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村病毒科

病毒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ě tián cūn bìng dú kē

2 英文參考

Nodaviridae

3 中文名稱

野田村病毒科

4 英文名稱

Nodaviridae

5 分類類型

7 野田村病毒科成員

   
甲型野田村病毒屬(Alphanodavirus)東方蜚蠊病毒(Black beetle virus)
布拉拉羅病毒(Boolarra virus)
羊舍病毒(Flock house virus)
野田村病毒(Nodamura virus)
帕里亞卡圖病毒(Pariacato virus)
舞毒蛾病毒(Gypsy moth virus)
馬納瓦圖病毒(Manawatu virus)
新西蘭病毒(New Zealand virus)果蠅細胞系病毒(Drosophila line 1 virus)
乙型野田村病毒屬(Betanodavirus)巴芬比目魚神經壞死病毒(Barfin flound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紅斑鯰魚神經壞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條紋鮭魚神經壞死病毒(Striped jack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河豚神經壞死病毒(Tiger puff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大西洋鱈魚神經壞死病毒(Atlant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
大西洋比目魚野田村病毒(Atlantic halibut nodavirus)
鱸魚腦炎病毒(Dicentrarchus labrax encephalitis  virus)
龍躉比目魚神經壞死病毒(Dragon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多脂比目魚神經壞死病毒(Greasy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比目魚神經壞死病毒(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比目魚神經壞死病毒(Halibut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日本比目魚神經壞死病毒(Japanese flound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晚期鈣化腦病毒(Lates calcarifer encephalitis  virus)
馬拉巴比目魚神經壞死病毒(Malabaricus groud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海鱸神經壞死病毒(Seabass nervous necrosis virus)
石首魚野田村病毒(Umbrina cirrosa nodavirus)

8 野田村病毒科基本特性

野田村病毒科病毒粒子無囊膜,近球形,等軸對稱,直徑30nm,電鏡下看不到明顯的表面結構病毒外殼很少看到。病毒基因組爲兩個分子的正鏈ssRNA,分子量分別爲1.1×106和0.48×106,兩個分子包裹在同一個粒子中,兩個分子的5’端都具有帽子結構,3’端都缺少poly(A)尾。

野田村病毒科病毒粒子由180個蛋白亞單位組成。病毒形態發生涉及一個病毒樣原病毒粒子(proviron)的形成,原病毒粒子通過殼蛋白前體α(分子量44×103)的自動切割形成兩個較小的蛋白,從而獲得感染性,這兩個較小蛋白分別稱爲β蛋白和γ蛋白,分子量分別爲40×103和4×103。,這種成熟切割經常是不完全的,典型病毒粒子含有殘留的未切割前體鏈,殘留前提比例在10%到50%間變化。這種比例變化依據病毒種類不同而異,也可能由於病毒增殖和純化的條件不同而變化。

野田村病毒科病毒細胞質複製,RNA合成對放線菌素D抗性。病毒感染細胞中含有3個單鏈RNA分子,分別爲RNA1、RNA2和亞基因組RNA3,RNA3並不包裝到病毒粒子中。RNA1分子量爲1×106(3.1kb),編碼112kDa的A蛋白,它可能是RNA聚合酶組分。RNA分子量爲0.5×106(1.4kb),編碼44kDa的殼蛋白前體。亞基因組RNA3分子量爲0.15×106(389bp),編碼10kDa的B蛋白,B蛋白可能在正鏈RNA的合成中起作用。用分離的RNA1感染細胞合成RNA1和RNA3,但不合成RNA2。RNA1和RNA2對病毒粒子的產生都是必需的,RNA2對RNA3的合成強烈抑制。不同RNA在感染細胞中的信使活性大小爲,RNA3﹥RNA2﹥RNA1。如果病毒在低感染複數時不能傳代,容易形成缺陷干擾顆粒。在對超感染產生抗性後,病毒在培養細胞上易發生持續性感染

甲型野田村病毒都從昆蟲中分離出來,乙型野田村病毒分離脊椎動物,病毒可能沒有顯著的宿主專一性。在實驗室,本科的大多數成員都能在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蟲體內增殖,分離於蚊子的野田村病毒能在乳鼠中生長,但不能在果蠅培養細胞生長。Flock house病毒原是從草地蠐螬(Costerlytra zealandica0幼蟲中分離到,它能在菸草植物及果蠅培養細胞中擴增。東方蜚蠊病毒、Flock house病毒和野田村病毒都能在培養的果蠅細胞上形成噬斑。野田村病毒難以在細胞培養上擴增,但能在病毒RNA轉化的轉化培養細胞上增殖。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