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日本 丹波元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邪氣臟腑病形篇第四

馬雲。篇內首三節。論邪氣入於臟腑。第四節論病形。故名篇。

邪氣中人高也

志雲。邪氣者。風雨寒暑。天之邪也。故中人也高。溼乃水土之氣。故中於身半以下。此天地之邪。中於人身。而有上下之分。

溜於腑

甲乙溜作留。馬雲溜當作流。下文溜於經亦同。

異名同類

張雲。經脈相貫合一。本同類也。然上下左右部位。各有所屬。則陰陽之名異矣。

諸陽之會

(止)

則下少陽

張雲。此言邪之中於陽經也。手足六陽。俱會於頭面。故爲諸陽之會。凡足之三陽從頭走足故。中於面。則自胸、腹、下行於陽明經也。中於項。則自脊、背、下行於太陽經也。中於頰。則自脅、肋、下行於少陽經也。脈遍周身者。惟足六經耳。故但言足也。

若飲食

甲乙作熱飲食足。

其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

史雲。一作其中於肩、背兩脅。亦下其經。張雲。膺在前。陽明經也。背在後。太陽經也。兩脅在側。少陽經也。中此三陽經。與上同。

其陰

張雲。臂內廉曰陰。手足三陰之所行也。

淖澤

史雲。淖、澤也。澤液非。張雲。柔潤也。

不能客

史雲。客一本作容。簡案、甲乙作容。俱通。

邪之中人髒奈何

甲乙作邪之中髒者奈何。

愁憂恐懼

(止)

而上行

張雲。此下言邪之中於五臟也。然必其內有所傷。而後外邪得以入之。心藏神。憂愁恐懼則神怯。故傷心也。肺合皮毛。其髒畏寒形寒飲冷。故傷肺也。若內有所傷。而外復有感。則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在表則爲寒熱疼痛。在裏則爲喘咳嘔噦等病。汪雲。形寒傷外。飲寒傷內。素問咳論雲。其寒飲食入胃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與此文義正同。今人惟知形寒外傷寒。而不知飲冷爲內傷寒。訛爲陰證非也。凡飲冷者。雖無房事。而亦每患傷寒也。若房事飲冷而患傷寒。亦有在三陽經者。當從陽症論治。不得便指爲陰症也。世醫不明。妄以熱劑投之。殺人多矣。特揭出以告人。氣逆上行。故有發熱頭痛諸證。簡案、氣逆甲乙作氣迎。非。

傷肝

張雲。肝藏血。其志爲怒。其經行脅下也。

有所擊僕

(止)

則傷腎

百病始生篇。黃帝曰。其生於陰者奈何。岐伯曰。憂思傷心。重寒傷肺。忿怒傷肝。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傷脾。用力過度。若入房汗出浴則傷腎。張雲。脾主肌肉。飲食擊僕者。傷其肌肉。醉後入房。汗出當風者。因於酒食。故所傷皆在脾。腎主精與骨。用力舉重則傷骨。入房過度則傷精。汗出浴水。則水邪犯其本髒。故所傷在腎。簡案、擊僕與下文所謂異。

得往

張雲。往、進也。

卒寒

張雲。卒、猝同。

空竅

張雲。空、孔同。

精陽氣上走於目

張雲。精陽氣者。陽氣精華也。故曰。五臟六腑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爲之精。

彆氣

張雲。彆氣者。旁行之氣也。氣自兩側上行於耳。氣達則竅聰。所以能聽。

宗氣

張雲。宗氣大氣也。宗氣積於胸中。上通於鼻而行呼吸。所以能臭。

爲臭

簡案、臭、同。許救切。說文以鼻就臭也。亦作嗅。

濁氣

張雲。濁氣谷氣也。谷入於胃。氣達於脣舌。所以知味。

皆上燻於面

張雲。凡諸氣之津液。皆上燻於面。如脈度篇曰。五臟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心氣通於舌肝氣通於目。脾氣通於口。腎氣通於耳。此五臟之氣。皆上通於七竅。不獨諸陽經絡。乃得上頭也。

天氣甚寒

簡案、諸本及甲乙作大熱甚寒。但張本與此同。上文曰天寒。而不曰天熱。則作天氣甚寒爲是。四十七難雲。人面獨能耐寒者何也。然人頭者。諸陽之會也。諸陰脈皆至頸、胸中、而還。獨諸陽脈皆上至頭耳。故令面耐寒也。張揭數證駁難經。今不繁引。

虛邪之中身也

八正神明論雲。虛邪者。八正虛邪氣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見其形。又管能篇文。與本篇略同。

命曰明

(止)

命曰工

張雲。六十一難曰。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蓋本諸此。

與尺之相應也

甲乙作與尺之皮膚相應也。據下文皮膚二字正系缺文。甲乙爲是。

桴鼓

簡案、桴、同。音浮。擊鼓槌也。漢李尋傳。猶鼓之相應是也。

本末根葉之出候也

志雲。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乃五臟五行之神氣而見於色也。脈者榮血之所循行也。尺者謂脈外之氣血。循手陽明之絡。而變見於尺膚。脈內之血氣。從手太陰之經。而變見於尺寸。此皆胃腑五臟所生之氣血本末根葉之出候也。

形肉

志雲。謂尺膚也。知色脈與尺之三者。則神且明矣。

見其色

(止)

則已矣

張雲。不得其脈。言不得其合色之正脈也。相勝之脈。如青色得毛脈。以金克木之類是也。相生之脈。如青色得石脈。以水生木之類是也。

調其脈之緩、急、小、大、滑、澀

張雲。緩、急、以至數言。小、大、滑、澀、以形體言。滑、不澀也。往來流利。如盤走珠。澀、不滑也。虛細而遲。往來覺難。如雨沾沙。如刀刮竹。六者相爲對待。調此六者。則病變可以定矣。調、察也。

賁而起

甲乙作大字。更有脈沉者。尺之皮膚亦沉一句。據上文舉六者則爲剩文。張雲。賁、忿奔二音。大也。沸起也。論疾診尺篇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義與此同。簡案、十三難雲。脈數、尺之皮膚亦數。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澀、尺之皮膚亦澀。脈滑、尺之皮膚亦滑。亦此義也。

故善調尺者

(止)

十全六

張雲。此正本末根葉之義也以尺寸言則尺爲根本寸爲枝葉。以脈色言。則脈爲根本。色爲枝葉。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也。然必能參合三者而兼行之。更爲本末皆得。而萬無一失。簡案、十三難雲。經言知一爲下工。知二爲中工。知三爲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周禮天官醫師職雲。歲終稽其醫事。則以制其食。十全爲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爲下。

心脈急

樓氏綱目雲。謂色赤脈鉤而急也。張雲。急者弦之類。

張雲。急主風寒心主血脈。故心脈急甚。則爲。筋脈引急曰。弛長曰。、熾寄系三音。音縱。

緩甚爲狂笑

張雲。心氣熱則脈縱緩。故神散而爲狂笑。心在聲爲笑也。

微緩爲伏梁

(止)

唾血

志雲。伏梁心下有餘之積。故微主邪薄於心下也。心主血。熱則上溢而時唾血也。簡案、經筋篇雲。手少陰之筋病。內急伏梁唾血膿者。死不治。

大甚爲喉

甲乙作喉。、脈經作喉介。馬雲。心火充溢。喉中然有聲。簡案、字書無義。下文雲。喉中然唾出。素咳論雲。喉中如梗狀。介、芥古通。乃芥之芥。喉間有物。有防礙之謂。唯是介字從口者。必非有聲之義。

心痹

五臟生成篇及痹論。

善淚出

張雲。以手少陰之脈。挾咽喉。連目系也。

小甚爲善噦

張雲。陽張虛而胃土寒。故善噦。

微小爲消癉

馬雲。血液枯燥。病爲消癉。志雲。消癉者。三消之證。簡案、張爲肌膚消瘦之義。非。

心疝

見脈要精微論。四時逆從篇大奇論。

張雲。心脈澀甚。則血氣滯於上。聲由陽發。滯則爲喑。

血溢

張雲。澀當傷血也。簡案。吐衄血之屬。

維厥

史雲。經絡陽維陰維。故有維厥。馬同。張雲。四維厥逆也。以四肢爲諸陽之本。而血衰氣滯也。

耳鳴顛疾

志雲。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心氣虛。故耳鳴顛疾。簡案、甲乙顛作癲。顛、癲、、三字並通。

肺脈急甚

樓氏雲。謂色白脈毛而急也。

癲疾

張雲。風邪勝也。木反乘金。故生癲疾。

微急

(止)

息肉不通

馬雲。皆肺氣不足風邪有餘所致也。

多汗

張雲。皮毛不固。故表虛多汗。志雲。緩則熱甚。故多汗

志雲。肺熱葉焦。則爲痿也。鼠。寒熱病也。其本在髒。其末在脈。肺主百脈。是以微緩之有熱。微澀之有寒。皆爲鼠。在頸腋之間。簡案、脈經無字。

偏風

志雲。本經曰。偏枯身偏不用。病在分腠之間。蓋病在皮膚。則爲寒熱。病在血脈。爲寒熱鼠。在分腠。則爲偏風。肺主周身之氣而朝百脈也。腠理開。故頭以下汗出不可止。頭以下者。頸、項、胸、背之間。脈之外部也。簡案、脈經注云。一作漏風。據汗出不可止。作漏風近是。

脛腫

張雲。心火爍肺。真陰必涸。故爲脛腫

肺痹

見痹論及五臟生成篇。喻氏法律雲。肺痹心膈窒塞。上氣不下。蓋肺爲相傳之官。治節行焉。管領周身之氣。無微不入。是肺痹即爲氣痹明矣。

惡日

張雲。以氣分火盛而陰精衰也。志雲。日光太陽之火。陰血少故惡日光。金畏火也。脈經作起腰內三字。

爲泄

論疾診尺篇雲。尺膚寒。其脈小者泄少氣。張雲。陽氣虛而腑不固。病當爲泄。志雲。肺與大腸表裏也。

消癉

張雲。金衰則水弱。故爲消癉。志雲。肺主津。水之生原也。

息賁

張雲。氣血實熱。故爲息賁上氣息賁、喘急也。賁、音奔。

上下出血

張雲。上言口鼻。下言二陰也。

澀甚

(止)

善酸矣

張雲。澀脈因於傷血。肺在上焦。故澀甚當爲嘔血。若其微澀。氣當有滯。故爲鼠。在頸腋間。氣滯則陽病。血傷則陰虛。故下不勝其上。而足膝當痠軟也。酸、音酸。

肝脈急甚

樓氏雲。謂色青脈弦而急也。

惡言

甲乙注。一作妄言。志雲。肝主語。在志爲怒。張雲。言多嗔惡也。

肥氣

張雲。以木邪傷土。故爲肥氣在脅下。脅下者肝之經也。五十六難楊注云。肥氣者肥盛也。言肥氣聚於左脅之下如覆杯。突出如肉。肥盛之狀也。小兒多有此病。

善嘔

志雲。食氣入胃。散精於肝。緩主多熱。熱則肝氣逆。故善嘔。簡案、馬張以緩爲脾脈。恐誤。

水瘕痹也

甲腋無也字。是。志雲。水瘕痹者。亦食飲之所積也。簡案、蓋水癖癖飲之類。痹、閉也。

大甚爲內癰

(止)

消癉

志雲。本經曰。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榮氣不行。乃發爲癰。大主肝氣盛。盛則鬱怒而不得疏達。故爲內癰。嘔、衄、肝氣逆於上也。陰縮肝氣逆於下也。肝脈少腹。上注肺。咳引小腹者。經氣逆於上下也。小者血氣皆少。少則木火盛。故多飲及爲消癉也。簡案、肝痹見痹論及五臟生成篇

張雲。熱壅於經。故爲疝。

遺溺

張雲。以肝火在下。而疏泄不禁也。

溢飲

志雲。飲留於四肢。則經脈阻滯。故脈澀。脈經淡飲

筋痹

甲乙作攣筋。張雲。皆血不足以養筋也。

脾脈急甚爲

張雲。木乘土也。脾主肢體。而風氣客之。故爲。

膈中

馬雲。木邪侮土。其在上爲膈中。食飲入而還出。脾氣不上通也。本經上膈篇雲。氣爲上膈。食飲入而復出。

後沃沫

志雲。不能遊溢津液。上歸於肺。四佈於皮毛。故涎沫之從口出也。簡案、馬雲。在下爲去後沃沫脾氣不下疏也。誤。

緩甚

(止)

若無病

張雲。脾脈宜緩。而緩甚則熱。脾主肌肉四肢。故脾熱則爲肉痿。及爲厥逆。若微緩而爲風痿。四肢不用者。以土弱則生風也。痿弱在經。而髒無恙。故心慧然若無病。

擊僕

張雲。脾主中氣。脾脈大甚爲陽極。陽極則陰脫。故如擊而仆地。樓氏雲。凡病偏枯。必先仆倒。故內經連名稱爲擊僕偏枯也。

疝氣

張雲。以溼熱在經。而前陰太陰陽明之所合也。簡案、他四髒舉積名。而此獨雲疝氣可疑脈經痞氣。是。五十六難雲。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膽。飲食不爲肌膚。楊注。痞、否也。言否結成積也。

腹裏大膿血

張雲。腹裏大者。以膿血在腸胃之外。亦脾氣壅滯所致。簡案、脈經無腹字。裏、作裹。素腹中論雲。伏梁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此則痞氣而裹大膿血。在腸胃之外也。

寒熱

張雲。中焦陽氣不足也。志雲。血氣虛也。

消癉

志雲。脾虛而不能爲胃行其津液。故爲消癉

張雲。脾脈滑甚。太陰實熱也。太陰宗筋。故爲癃疝

張雲。其微滑溼熱在脾。溼熱薰蒸。故生諸蟲。及爲腹熱。簡案、、、蛔、並音回。說文。、腹中長蟲。爾雅注。蠍、木中蠹蟲。劉勰新論雲。身之有欲。如樹之有蠍。

澀甚

(止)

下膿血

張雲。脾脈澀甚而爲腸。微澀而爲內。及多下膿血者。以澀爲氣滯血傷。而足太陰之別入絡腸胃也。腸、內。遠近之分耳。一曰下腫病。蓋即疝漏之屬。簡案、脈經腸作腸頹。內作內潰。(甲乙同頹作注云一作潰)蓋二證各別。腸四種病之一。見千金方內則。馬亦以潰字釋之。然不詳其爲何證。張雲。疝漏之屬。姑仍之。

腎脈急甚

樓氏雲。謂色黑脈石而急也。

骨癲疾

癲狂篇。甲乙骨痿癲疾。

沉厥

馬雲。蓋風邪入腎則爲厥。而腎氣不足。則當沉滯而無知也。

奔豚

志雲。虛氣反逆。故爲奔豚陰寒在下。故足不收。腎開竅於二陰氣虛不化。故不得前後也。張雲。按五十六難曰。腎之積名曰奔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其義本此。簡案、骨空論雲。督脈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爲衝疝。又史倉公傳雲。湧疝、令人不得前後溲。蓋皆奔豚也。

折脊

志雲。督脈屬腎。貫脊。緩則督脈懈弛。故脊折也。簡案、樓氏綱目脊痛門。引本經文。知是脊痛之謂。猶折髀折腰之折。

甲乙洞泄脈經作洞下。簡案、根結篇。倉廩無所輸膈洞。此謂洞泄與膈證也。張則見下嗌還出之文。以爲上出之義。則似爲膈證不可從。蓋洞即史所謂風。倉公雲。風者。飲嗌下倉而輒出不留。又云。風之狀。飲食下嗌輒後之。又云。即數十出。還出即後之之謂。其爲洞泄、洞下、明矣。

陰痿

馬雲。火盛水衰。當爲陰痿也。

石水

(止)

不治

張雲。若其微大。腎陰亦虛。陰虛則不化。不化則氣停水積而爲石水。若至胃脘。則水邪盛極。反乘土藏。氾濫無制。故死不治。石水義見素陰陽別論大奇論。、音垂。重墜也。腕、當作脘。諸本並訛。

洞泄

消癉。馬雲。腎氣甚衰。無以主下焦。而爲洞泄。亦水不配火。當爲消癉之證也。

骨痿。志雲。腎有熱。則爲小便閉癃。爲睾丸腫。骨痿。坐不能起。熱傷腎氣也。

目無所見

志雲。熱傷骨精也。甲乙見下有見黑丸三字。脈經視見黑花四字。

大癰

志雲。血氣皆始於腎。澀則血氣阻滯。故爲大癰。

不月沉痔

志雲。氣血不行。故爲女子不月。爲沉痔。簡案、沉痔蓋謂痔之沉滯不已者。

諸急

張雲。急者弦緊之謂。仲景曰。脈浮而緊者。名曰弦也。緊則爲寒。成無己曰。緊則陰氣勝。故凡緊急之脈多風寒。而氣化從乎肝也。簡案、氣化從乎肝。不可信據。下仿此。

緩者

張雲。緩者縱緩之狀。非後世遲緩之謂。仲景曰。緩則陽氣長。又曰。緩者胃氣有餘。故凡縱緩之脈多中熱。而氣化從乎脾胃也。

大者

張雲。大爲陽有餘。陽盛則陰衰。故多氣少血。仲景曰。若脈浮大者。氣實血虛也。故脈之大者多浮陽。而氣化從乎心也。

小者

張雲。近於微細。在陽爲陽虛。在陰爲陰弱。脈體屬陰。而氣化從乎腎也。

滑者

張雲。滑脈爲陽。氣血實也。故爲陽氣盛而微有熱。仲景曰。滑者胃氣實。玉機真藏論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故滑脈從乎胃也。

澀者

張雲。澀爲氣滯。爲血少。氣血俱虛。則陽氣不足。故微有寒也。仲景曰。澀者榮氣不足。亦血少之謂。而此曰多血。似乎有誤。觀下文刺澀者。無令其血出少可知矣。澀脈近毛。故氣化從乎肺也。

刺澀者

(止)

以和其脈

張雲。脈澀者。氣澀俱少。難於得氣。故宜必中其脈。而察其逆順。久留疾按。而無出其血。較之諸刺。更宜詳慎者。以脈澀本虛。而恐傷真氣耳。循、音巡。摩按也。、委、偉二音。刺瘢也。

調以甘藥也

張雲。愚按此節。陰陽形氣俱不足者。調以甘藥。甘之一字。聖人用意深矣。蓋藥食之入。必先脾胃。而後五臟得稟其氣。胃氣強則五臟俱盛。胃氣弱則五臟俱衰。胃屬土而喜甘。偉中氣不足者。非甘溫不可。土強則金王。金王則水充。此所以土爲萬物之母。而陰陽俱虛者。必調以甘藥也。

入安連過

張雲。五臟六腑。皆有五。五之所入爲合。即各經之合穴也。然手之三陽。復有連屬上下氣脈相通者。亦謂之合。故此以入安連過爲問。甲乙作入安從道。

屬於腑者也

張雲。此下言六陽之經。內屬於腑。因以明手之三陽。下合在足也。

滎輸

(止)

治內腑

張雲。滎氣輕浮淺。故可治外經之病。合則氣脈深入。故可治內腑之病。

巨虛上廉

馬雲。此本足陽明胃經之穴。其實爲大腸之合。前本輸篇有云。復下三裏三寸爲巨虛上廉。復下上廉三寸爲巨虛下廉大腸上廉小腸下廉。張雲。大腸手陽明也。本經之合。在曲池也。其下則合於足陽明巨虛上廉也。

巨虛下廉

張雲。小腸手太陽也。本經之合在小海。其下則合於足陽明巨虛下廉

委陽

張雲。三焦手少陽也。本經之合在天井。其下則合於足太陽委陽穴。按、大腸小腸三焦、皆手三陽之經。然大小腸爲下焦之腑。連屬於胃。其經雖在上。而氣脈不離於下。故合於足陽明巨虛下廉三焦孤獨之腑。其於三部九候。無所不統。故經之在上者屬手。之在下者居足。所以十二經中。惟此手之三陽乃有下。故本輸篇曰。大腸小腸皆屬於胃。三焦下。在於足小趾之前少陽之後。出於中外廉。名曰委陽。即此謂也。

屈伸而索之

馬雲。屈其體以覓承扶之陰紋。伸其體以度委陽之分寸。(委陽在趺下一寸六分承扶在尻臀下陷紋中)

正豎膝予之齊

張雲。謂正身蹲坐。使兩膝齊也。

委陽之陽

馬雲。古人謂外爲表。又名之曰陽。張雲。當作委中之陽。蓋委中外廉。即陽陵泉之穴也。

揄申而從之

馬雲。必揄揚以申其手足善取之耳。張雲。揄、引也。申、明也。取外經者在滎輸。然亦必引正詳明。方可從而治也。揄音餘。簡案、揄、引也。見說文。張注骨空論。折使揄臂亦同。今從之。志雲。揄、音於。引也。抒也。伸舒其四體。使經脈之流通也。

魚絡

張雲。手陽明之脈。行於手魚之表。簡案、血絡論雲。血脈者盛。堅橫以赤。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者如箸。則而瀉之萬全也。

豎陷者

甲乙作堅若陷者是。志。豎作堅。張雲。兩跗之上。脈即衝陽也。豎者堅而實。陷者弱而虛。皆足陽明胃脈之病。

切痛而鳴濯濯

馬雲。切痛者痛之緊也。濯濯者腸中有水。而往來氣衝。則有聲也。

冬日重感

張本日作曰。注云當作月。

支兩脅

支、甲乙作。

控睾而痛時窘之後

馬雲。睾音皋。陰丸。小腸小腸之內。後附腰脊。下連睾丸。故小腹痛腰脊控引睾丸而痛。痛時窘甚。而欲往去後也。張雲。不得大小便。而時窘之後。蓋即疝之屬也。

當耳前

(止)

此其候也

張雲。皆手太陽之經。故其病如此。

氣滿

甲乙腹下有張字。

亦見於脈

馬雲。脈必下陷。當取此穴以刺之。志雲。其脈亦見於皮部。當取之委陽

小便偏腫

諸本作小腹是。但張與此同。

肩上熱

甲乙肩作眉。注云一作肩。

皆熱若脈陷

甲乙無若脈陷三字。簡案、此係剩文。當刪。

太息

志雲。膽氣不升。故太息以伸出之。

口苦嘔宿汁

簡案、即嘔膽。見奇病論。

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

甲乙恐上有善字。恐下有如字。千金恐下有如字。張雲。澹澹、失意貌。簡案、澹、同。、集韻動也。經脈篇。心主之脈。是動則心中大動。又至真要大論。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則心澹澹大動。並是跳動貌。張注非。

然數唾

、千金作介介。唾上甲乙有咳字。簡案、馬張並雲。然有聲也。非。義見上文喉注。

足少陽之本

甲乙在上有候字。張雲。在腑爲本。在經爲末也。志雲。足少陽經脈之本在下。其末在頸嗌之間。

陷下者灸之

經脈篇雲。陷下則灸之。張雲。陷下者爲不足。故宜灸。

寒熱

志雲。少陽之樞證也。當以經取之少陽經氣。外內出入者也。

中氣

志雲。氣穴者。腑氣所注之經穴。故中氣穴。則針遊於巷。即氣穴論之所謂遊針之居

肉節

張雲。肉有節界。其謂肉節

針染

(一作遊)

於巷

馬雲。氣脈相通。即素問氣穴遊針之居也。(如名氣衝穴爲氣街衛氣篇有胸氣腹頭氣脛氣皆有街則巷即街之義)張雲。染、着也。巷、道也。中其氣穴。則針着脈道經絡通。簡案、染作遊爲是。

反還內着

馬雲。與真氣相搏而亂。邪反內着。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