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蟲病

感染性疾病 中醫內科學 腸道寄生蟲病 中醫學 寄生蟲病 中醫診斷學 中醫病名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iān chóng bìng

2 英文參考

trichurias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richurias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鞭蟲病 (trichuriasis[1][2])爲病名[3]。是指感染鞭蟲所致的寄生蟲病[3][3]

鞭蟲病(trichuriasis)是由毛首鞭形線蟲(Trichuris trichiura)寄生人體盲腸闌尾及升結腸所致的常見腸道寄生蟲病

分佈甚廣,尤其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發病率最高,我國普遍存在,尤以農村多見。患者兒童爲主,嚴重感染可影響兒童生長發育。輕、中度感染者可無症狀;重度感染者有腹瀉便血裏急後重直腸脫垂貧血營養不良

鞭蟲,學名叫毛首鞭形線蟲,是寄生人體大腸內的一種寄生蟲。由於其形狀類似牧馬的長鞭,故得其名。

鞭蟲寄生在腸內,利用其細長的前端插入腸壁,靠吸血和攝食腸壁組織液爲生。雌蟲和雄蟲交配後,產出的蟲卵隨糞便排出人體外,蟲卵在外界溫暖、陰暗、潮溼、氧氣充足的土壤中經20天就變成了有傳染性的蟲卵。這種蟲卵可隨着水、食物、或髒手拿東西喫而進入口內感染人體

患了鞭蟲病後,常出現小腹陣發性疼痛噁心、食慾減退,慢性腹瀉等表現。若成蟲長期刺激腸壁,可引起胃功能的變化,如胃酸減少,甚至發生潰瘍病

鞭蟲的口及前端鑽入腸壁,對驅蟲藥反應較小,是一種較難驅治的寄生蟲。因此,做好預防鞭蟲感染的工作十分重要。注意個人衛生及飲食衛生,飯前洗手,不喝生水,瓜果和蔬菜要洗淨再喫。加強糞便管理,不隨地大便。改善環境衛生,做好滅蠅防蠅工作以防蟲卵污染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曾統計鞭蟲的感染人數全世界爲500~1000百萬之間。我國鞭蟲感染的情況是:北方低於南方,臺灣地區感染率可高達60%~90%。兒童感染率高於成人。該蟲成蟲寄生人體盲腸中,輕者常地症狀,重者出現腹痛腹瀉便血直腸脫垂貧血、瘙癢等。

4 疾病名稱

鞭蟲病

5 英文名稱

trichuriasis

6 別名

trichocephaliasis;trichocephalosis

8 ICD號

B79

9 流行病學

鞭蟲病呈全球分佈,廣泛分佈在溫暖、潮溼的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爲主。估計全球鞭蟲感染人數達8億以上。美國南方人羣感染度20%~25%,巴西和墨西哥約爲28%,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爲2%~70%以上,日本爲0.9%。在潮溼熱帶國家中,人均蟲數常在100條以上,常與蛔蟲感染同時存在。我國鞭蟲病分佈廣,是一種常見腸道蠕蟲病,尤其農村較多。據1988~1992年調查。全國鞭蟲感染率爲17.38%。估計全國鞭蟲感染人數21249萬人,鞭蟲感染呈全國分佈感染率海南省(66.70%)爲最高,其次爲廣西(47.71%),內蒙古(0.20)爲最低。據1994年我國人體寄生蟲分佈調查結果,浙江台州地區的鞭蟲感染率爲25%,寧夏中寧縣爲1.21%,遼寧遼陽縣爲0.09%,河南欒川縣爲1.97%,江西九江市爲6.89%,湖北松滋縣爲15.34%,河南南陽市飲食服務行業人員爲2.28%,四川開江縣小學生爲32.73%,且常合併蛔蟲鉤蟲及其他寄生蟲感染

我國鞭蟲感染的情況是:北方低於南方,臺灣地區感染率可高達60%~90%。兒童感染率高於成人。該蟲成蟲寄生人體盲腸中,輕者常地症狀,重者出現腹痛腹瀉便血直腸脫垂貧血、瘙癢等。

9.1 傳染源

病人是鞭蟲病的惟一傳染源。鞭蟲多與蛔蟲同時存在,但感染率一般不及蛔蟲高。鞭蟲感染來源主要爲蟲卵污染土壤和地面,用人類施肥或有蟲卵污染的生活用水灌溉的蔬菜是主要的傳染來源,家蠅體表可查見鞭蟲卵,可做爲傳播媒介,鞭蟲流流行廣泛與蟲卵抵抗力有關,在溫暖、潮溼、廕庇和氧氣充足的土壤中,可保持感染能力達數月至數年之久,對乾燥、低溫的抵抗力不如蛔蟲卵強,因此在我國南方地區感染率明顯高於北方地區。人對鞭蟲的感染無抵抗力,甚至嬰兒或6個多月的兒童都可被感染感染度高峯在2~10歲年齡組,在少年期開始下降,一般感人度較輕,個別嚴重者蛔蟲數可達4000條以上。

9.2 傳播途徑

通過攝入鞭蟲卵污染的食物、蔬菜和水等感染,直接通過污染蟲卵的手而經口感染也是重要的傳播途徑

9.3 人羣易感性

人羣普遍易感,初次感染可產生部分免疫力。高發區人羣感染率可達90%,兒童感染率和感染度(每克糞便的蟲卵數)較成人高,2/3集中在6~15歲的兒童,這與兒童衛生習慣較差,接觸感染期蟲卵機會多有關。

10 鞭蟲病病因

毛首鞭形線蟲(簡稱鞭蟲)隸屬線形動物門,線蟲綱,鞭蟲屬。人是惟一的自然宿主。蟲體前3/5細長,呈肉色,後端肥胖,呈馬鞭狀(圖1)。雄蟲長30~45mm,尾部捲曲成360°以上。生殖孔位於體中部粗大部分的前端,周圍亦有很多小刺。生殖器官包括袋狀的睾丸輸精管射精管泄殖腔與矛尖狀的交合刺。雌蟲長35~50 mm,後端鈍圓。生殖器官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門開口在肥胖部前端。雌蟲每日產卵約1000~7000個。蟲卵隨患者的糞便排出體外,在外界溫度、溼度適宜的條件下經3~5周發育感染期蟲卵。

蟲卵呈腰鼓形,兩端有內層突出的黏液塞,不着色。卵殼有三層,最外層爲卵黃膜,呈棕色。蟲卵大小爲(50~54)μm×(22~23)μm,隨糞便排出,在溫暖、陰暗潮溼的土壤發育感染期。在卵殼內含一條活動的未蛻皮第一期幼蟲。人吞入感染性蟲卵後經消化液作用,在小腸內孵出幼蟲並鑽入小腸結腸隱窩內發育,最後定居在盲腸和部分大腸上皮細胞內,不再移至其他部位,逐漸發育成蟲,約需2個月。成蟲在體內壽命3~5年。它對乾燥和熱的抵抗力比蛔蟲卵小;在硬土、灰塵、煤渣、垃圾中不發育感染期;在太陽光、寒冷、腐殖質和化學藥物作用下不能存活。在幹糞內僅活數日或數週。主要傳播方式是糞便內蟲卵污染土壤,再通過手、蔬菜等直接或間接地將感染期蟲卵傳入口中使人感染。人與人不直接傳染

11 鞭蟲病的發病機

一般認爲包括機械性與過敏性損傷,前者可能是人鞭蟲致病的主要原因。成蟲鑽入盲腸結腸上皮內發育,引起腸黏膜損傷,而蟲體在腸黏膜內刺激黏膜神經叢則引起腹瀉和痙攣。成蟲以其細長的前段插入腸粘膜乃至腸粘膜下層,從組織中和血液中攝取營養,加上分泌物的刺激作用,腸壁粘膜組織呈現輕度炎症或點狀出血,亦可見到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少數患者由於腸壁炎症細胞增生、腸壁增厚而形成肉芽腫。有學者用51Cr觀察,測得每條鞭蟲使宿主每天失血約0.005ml。所以一般患者不產生盆血症狀。當重度感染時(即寄生蟲數超過800條)由鞭蟲引起的慢性失血可導致缺鐵性貧血發生。另外,免疫學的研究表明,人體感染鞭蟲後可產生一定免疫力。動物實驗結果表明鞭蟲的桿狀體是功能抗原的主要來源。

瀰漫性結腸炎認爲是由鞭蟲感染引起的過敏反應有關。在結腸滲出物中有特徵性的嗜酸性粒細胞和夏科-雷登晶體。Bawie等(1978年)根據鞭蟲病患者生長發育遲緩杵狀指發生,推測蟲體可能產生一種不明的因子有關。

根據電鏡觀察鼠盲腸內鼠鞭蟲的生長發育,通過蟲體頭部的溶解組織作用,進入腸上皮細胞內,形成一個腸細胞的合胞體,併吞食宿主細胞成分。當蟲體發育成熟時其體後部伸出或其隧道破裂而懸吊於腸腔內,有利於交配產卵。用顯微鏡檢查發現腸組織炎症反應輕微,但可見腸壁細胞破壞,腸絨毛因絲狀纖維喪失而變短。隧道周圍未見明出血。隱窩之間可見漿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輕度感染患者,鞭蟲常寄生盲腸和上行結腸;重度感染時,可累及橫結腸與降結腸,甚至直腸也有鞭蟲寄生結腸鏡檢可見黏膜表面有水腫血管增多;重度感染時則有黏膜出血潰瘍直腸受累則黏膜明顯水腫出血。病理改變僅見於上皮層和固有層。腸壁隱窩和腸腺有增生,杯狀細胞正常或增生,腸表面有大量黏液,表面上皮剝脫少見。在固有層可見單核細胞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浸潤。重度感染時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瀰漫性浸潤,甚至深入到黏膜下層。

12 鞭蟲病的臨牀表現

神疲乏力,食少,腹痛腹瀉大便檢查有鞭蟲卵爲主要表現[3]

臨牀症狀輕重取決於感染度、感染期限、年齡與營養狀況。輕、中度感染者多無症狀。實驗室檢查除糞便蟲卵陽性外均無異常發現。重度感染者表現有腹痛腹瀉腹脹噁心嘔吐痢疾樣便,甚至血便裏急重後、直腸脫垂,尤其長期慢性腹瀉兒童,常有營養吸收障礙、營養不良發育遲緩杵狀指肛門脫垂,慢性隱性失血血便引起低色素缺鐵性貧血。偶見在大便排出成蟲。鞭蟲偶有侵犯闌尾引起闌尾炎。嚴重感染者常合併溶組織阿米巴痢疾或其他腸道致病菌感染

臨牀分型:主要根據感染度分爲輕度(1000條以下)、中度(1000~3000條)和重度(3000條以上)。其次根據糞便塗片按片蟲卵數分輕度(10個蟲卵/片以下)、重度(50/片個蟲卵以上)、嚴重(多而無法計數)。此法少用,因計數蟲卵精確性差。

13 鞭蟲病的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有貧血、偶可併發闌尾炎腹膜炎腸梗阻腸套疊

14 鞭蟲病的診斷

糞檢找到典型蟲卵才能確診,最近有報道用內鏡診斷的病例。輕、中度感染者糞便蟲卵數較少塗片檢查不易找到,可用沉澱法取離心後沉渣檢查或飽和生理鹽水漂浮法可提高檢出率。重度感染者常有腹瀉痢疾大便,糞便塗片檢查常有大量蟲卵,有時蟲卵呈成串排列,表明成蟲在乙狀結腸直腸產卵。同時有大量夏科-雷登晶體,糞便中偶見成蟲

15 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可達10%~15%。感染嚴重者可有小紅細胞血紅蛋白貧血和低蛋白血症。糞便塗片檢查有大量蟲卵。

16 需要鞭蟲病鑑別的疾病

直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感染者有腸黏膜水腫充血及線形狀出血點,有時發現白色蟲體;取分泌物鏡檢蟲卵常陽性。本病應與菌痢和阿米巴痢疾相鑑別。

17 鞭蟲病的治療

對輕、中度感染者無需處理,重度感染者應予高蛋白質消化飲食,糾正貧血給予鐵劑。合併阿米巴痢疾甲硝唑抗阿米巴治療。合併細菌性痢疾應用抗生素治療。

17.1 藥物驅蟲治療

(1)阿苯達唑:膠囊200mg;片劑有100mg,200mg和400mg,常用400mg頓服,連服2天,蟲卵陰轉率43.2%~52.7%,副作用輕。兒童劑量爲成人一半。重度感染的療程爲5~7天,未見明副作用,偶有頭昏噁心腹痛吐蛔蟲或一過性轉氨酶升高等輕微反應,可自行緩解。

廣譜驅蟲藥阿苯達唑腸道寄生蟲病的首選治療藥物,成人400mg,每日1次,2天,兒童200mg,每日1次,2天[4]

(2)甲苯達唑:成人劑量200mg/次,3次/d,連服3天,治癒率爲60%~80%。未治癒者蟲卵顯著減少。兒童劑量減半。重度感染可治療6天或重複一個療程。病人耐受良好,僅輕微胃腸反應。孕婦禁忌12歲以下兒童慎用。甲苯達唑/左旋咪唑複方甲苯達唑)片:每片含甲苯達唑100mg、左旋咪唑25mg,1片/次,2次/d。療效80%~83.8%。

(3)奧克太太爾(oxantel):15mg/(kg·d),2天療法,治癒率爲57%。10mg/(kg·d),連服5天,治癒率達100%。副作用輕而短暫,可自行緩解。

(4)複方噻嘧啶:每片含噻嘧啶奧克太太爾各100mg,據報道用兩藥各5mg/kg,每晚半空腹頓服,送服2天,蟲卵陰轉率達93.8%。並對蛔蟲鉤蟲、蟯蟲均有良好效果。

(5)奧苯達唑劑量l0mg/(kg·d),3天或2天療法,或1次頓服。治後4周蟲卵定性複查結果,陰轉率分別爲70.4%,70.4%與53.3%。

(6)氟苯達唑劑量100mg/次,2次/d,連服2天,治癒率爲86%。

17.2 纖維結腸鏡治療

感染嚴重時,使用藥物治療常不能完全治癒。可用內鏡鉗取法,在直視下用活檢鉗輕輕夾住蟲體,從腸黏膜內拉出。

18 鞭蟲病的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

19 鞭蟲病的預防

強調個人衛生,不隨地大便,飯前便後洗手,糞便無害化處理。高發流行區可集體驅蟲普治。

22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75.
  4. ^ [4]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9.

治療鞭蟲病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