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逢原》

清 張璐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蛤蚧

甘鹹溫小毒。生嶺南城垣榕樹間及粵西橫州等處者,長七八寸。蜀中產者不過五寸,頭圓肉滿鱗小而濃,形似守宮,鳴則上下相呼,雌雄相應,情洽乃交,兩相抱負自墮於地,人往捕之亦不知覺,以手劈之,至死不開,取以曝幹,爲房中要藥。即尋常捕得者,功用亦相彷彿。但驗其囫圇成對,卷榕樹皮中者即真無疑。入藥去頭留尾酥炙用之。口含少許,疾走不喘者,是其益氣之驗也。

發明

蛤蚧味鹹歸腎經,性溫助命門,色白補肺氣,功兼人蔘羊肉之用。而治虛損痿弱,消渴喘嗽,肺痿吐沫等證,專取交合腎肺之氣,無以逾之。愚按∶蛤蚧、龍子性皆溫補助陽,而舉世藥肆中皆混稱不分,醫者亦不辨混用。龍子則剖開如皮,身多赤斑,偏助壯火陽事不振者宜之。蛤蚧則纏束成對,通身白鱗,專溫肺氣,氣虛喘乏者宜之。虛則補其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