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胃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手術 胰腺手術 慢性胰腺炎手術 普通外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ǎo liú wèi yōu mén de yí shí èr zhǐ cháng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pylorus 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5 分類

普通外科/胰腺手術/慢性胰腺炎手術

6 ICD編碼

52.6 01

7 概述

保留胃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用於慢性胰腺炎的手術治療。 保留胃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治療慢性胰腺炎被認爲是近年來胰腺外科的重要進展。1935年Whipple等第1次報道成功地分期切除1例壺腹周圍癌,在第2期手術切除胰頭及十二指腸時將幽門縫閉,成爲一個盲端;至1941年,Whipple提出切除胃的遠端完成一期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即所謂典型的Whipple手術。典型的Whipple手術因爲需切除遠端胃,所以常帶來手術後的胃腸功能紊亂和胃切除術後的併發症,病人營養狀況不好、體重下降、傾倒綜合徵吻合口潰瘍等。就慢性胰腺炎來說,切除胃遠端和幽門並非治療上的需要,實質上是很不理想的附加創傷,其所帶來的生理上的紊亂,加重了慢性胰腺炎本身的影響。

1978年Traverso和Longmire報道在2例病人中採用保存胃、幽門十二指腸第1段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亦有文獻稱之爲Longmire方法),其中1例爲慢性胰腺炎胰頭處合併有囊腫,另一例爲侷限性的十二指腸第3段癌。此後,此手術方式便得到較廣泛的採用。一些作者(如Braasch等)提出此手術除了膽總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腸腫瘤靠近十二指腸的第1段者外,可以用於所有的早期胰腺癌壺腹周圍癌切除,其效果與典型的Whipple手術相似。1990年Grace從文獻中收集到394例保留幽門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報告,其中163例用於治療慢性胰腺炎,213例用於惡性腫瘤,餘爲用於治療其他疾病。保留幽門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可免除切胃,手術簡化,沒有胃切除後傾倒綜合徵,食量可恢復正常,較少發生吻合口潰瘍

8 適應

保留胃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適用於:

1.膽總管中、下段癌。

2.乏特壺腹周圍癌

3.十二指腸惡性腫瘤

4.胰腺頭部癌早期。

5.嚴重胰十二指腸傷

6.亦可用於全胰十二指腸切除。

9 禁忌症

1.較複雜的慢性胰腺炎腫塊已靠近十二指腸第1段難以確定其是否屬惡性。

2.慢性胰腺炎合併有十二指腸潰瘍

3.腹腔內已有廣泛轉移

4.胰腺癌侵犯腸繫膜血管

5.嚴重營養不良、重度梗阻性黃疸、全身情況差、70歲以上高齡、重要器官功能衰退,不能承受重大手術者。

10 術前準備

1.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檢查

2.胸部X線攝片以除外轉移性病竈。

3.注射維生素K,以提高凝血酶活動度。

4.糾正常有的低鉀和低鈉等電解質紊亂。

5.對因進食量過少有明顯營養不良者,術前1周開始靜脈內補充營養,輸全血血漿以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症。

6.對有梗阻性黃疸病人,術前1周口服膽鹽製劑,以減少腸道細菌滋生。

7.術前晚服雷尼替丁150mg以降低胃酸

8.應用預防性抗生素

9.血清膽紅素>171μmol/L的病人,身體情況尚適宜手術者,不強調常規使用術前經肝穿刺膽管引流(PTBD)以降低黃疸,若已行PTBD者,應特別注意由於大量的膽汁喪失可能引起的電解質紊亂,一般在引流後2~3周施行手術,注意預防由PTBD所引起的膽道感染。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亦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行術前經內鏡置管引流,通過膽總管開口放入一較粗的特製的內置引流管至梗阻的上方,可使病人情況較快改善。

10.術前放置胃腸減壓管。

11 麻醉體位

1.持續硬脊膜外麻醉,老年病人及病情較重者,可同時氣管內插管輔助以全身麻醉

2.術中麻醉經過應力求平衡,避免發生缺氧、低血壓,充分補液,維持足夠的尿量,必要時術中滴注20%甘露醇溶液125~250ml。

3.仰臥位

12 手術步驟

1.主要手術步驟同“Whipple 手術”。

2.保留幽門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關鍵步驟是保存胃竇和幽門括約肌神經支配並且保持十二指腸第1段的血運。因而在慢性胰腺炎等良性疾病時,並不需要解剖和清除肝動脈周圍淋巴結,同時胃右動脈應該保存並保留同胃右動脈伴行的神經纖維

3.胃十二指腸動脈從肝動脈分出之後切斷並妥善結紮,胃網膜右動脈則在幽門處結紮切斷,保存胃網膜右動脈向胃的分支和大網膜上的血管弓(圖1.12.5.3-1)。

4.膽囊不需切除,但若合併有膽囊病變如結石時,則按照膽道的病變處理。

5.不需解剖清除肝十二指腸韌帶淋巴結,在十二指腸上緣切斷膽總管,上端以“哈巴狗”鉗暫時鉗閉,在離幽門2~3cm處切斷十二指腸胰腺切除步驟與典型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相同。

6.胃腸道重建按胰、膽、胃的順序進行。根據胰管的直徑、殘胰體積的大小可用胰腺空腸套入式吻合或胰管空腸端側吻合,胰管內放置引流導管;膽管與空腸端側吻合,內放T形管。結腸十二指腸球部與空腸端側吻合吻合前應充分肯定十二指腸的血循環吻合口不宜將幽門環肌縫着,以免影響幽門功能(圖1.12.5.3-2)。

7.是否需做胃造口術應根據術中肝十二指腸韌帶解剖範圍而定。對壺腹部周圍癌患者,由於在胰頭處的解剖較廣泛,手術後常有較長時間的胃排空障礙,可能長達2周,故多同時置放一根胃造口管,以便於手術後調整胃內壓;若在幽門部的手術處理較少,亦可不常規放置胃造口管。但是,遇有慢性胰腺炎合併胰頭部腫塊等複雜情況時,以放置胃造口管爲宜。

8.其他步驟同典型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13 中注意要點

1.慢性胰腺炎時在切斷膽總管和胃十二指腸動脈後不需再向內側分離,此時分離十二指腸,便可以在兩鉗間切斷,故手術比較簡便。

2.十二指腸空腸吻合前放開十二指腸上的鉗,剪除被壓榨的腸壁組織,觀察腸壁的血循環情況,如果不夠滿意,可以再剪除一圈十二指腸壁至血流充足爲度。用手指檢查幽門環及十二指腸斷端至幽門的距離。

14 術後處理

保留胃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一複雜而創傷大的手術,手術前病人多有明顯的營養不良和重度梗阻性黃疸,故手術後病人均應住入外科重症監護病室,周密地觀察生命體徵和各種臨牀指標。

2.根據循環狀況、尿量、傷口滲出液量和各種引流量調節輸入量,務必保持血壓穩定尿量>1500ml/d,保持電解質平衡

3.重度黃疸的病人,多在手術過程中給予20%甘露醇125~250ml,手術後若循環狀況穩定尿量較少時,可給予呋塞米10~20mg;對於術中或術後曾有低血壓的病人,應每小時記錄尿量,要求每小時尿量在60ml以上,以確保腎臟灌注

4.持續胃腸減壓至胃腸功能恢復。

5.避免使用有腎毒性抗生素,如慶大黴黴素等。

6.術後2周內主要經腸道外提供營養支持

7.膽管及胰管引流可在術後2~3周時關閉,若恢復順利,可予拔除;若有胰汁漏或膽汁漏併發症則應繼續保留。

8.雷尼替丁50mg靜脈內注入,每日2次,保持胃液酸度pH 5.0左右。2周後可停藥。

9.胃腸功能恢復後(一般需1周左右),可間斷夾閉胃造口管,一般是日間夾管,夜間開放,直至完全夾管病人能正常進食而無腹脹症狀後(一般需2~3周),才拔除胃造口管。

15 併發症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的併發症仍然比較常見,可發生在術後早期或在出院之後。

1.腹腔內出血發生在手術後24~48h內者,主要是由於止血不夠徹底。如在勾突部系膜的切斷處,胰腺斷端、術中損傷血管、胃十指腸動脈、胰十二指腸動脈的處理欠妥善等。手術複雜、經歷時間長的重症病人,間有發生血管內播散性凝血(DIC)和凝血物質消耗創面滲血。由於維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礙及出血在經過手術前準備的情況下已很少見。手術後早期出血若量多而不能很快停止時,應採取緊急措施再手術探查止血,應避免因處理不及時或使用升血壓藥物使病人長時間處於休克低血壓狀態下,否則,雖然最後出血可以制止,但病人可能死於多器官衰竭。

2.手術後消化道出血比較常見,可來源於:①胃腸吻合出血;②應激性潰瘍出血胃炎;③吻合口潰瘍出血少見;④來源於胰腺或其他處血管出血穿破入腸道。遇有術後的上消化道出血時,應行纖維胃鏡檢查,以求發現出血的來源,若出血量多而不能及時停止者,應再次手術探查止血。筆者曾遇1例因胃十二指動脈殘端破潰形成假性動脈瘤穿破入空腸襻而大量出血者,再手術時結紮了肝總動脈和肝固有動脈,病人得以康復

手術後合併膽瘻或胰瘻時,可能因腐蝕鄰近血管而致出血

出血來源難以定位者,可行急症選擇性動脈造影檢查,以瞭解出血的來源,並即時行栓塞止血

3.胰瘻

4.膽瘻。

5.胃腸吻合口瘻

6.腹腔內感染膈下膿腫常與吻合口瘻有關。

7.急性腎功能衰竭

8.肝功能衰竭。

9.胃瀦留胃排空功能障礙。

10.其他併發症如心血管併發症,門靜脈血栓形形形形成等。

11.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的晚期併發症可有:

(1)膽腸吻合口狹窄及梗阻性黃疸

(2)吻合口潰瘍

(3)糖尿病

(4)胰外分泌功能障礙。

12.胃排空障礙、胃瀦留

13.後期空腸吻合口潰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