應勤洗澡並消毒衣物、被褥。同居住者應注意隔離消毒

18.1 常用藥物

18.1.1 (1)10%~20%硫磺、20%苯甲酸苄酯、1% Lindane霜

10%~20%硫磺、20%苯甲酸苄酯等,可配成軟膏乳劑等,根據情況選用。苯甲酸苄酯乳劑殺蟲力強,又無刺激性,可每日搽藥1~2次,共2~3天,效果較好。

亦可應用1% Lindane霜即666霜(苯體六氯苯,GBH)液,此藥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殺疥蟲藥。藥應從頸部以下全身塗搽,尤其需注意指間、腕部、肘部、腋窩乳房、臀部及外陰部等好發部位。一般成人搽遍軀幹和四肢平均需30~60g或60~120ml,外搽此藥後,保持一定時間,24小時全部洗去,藥物不可觸及眼部及粘膜。本藥可經皮膚吸收,如濃度過高或在皮膚持續時間過久,易使神經中毒,因此對嬰幼兒妊娠和哺乳婦女及有癲癇發作或其他神經疾患的病人不宜應用。

18.1.2 (2)10%乙基鄰丁烯甲苯胺

克羅米通(10%乙基鄰丁烯甲苯胺優力斯)冷霜外搽,每天2次,塗後保留48h,然後洗去,本藥並有止癢作用,亦可有原發刺激和變應性過敏,忌用於急性炎症皮損及嬰幼兒

18.1.3 (3)5%~10%噻苯達唑

5%~10%噻苯達唑(thiabendazole)乳劑,每天擦2次,連擦5天,或口服21-噻苯達唑〔25mg/kg·d〕連服10天爲一療程。

18.1.4 (4)皮質類固醇製劑

對瘙癢劇烈的疥瘡患者,可外用皮質類固醇製劑,或短期(7~10天)口服皮質類固醇製劑如潑尼松,解除瘙癢後逐漸遞減藥量,疥瘡結節和外用激素軟膏或皮損內注射激素

18.1.5 (5)農藥魚藤根粉

農藥魚藤根(Derris root)粉30g、肥皂粉(或肥皂切碎)30g、熱水300ml,混合外擦,幹後着衣,每天1次,連用2天效果甚佳。

18.1.6 (6)5%二氯苯醚菊酯、5%硫磺

對嬰幼兒疥瘡,可選用5%二氯苯醚菊酯或5%硫磺乳、硫酐浴或含硫礦泉浴,療效甚佳。

18.2 方藥治療

治療以外治爲主[2]。先以花椒9g,地膚子30g煎湯燻洗,再選用蛇牀子散臭靈丹一掃光硫黃軟膏等外搽[2]

18.3 治療常規

疥瘡治療前先洗澡換衣,在擦藥期間不洗澡,不換衣,以保持藥效擦藥時應先將好發部位及損害密集處擦藥1次,然後再普遍地塗搽全身。擦藥時間爲每天早晚各1次,連續3天爲一療程,必要時作第2療程。

療程結束後,換用清潔衣服。治療後需要觀察1~2周(因疥蟲卵需10天左右才能變成成蟲),如無新損害發生,才能認爲痊癒。2周後還發現新發皮疹者,應再重複第2療程。

每一療程結束後,先洗澡換衣,換下衣褥及被單等物可用水煮或浸入殺菌藥液(如苯扎溴銨),以徹底消滅疥蟲和蟲卵。同居患者應同時治療,以根絕傳染源

19 預後

疥瘡嚴重者偶可伴發急性腎炎。預後與診斷、治療密切相關

20 疥瘡的預防

注意個人清潔衛生,衣被勤洗曬,發生患者後,應進行隔離,並積極治療,家中患者應同時治療,以消滅傳染源,防止擴大傳染。未治癒前應避免和別人接觸,包括握手。患者穿過的衣服,被褥等必須消毒或在陽光下曬。

22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