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核

中醫外科學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ǔ hé

2 英文參考

nodule in breas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乳核(nodule in breast[1])爲病證名[2]。爲生於乳房良性腫瘤[2]。出《外科啓玄》卷五。乳核乳結核[2]。又名乳中結核[3]乳核乳癧乳癖乳癆乳巖等僅以乳房結塊爲早期特徵的多種乳病總稱[3]。證治因病而異[3]

4 乳癧

4.1 奶癧·乳癧

乳癧古名奶癧[4]。爲乳中結核之一種[5][5]。本病類於青春期乳腺炎[5]

4.1.1 症狀

症見月經初潮前後乳暈部出現疼痛性結塊[5]。症見乳頭暈下扁圓形腫塊,輕度疼痛及壓痛[5]。多在數週後逐漸消散而自愈[5]

4.1.2 病因病機

多見於女子青春發育期,多因衝任不調氣滯痰鬱腎氣不充所致[5][5]

4.1.3 治療

治宜調理衝任滋養肝腎活血化瘀。選用逍遙調經湯[5]

如若不愈,治宜調理衝任開鬱化痰,一般可用柴胡當歸赤芍鹿角霜肉蓯蓉巴戟肉、蒲公英、制半夏橘葉、制香附絲瓜絡等,隨證加減[5]。不需外治[5]

4.2 童子癧·乳癧

乳癧(hypertrophy of breast[5])爲以男性、兒童單側或雙側乳暈發生扁圓形腫塊,觸之疼痛爲主要表現的乳房疾病[5]乳癧童子癧[5]

4.2.1 病因病機

多由先天虛損而致[6]

4.2.2 症狀

症爲瘰癧旋起旋消,或結核久而不化,或時大時小[6]

4.2.3 治療

治法:偏熱者用燈籠草野菊花紅糖少許煎服[6]。偏寒者外用消腫散外敷[6]

5 乳癖

乳癖(lump in breast[6])爲以乳房形狀大小不一的腫塊疼痛,與月經週期相關爲主要表現的,乳腺組織的良性增生性疾病[6]乳癖乳中結核之一種[7]。又名乳慄奶慄[7]。古代文獻有將乳癖與乳痞混稱者[7]。本病類似慢性纖維囊性乳腺病[7]

乳癖多見於中老年婦女,易與乳腺癌相混淆,故確診十分重要。現代醫學中的乳腺小葉增生及乳房良性腫瘤等均屬本病範疇[8]乳癖乳房部增生的腫塊,治療時應與乳腺癌相鑑別。

5.1 乳癖病因病機

多由肝氣不舒、思慮鬱怒損傷肝脾,氣滯痰凝而成[8][8]

乳癖多由憂鬱思慮,肝失條達,心脾鬱結,氣血失調痰溼阻滯乳絡而成;或因衝任失調,肝腎陰虛經脈失養而成。

現代醫學認爲與卵巢功能失調有關,如黃體素分泌減少,雌激素量的分泌相對增高。

5.2 乳癖症狀

婦女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膿性腫塊[8]。此核可隨喜怒而消長,大小不等,形如雞卵或呈結節[8]。與皮膚不粘連,表面光滑,質硬,多無痛感,無寒熱,推之可移,不破潰,皮色不變,無痛或微脹痛,常隨喜怒情緒變動而消長[8]

5.3 乳癖辨證分型

單側或雙側乳房發生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腫塊,增長緩慢,質地堅韌或呈囊性感,邊界清楚,與周圍組織不粘連,活動度好。隨情緒變化而消長,或於經前期增大,經後縮小。自覺微脹痛,伴有月經不調經閉,情志抑鬱,心煩善怒失眠多夢,舌淡苔白,脈沉細。

5.4 乳癖的治療

注意:少數病例出現惡變徵兆者,應及時手術治療[8]

5.4.1 方藥

治宜舒肝解鬱,化痰消結,內服消遙散加味;或和乳湯附子七分、煨姜一片;或化聖通滯湯主之;外用艾灸五、七壯,或丁香末敷之[8]

5.4.2 刺灸法

屋翳足三裏合谷膻中肩井天宗肝俞兩組,交替使用[8]肝大者去足三裏,瀉太沖肝腎陰虛者加腎俞月經不調者加三陰交胸悶內關氣血虧損者補氣[8]

5.4.2.1 治則

疏肝解鬱化痰消結

5.4.2.2 處方

屋翳 乳根 膻中 天宗 肩井 期門

5.4.2.3 方義

屋翳乳根疏導陽明經氣,疏通局部氣血膻中氣海,瀉之以利氣機天宗肩井爲治療乳腺疾病之經驗穴,可化痰消結;期門疏肝氣,調衝任。

5.4.2.4 隨證配穴

肝鬱肝俞太沖血虛血海三陰交,肝腎虧損—肝俞腎俞

5.4.2.5 操作

毫針刺,補瀉兼施。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5.4.3 耳針法

耳針:取屏間、乳腺爲主,中等刺激[8]

5.4.3.1 選穴

內分泌 內生殖器 乳腺 胸

5.4.3.2 方法

毫針刺,中強度刺激,每次留針30min,間歇運針2~3次,10次爲一療程。或用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

6 乳癆

乳癆爲乳疾的癆症[8]

6.1 病因病機

多由肝氣鬱結胃經痰濁凝結所致[8]

6.2 症狀

初起結核形如梅李,硬而不痛,皮色如常[8]。數日後腫塊漸大,與皮膚粘連,隱痛,皮色轉微紅,腫塊逐漸變軟成膿,膿稀呈白汁,腐肉難脫,周圍皮色暗紅,瘡口難斂[8]。病變可延及胸脅腋下[8]。久潰不愈者,多呈現陰虛火旺之症[8]

6.3 治療

治宜:早期內服神效瓜蔞散蔞貝散,外用隔蒜灸,並貼紺珠膏;若成膿兼用八珍湯加姜炒香附夏枯草蒲公英補之;若陰虛之證已見,宜服六味地黃湯,以培其本[8]。瘡口按潰瘍處理[8]。然此病久而成癆者,不易奏效[8]

7 乳巖

乳巖又名石榴翻花發[8]。多見於中年以上婦女[8]

7.1 病因病機

因恚怒憂思,肝脾氣逆所致[8]

7.2 症狀

初起乳中結核大如棗慄,漸如棋子,不疼不癢,無紅無熱,一年或二三年漸漸腫大,始生疼痛,痛則無解[8]。未潰時腫若堆慄或如覆碗,高突如巖,乳頭內陷,腫處皮核相親,推之不移;若頂透紫色,先腐後潰,潰後狀如巖穴、如菜花,時流污水或出血,臭穢難聞者,此係陰疽,最爲險惡,終因耗盡氣血五臟俱衰而危亡[8]

7.3 治療

傳統治法:初宜舒肝解鬱[8]神效瓜蔞散乳巖方內服;或犀黃丸每服三錢;或犀黃丸和乳湯土貝母五錢,早晚交替服用[8]。或活壁虎用針扦住,乘活以竹紙包如小毬,飯後開水吞服,每日服一次,近多焙乾後,研末沖服,每服一錢[8]。或黃牛大角煅存性一兩,鹿角火焙黃色八錢,枯礬三錢和研極細末,熱酒調服,每服三錢[8]

外用季芝鯽魚膏貼之,其核或可望消[8]

久病破潰者,宜補養氣血,通絡化痰,服香貝養榮湯;或服千金托里散三日,接服犀黃丸;外用大蟾蜍六隻,每日早晚取一隻剖腹,去內臟,以皮貼於瘡口,以拔其毒,一日一換[8]。亦可常服消乳巖丸[8]。今多主張早期施行手術治療[8]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3.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2.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39.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67.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4.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