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清 汪訒庵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赤芍

苦,寒,無毒瀉肝火,散瘀血,療腹痛,除積結。去腸風癰腫,調血痹疝瘕。利水有力,腹中虛痛,佐炙草服。脈緩者。(驗方第一。)香港腳腫痛,佐炙草末服。(第二。)消渴,他藥不效。同上。(第三。)五淋,同檳榔末服,宜赤芍。(第四。)鼻衄赤芍末服。(第五。)崩中小腹痛,佐柏葉煎服。(第六。)經水不止,同香附艾葉煎服。(第七。)赤帶赤芍香附末服。(第八。)赤白帶久,炒末酒下。(第九。)金瘡出血,熬黃爲末,酒下,常服,以渣敷之。(第十。)痘瘡脹痛,爲末酒下。(十一。)木舌腫滿,赤芍甘草服。(十二。)魚骨哽,細嚼咽之。(十三。)因氣火內熱發驚白芍陳皮、米殼、甘草水煎。(十四。)

桂枝加芍湯

桂枝原方倍白芍。治下後腹滿時痛,屬太陰者。(諸方第一。)

芍藥甘草湯

白芍甘草傷寒脈浮,有汗心煩惡寒小便數,腳攣急。(第二。)

芍藥甘草附子湯

傷寒發汗不解,反惡寒者。(第三。)

桂枝去芍湯

桂枝原方去白芍。治傷寒下後,胸滿脈促者。(第四。)老人目赤暴痛∶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羌活防風膽草酒煎服。(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