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中藥材 平肝熄風藥 平肝息風藥 息風止痙藥 動物類 中藥中毒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ú gōng

2 英文參考

centipede[朗道漢英字典]

chilopod[朗道漢英字典]

scolopendra[朗道漢英字典]

Scolopendra(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entiped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蜈蚣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爲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的乾燥[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Scolopendra(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entipede(《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別名

百腳天龍[2]

天龍百腳、螂蛆、百足蟲、百足、千足蟲、吳公[3]

蒺藜天龍

7 來源

蜈蚣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的乾燥[3]

蜈蚣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或其近緣動物的乾燥全體[3]

8 產地

蜈蚣主產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陝西等地[3]

9 性味歸經

蜈蚣味辛,性溫;有毒;歸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蜈蚣味辛,性溫,有小毒;入肝經[3]

10 蜈蚣的功效與主治

蜈蚣具有祛風,定驚,攻毒的功效[3]

蜈蚣中風驚癇,痙攣抽搐破傷風面神經麻痹風溼疼痛百日咳,骨結核淋巴結結核骨髓炎風癬:煎服,1.5~3g;研末吞服:0.9~1.5g[3]

蜈蚣現用治癌症[3]

蜈蚣治療瘡腫毒,潰瘍瘻管久不收口,帶狀皰疹疥瘡毒蛇咬傷:研撒或油調敷[3]

蜈蚣治小兒撮口(舌上有瘡,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搗汁敷塗。

蜈蚣治小兒急驚:用蜈蚣一條(去足),炙爲末,丹砂輕粉等分研勻,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綠豆大。按病幾年齡。每歲服一丸,乳汁送下。

蜈蚣天吊驚風(目久不下,眼見白睛角弓反張,不能出聲):用大蜈蚣一條,去頭足,油炙,以竹刀劈爲左右兩半,研爲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時,以左半藥末吹入左鼻,以右半藥末吹入右鼻,但都只吹少許,不可過多。若眼末下,可再吹入少量,服下即止。

蜈蚣破傷風:用蜈蚣研末擦牙,吐出涎沫即愈。又主:用蜈蚣頭、烏頭尖、附子底、蠍梢,等分爲末。每用一分至三分,熱酒灌服。另以藥末敷患處,出汗即愈。

蜈蚣口眼歪斜,口內麻木:用蜈蚣三條,一蜜炙,一酒浸,一紙裹火煨,都要去掉頭足;天南星一個,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紙裹火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錢。各藥一起研爲末,加麝香少許。每服一錢,熱水調下。一天服一次。

蜈蚣蝮蛇螫傷:用蜈蚣研末敷塗。

蜈蚣天蛇頭瘡(生手指頭上):用蜈蚣一條,燒因燻一、二次即愈。或研蜈蚣爲末,調豬膽汁敷塗

蜈蚣丹毒瘤腫:用蜈蚣一條、白礬如皁角子大一塊、雷丸一個、百部二錢,共研不末,調醋敷塗。

蜈蚣瘰癧潰瘡:用茶和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搗篩爲末,先以甘草湯洗淨患處。再將藥末敷上。

蜈蚣治耳出膿:用蜈蚣研末吹耳內。

蜈蚣治小兒禿瘡:用大蜈蚣一條、鹽一發,放油內浸七天,取油塗搽,即效。

蜈蚣痔瘡疼痛:用赤足蜈蚣焙爲末,加片腦少許,調徵求誰敷塗。又方:用蜈蚣三、國條,浸入煮開一、二次的香油中,再加五倍子末二、三錢,瓶封收存。在痔痛不可忍時,取油點塗,即時痛止。

蜈蚣治腹在如箕:用蜈蚣三、五條,酒炙過,研爲末。每服一錢,分爲兩份,分別裝入兩個開孔的雞蛋內,攪勻,紅封好,煮熟喫下。一天一次,連進三服可愈。

蜈蚣治腳吐轉筋:用蜈蚣燒爲末,調豬油塗搽。

11 使用禁忌

孕婦忌用蜈蚣[3]

12 蜈蚣的化學成分

蜈蚣水及乙醇等提取物含組氨酸精氨酸、8-羥基賴氨酸、谷酰胺等[3]。尚含甲殼質、穀氨酸酪氨酸、蟻酸等[3]

蜈蚣含二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組胺樣物質及溶血蛋白質[3]

蜈蚣還含膽甾醇[3]

13 蜈蚣的藥理作用

蜈蚣粉對小鼠有抗驚厥作用[3]

蜈蚣提取物等可增強心收縮力,降低血壓,誘導血小板聚集,抗腫瘤,促進免疫功能[3]

蜈蚣水浸劑對常見致病性皮真菌抑制作用[3]

蜈蚣毒液大劑量可使小鼠抽搐死亡[3]

14 蜈蚣中毒

蜈蚣含有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胺樣物質和溶血蛋白質;另含有脂肪油、蟻酸、核彈甾酸等[3]。藥理作用有抗真菌,抗結核,抗腫瘤,抗驚厥,抗炎,降壓,鎮痛,抗衰老,增強免疫及誘導血小板聚集[3]

14.1 不良反應機制

蜈蚣溶血作用,還能引起過敏性休克。少量能興奮心肌,大量能使心肌麻痹,並能抑制呼吸中樞[3]

14.2 蜈蚣中毒症狀

蜈蚣中毒潛伏期爲30min到4h,中毒量爲15~30g[4]。表現爲發熱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無力、意識障礙、心跳及脈搏緩慢、呼吸困難血壓體溫都下降[4]。出現過敏反應者,可出現腰臀部瘙癢難耐、全身皮疹,嚴重的出現過敏性休克[4]。出現溶血反應者,尿成醬油色及溶血性貧血的表現[4]

被咬傷者,局部炎症反應疼痛難忍,可形成水泡及壞死;嚴重者引起淋巴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發生紫癜[4]

14.3 治療

蜈蚣中毒的治療要點爲[5]

1.內服中毒後,用2%~3%的碳酸氫鈉液洗胃,然後服用藥用炭吸附毒素輸液,給予5%的葡萄糖鹽水或10%的葡萄糖液並加入維生素C

2.對症治療:給予阿司咪唑糖皮質激素氯苯那敏抗過敏治療,如果出現過敏性休克,予抗休克處理,可將氫化可的松加入液體中靜滴並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如有呼吸困難, 給予吸氧、山梗菜鹼呼吸興奮劑;心跳減慢的可用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如出現急性溶血時,可給予碳酸氫鈉鹼化尿液,必要時給糖皮質激素,減輕紅細胞破壞,防止腎衰

3.局部被蜇傷者,立即用火罐拔出毒液,並用3%氨水或5%的碳酸氫鈉液或肥皂水清洗傷口;用0.5%普魯卡因溶液局部封閉;用蛇藥外敷。

15 蜈蚣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蜈蚣

Wugong

SCOLOPENDRA

15.2 來源

本品爲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L.Koch的乾燥體。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頭尾,繃直,乾燥

15.3 性狀

本品呈扁平長條形,長9~15cm,寬0.5~1cm。由頭部和軀幹部組成,全體共22個環節。頭部暗紅色或紅褐色,略有光澤,有頭板覆蓋,頭板近圓形,前端稍突出,兩側貼有顎肢一對,前端兩側有觸角一對。軀幹部第一背板與頭板同色,其餘20個背板爲棕綠色或墨綠色,具光澤,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兩條縱溝線;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自第二節起,每節兩側有步足一對;步足黃色或紅褐色,偶有黃白色,呈彎鉤形,最末一對步足尾狀,故又稱尾足,易脫落。質脆,斷面有裂隙。氣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微鹹。

15.4 檢查

15.4.1 水分

不得過15.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第一法)。

15.4.2 總會分

不得過5.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5.5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Ⅹ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溶劑,不得少於20.0%。

15.6 蜈蚣飲片

15.6.1 炮製

竹葉,洗淨,微火焙黃,剪段。

15.6.2 性味歸經

辛,溫;有毒。歸肝經

15.6.3 功能與主治

息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用於肝風內動,痙攣抽搐小兒驚風中風口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溼頑痹,偏正頭痛瘡瘍瘰癧,蛇蟲咬傷。

15.6.4 用法與用量

3~5g。

15.6.5 注意

孕婦禁用。

15.6.6 貯藏

乾燥處,防黴,防蛀。

15.7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35.
  3. ^ [3]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53.
  4. ^ [4]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53-254.
  5. ^ [5]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5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