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清 汪訒庵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大蒜二百二十三

辛,溫,有毒。健脾開胃通竅辟惡,下氣消谷,化肉消水。祛寒溼而解暑氣,闢瘟疫而消止吐衄而除瀉痢泄瀉暴痢,搗敷兩足心臍中。(驗方第一。)噤口痢。同上。(第二。)小兒痢。同上。(第三。)腸毒下血,獨頭蒜煨搗,合黃連末丸服,米湯下。(第四。)鼻血不止,服藥不效,大蒜一,搗膏敷足心,左敷右,右敷左。(第五。)牙痛蟲痛,獨頭蒜切片,煨熱熨痛處,轉易之。(第六。)鼻淵不止,切片足心,取效止。(第七。)頭風苦痛,研汁鼻。(第八。)產後中風角弓反張,不語,用三十瓣,水煎灌之。(第九。)金瘡中風大蒜一升,酒煎取汁,並服渣。(第十。)婦人陰腫癢,煎湯洗之,效乃止。(十一。)蜈蠍螫傷,獨頭蒜摩之即止。(十二。)腳肚轉筋,搗敷足心,令熱即安,仍以冷水食一瓣。(十三。)食蟹中毒,煎汁服之。(十四。)面光發熱如火,此蛇瘕也。服蒜濃汁一碗,吐蛇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