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瘟疫論》

明 吳又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夾亡血

疫證亡血有三。其一,未病之先,素亡血陰虛,一受疫則邪熱乘虛煎熬,亡陰最易。解表清裏,用藥必步步照顧榮血,如九味羌活湯之用生地,人蔘敗毒散之用人蔘是也。其二,當受病之時,忽然吐衄,女子崩漏,甚至血暈昏厥,勢甚危急,亦疫證常有也。病家但知血之可駭,往往不知受疫;醫家亦忽其客邪,惟汲汲於止血、清涼、滋補,多至危殆。不知血由疫逼,惟當治疫,疫邪解而血自止。此證不遽見於疫在表時,而見於發熱數日之後,人猶易知,惟疫鬱於陰經而暴見此證者難識,以其證外無頭痛發熱之可據耳。但見微惡寒而大作嘔,急當視其氣、色、神、脈、舌苔,若舌有白苔氣色有一、二疫象,即是疫毒無疑。以達原飲爲主,嘔加藿香,脹加青皮,但治疫毒血證自已。若脫血太甚而氣欲絕者,加人蔘以固中氣,俟疫證傳變歸經然後按經治之,此疫證兼血之最危者。其三,疫邪大張之後,煩熱、燥渴之餘,而見亡血證,則又瘟疫常態,詳後血證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