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醫彀》

明 孫志宏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氣不歸元

經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又曰∶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霄壤判。故人身一動一止,至理寓焉;一升一降,存亡系焉。經曰∶心出血,肝納血;肺出氣,腎納氣。蓋足少陰腎經,爲元氣之主司。其經設有虧損,不能藏其氣,則氣無所根據,由別道而出,如泄氣(即今出屁,)古書轉屎氣是也。因過食,或氣滯得氣出即寬,及小兒、老人皆勿論。然有少年因所斫喪過度所致,泄不自知,不能自禁其徵也。其人必面容青慘,形色憔悴,誠虛損之漸,患此者,當自警之。有男、婦久病之後,腎經虛乏,真水涸竭,氣不歸元,而變成喘滿氣急,痰實壅嗽,呼吸短促,不能安臥,甚至抬肩擷肚等狀。若多服降氣利膈、定喘寬胸之藥,強下其氣,致氣無所歸,反增大便下墜,後重裏急,頻至圊而不解。有用補腎藥而癒者,其始必因多欲傷精,失意傷志,則腎不得養,不能藏攝其氣,猶器敗不能藏物也。其有男遺精、女下帶而不可止,及大小便頻多、易出而不自禁者,皆可例推入。能寡慾節食,起居有常,則脾腎強固,精能通運,無氣之可漏,力能完攝,不使氣之妄行,何病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