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要》

宋 陳自明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體察愛護論第三十五

伍氏曰∶癰疽一症,病患當自體察。凡初作,先以墨圍患處,卻視浮沉聚散,膿出視其多少,肉生視其闊狹,飲食視其美惡,臟腑防其祕泄,瘡口防其奢裂。宜戒怒節勞,調補元氣,保愛體察,慎不可忽。

愚按∶

前論,即丹溪先生所云,癰疽當先助胃壯氣,使根本堅固。東垣先生教人以飲食有節,起居有時。素問反覆言之,可不慎哉。太凡泄瀉,易損元氣腫瘍犯之,不能成膿,潰瘍犯之,不能生肌,患者慎之。

附治驗

太守朱陽山之內,年五十二,四月四日,背當心生疽如慄,三日漸大,根盤五寸許,不腫痛,不寒熱,脈微而沉。餘曰∶實則痛,虛則癢,不發不治,潰而不斂亦不治。乃與大補陽氣之劑,色白而黯,瘡勢如故,神疲食減,小便淋澀。乃與大補氣血,加姜、桂二劑,瘡亦不起。十五日涉怒嘔瀉並作,復與大補藥一劑,瘡仍不起,留前藥二劑,昏憒不服。或勸之,省悟,根據方連進七劑,十六日瘡起而潰,色紅而淡。十九日與大補二十餘劑,後因勞自汗口乾舌強太陽發際、腦頂俱脹,此血氣俱虛,肝膽火上炎,用補中益氣山梔芍藥,頓愈。但內熱少睡,手足發熱,不時霍熱,用逍遙散山梔,熱退,複用歸脾湯,瘡亦愈。計瘡發及斂,凡四十二日,未嘗一用攻瘡之藥。江陰舉人陳鳴岐,寓京患背疽,用大補之劑而愈。翌日欲回,先期設席作謝,對談如常。是晚得家信,大拂其意,惱怒發熱作渴,食梨子少許,至夜連瀉數次,早促餘視,脈已脫矣,竟至不起。夫梨者,利也,利下行之物,凡脾胃虛寒產婦金瘡者,皆當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