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癧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ǎi lì

2 英文參考

gynecomast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uberty mastit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奶癧爲病名[1]。出《瘡瘍經驗全書》卷三。即乳癧[1]乳中結核之一種[1]。多見於女子青春發育期,多因衝任不調氣滯痰鬱而成[1]。症見乳頭暈下扁圓形腫塊,輕度疼痛及壓痛[1]。多在數週後逐漸消散而自愈[1]。如若不愈,治宜調理衝任開鬱化痰,一般可用柴胡當歸赤芍鹿角霜肉蓯蓉巴戟肉、蒲公英、制半夏橘葉、制香附絲瓜絡等,隨證加減[1]。不需外治[1]。本病類於青春期乳腺炎[1]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39.

治療奶癧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