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證

中醫診斷學 中醫證名 鍼灸學 中醫學 中醫辨證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è zhèng

2 英文參考

pyretic syndrom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at syndrom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heat syndrom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熱證證候[1]。指由於六淫外邪引起或陽氣亢盛而出現的熱性證候[1]。即熱邪侵襲,或陽氣亢盛,以身熱煩躁,面目紅赤,脣紅而幹,咽燥口渴,喜冷飲,大便祕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等爲常見症的熱性證候[2]患者陽熱有餘或陰津不足[3]。《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勝則熱。”《醫學心悟》:“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飲食,煩躁,溺短赤,便結,脈數,此熱也。”多因外感火熱之邪;或寒邪入裏化熱;或七情過激,鬱而化火;或飲食不節,積蓄爲熱;或房室勞倦,劫奪陰精陰虛陽亢所致[3]。臨牀主要表現發熱喜涼、口渴飲冷、面紅目赤煩躁不寧、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乾燥、脈數等[3]。治宜清熱瀉火(或清熱養陰[3]

熱證表熱證裏熱證虛熱證寒熱證之分。

4 表熱證

表熱證又稱風熱襲表證[3]。指感受風熱陽邪所致的表證[4]。即風熱侵襲肌表,以發熱,微惡寒,汗出,口微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或皮膚紅腫灼癢等爲常見症的證候[4]。《赤水玄珠·論表裏熱》:“有表而熱者,謂之表熱。”症見發熱惡風頭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黃,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4]。治宜辛涼解表[4]。用桑菊飲銀翹散等方[4]

5 裏熱證

裏熱證邪熱熾盛的裏證[5]。即熱邪內傳,臟腑氣血積熱,以身熱汗多,口渴引飲,心煩口苦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洪數或弦數等爲常見症的證候[5]。多因病邪內傳或臟腑積熱所致[5]。症見身熱汗多,渴欲引飲,心煩口苦小溲短赤刺痛舌紅苔黃,脈洪數或弦數等[5]。《景嶽全書》卷一:“熱在裏者,爲瞀悶脹滿,爲煩渴喘結,或急叫吼,或躁擾狂越。”治宜清熱瀉火爲主[5]。《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傷寒脈滑而厥者,裏有熱,白虎湯主之。”《醫學心悟·傷寒主治四字論》:“熱邪入裏,皆爲裏熱,其在太陰津液少,少陰咽乾口燥厥陰消渴,仲景所謂急下之,而用大柴胡、三承氣者是也。”

6 虛熱證

虛熱證又稱陰虛內熱證[5]。指正氣不足所出現的熱證[6]。即陰液不足,虛熱內生, 以低熱或午後潮熱手足心熱五心煩熱顴紅盜汗口乾不欲飲,便祕尿短,舌紅少苔,或光紅無苔,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證候[6]。《此事難知·熱有虛實外何以別》:“若骨痿肉爍筋緩血枯、皮聚、毛落,五陰不足而爲熱病,是虛熱。”多因氣血陰液不足,或邪盛傷正所致[6]。症見心煩不眠,口燥咽乾潮熱盜汗大便祕結舌紅,脈細數等[6]。治宜養陰清熱,或甘溫除熱[6]。可用當歸六黃湯黃連阿膠湯補中益氣湯等方[6]虛熱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6]

7 實熱證

實熱證邪熱亢盛,內外俱實的病證[7]。見《此事難知·熱有虛實外何以別》。多因熱邪入侵,裏熱熾盛,或痰瘀、宿食阻滯所致[7]。《萬病回春·傷寒總論》:“傷寒陽毒斑黃者,狂叫欲走也。其症表裏俱實,內外皆熱,脈數有力而無汗三黃石膏湯。”症見壯熱煩躁,面紅目赤,渴喜冷飲,胸痛痰黃,腹痛拒按大便祕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洪數、滑實等[7]。治宜清熱瀉火[7]。可選用白虎湯調胃承氣湯小陷胸湯等方[7]

8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08.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60.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9.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5.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68.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