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手術

心血管外科手術 手術 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療 心房顫動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í gōng shǒu shù

2 英文參考

maze operation

3 手術名稱

迷宮手術

5 ICD編碼

37.3307

6 概述

心房顫動的定義爲協調性心房收縮完全喪失。心房顫動心電圖特徵是在QRS綜合波前無恆定的P波,而爲大小形態和時間不等的快速振盪“f”波替代,往往伴有不規則的心室率。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羣中的發病率爲0.4%~2.0%。其發病率隨着年齡增長而上升,60歲以上者爲5%~10%。心房顫動的發病率在有器質性心臟人中明顯增高,有原發性心肌病爲30%,在需要施行二尖瓣手術的病人可高達60%。在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Ebstein心臟畸形也可合併心房顫動,在25~40歲者其發病率>40%,在60歲以上手術者大於60%。1980年Scheinman應用房室結導管消融術治療心房顫動,術後安裝心臟起搏器。1980年Williams和Cox提出和應用左心房隔離術治療心房顫動,其手術原理爲隔離心房顫動於左心房,心臟其部分爲竇性心律,右心房與心室協調收縮和舒張,提高心排出量,但左心房仍有顫動可產生血栓栓塞。繼而1985年Guirandon應用走廊術(corridor procedure),其原理爲製造一條含有竇房結和房室結的心肌組織通道,並與右和左心房心肌組織隔離,從而心房顫動不影響竇性心律傳導保持生理心室驅動。但走廊術喪失心房與心室同步激動和心房傳輸功能,從而不能恢復正常血流動力學,還存在血栓栓塞的危險。1991年Cox報告Ⅰ型迷宮手術治療心房顫動以來,心房顫動外科治療有了很大的進展,手術術式從Ⅰ型和Ⅱ型發展至Ⅲ型,以及目前提出和開始進行的放射性切口手術(radial incision approach):治療範圍從孤立性心房顫動到繼發於器質性心臟病的慢性心房顫動。1996年Harada和Sueda發現單純二尖瓣病而致的心房顫動起源於左心房,提出應用左側迷宮手術。在先天性心臟病如成人房間隔缺損Ebstein心臟畸形合併慢性心房顫動的病人,心房顫動起源於右心房,同時進行右側迷宮手術和上述先天心臟畸形修復,可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心房顫動在臨牀上分爲陣發性心房顫動、持續性心房顫動和永久性心房顫動三種。陣發性心房顫動又稱暫時心房顫動,多爲急性發作持續數秒到數天,可以自動恢復竇性心律,其病因爲大量飲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急性心包炎等。陣發性心房顫動也可爲心臟和胸外科的併發症。持續性心房顫動心房顫動不加干預,不能自動轉爲竇性心律,可形成慢性心房顫動。永久性心房顫動則是慢性心房顫動,應用藥物電擊除顫等方法均不能復律,此種心房顫動爲終生心房顫動。孤立性心房顫動是指未查出任何病因心房顫動,包括無器質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阻塞性肺病竇房結功能障礙和預激綜合徵等。心房顫動也可合併各種心律失常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動過速以及自律性或折返性房性心動過速。有些病例因上述心律失常觸發而形成心房顫動,如在旁室或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動過速治癒後,心房顫動亦因此而消失。

心房顫動發生機制的研究歷時40多年,概括起來分爲二種學說,一爲一個或一個以上異位興奮自律性發放衝動加速,另一個爲多個子波折返環。支持心房顫動起源於興奮竈學說的有烏頭鹼誘發心房顫動的實驗模型以及起搏誘發心房顫動。近來發現至少有一組特定病例,快速觸發興奮竈可以產生心房顫動,此病竈經射頻消融後,心房顫動得到治癒。最近研究支持Moe等多個折返子波學說,認爲心房顫動的產生可能含有多個數目的折返環。Allessie認爲心房內有5個或5個以上的子波折返,纔出現心房顫動,子波越多構成的心房顫動越細,子波數越少構成的心房顫動越粗。心房面積越大可容的子波數越多,因此大心房多爲細心房顫動,心房面積小到不能容納5個子波折返環,也就不能產生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在生理上有三種危害:①異常不規則的心跳,其快速心率難以控制,病人有不適感和焦慮。②失去協調性房室傳導功能,可使心搏量減少20%;持續心動過速會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超微結構變化,可累及心臟收縮和血流動力學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③心房內血流停滯增加血栓栓塞的併發症。

7 適應

迷宮手術適用於:

1.持續性或陣發性心房顫動經內科治療無效,包括經藥物治療控制心率而不能耐受心律失常症狀者或不能耐受所需的藥物治療。

2.慢性心房顫動或陣發性心房顫動病人至少有1次血栓栓塞歷史。

3.心房顫動合併其他心臟病,如風溼性二尖瓣病,冠狀動脈狹窄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Ebstein心臟畸形需要同期施行心內修復、瓣膜置換、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或矯治手術。

對於慢性心房顫動合併二尖瓣病者施行迷宮手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勞動強度,所以手術適應證應從嚴掌握:①年齡<60歲:②心房顫動歷史在一年以上;③有嚴重症狀藥物治療無效;④有血栓栓塞歷史;⑤左心房容量<300ml;⑥左心室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8 禁忌症

1.有明顯左心室功能不全,並非心律失常本身引起的。

2.合併心臟病或其他疾病,手術危及病人生命

3.合併嚴重肥厚性心肌病,因兩種手術同時進行,其危險性極大。

9 術前準備

除按一般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常規準備外,還注意以下幾點。

1.超聲心動圖檢查明確有無先天心臟畸形或後天性心臟瓣膜病,測定左心房大小,有無心房血栓,特別是左心室功能指標處於良好狀態。有冠狀動脈狹窄心臟病者,術前應做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左心室造影

2.加強內科治療,術前應用洋地黃利尿藥以及能量合劑,改善全身狀態和心臟功能

3.進行心房顫動發生機制的研究工作者,術前準備術中兩心房心外膜標測儀器及探測電極網絡。

10 麻醉體位

麻醉體位:全麻,氣管內插管維持呼吸,仰臥位

體外循環轉流和心肌保護方法:中度溫度(25~26℃),手術複雜者可降至深低溫(20~22℃)全身體外循環轉流。心肌保護方法在迷宮Ⅲ型手術和(或)同時施行先天或後天性心臟手術中非常重要,在阻斷動脈後,先從升主動灌注溫血(37℃)心臟停搏液使心臟停搏,繼而應用冷血(4℃)心臟停搏液間斷冠狀動脈或冠狀靜脈灌注(經升主動脈順行灌注或經冠狀靜脈竇逆行灌注),每20min一次,每次冷血心臟停搏液10~15ml/kg,同時在心臟四周加敷冰泥,使心肌溫度降至6~10℃。在迷宮Ⅲ型手術左心房切口完全縫合後,經順行和逆行溫血灌注直至右心房切口縫合後,排盡心腔內氣體,開放主動脈

11 手術步驟

11.1 1.迷宮Ⅲ型手術

迷宮手術的設計原理:雖然Cox心外膜標測系統限制當時對心房顫動發生機制的認識,但標測中還是發現折返性的激動模式和定位變化多端,轉瞬即逝,無法根據標測的結果指導手術。從而提出迷宮手術的手術切口之間的距離必須小於大折返環的波長,使其不能在切口之間的空隙區形成折返,這是防止心房顫動折返環形成的惟一有效方法;此外手術還應保留竇性激動和心房同步傳輸功能,這樣才能消除血栓栓塞的危險。

迷宮Ⅲ型手術在迷宮Ⅰ型和Ⅱ型基礎上(圖6.55.2.1-1,6.55.2.1-2),做了二點改進:①不做迷宮Ⅰ型的右心房頂部切口,避免竇房結及其動脈和右心房竇性衝動發生區的損傷;②環繞4個肺靜脈開口做一杯狀切口,儘可能縮小迷宮Ⅰ型和Ⅱ型的隔離區的範圍(圖6.55.2.1-3),從而保持左心房的轉輸功能

胸部正中切口,縱行鋸開胸骨,遊離胸腺,切開心包懸吊。在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切開主動脈外膜遊離主動脈並套一帶。將主動脈套帶向左側牽引後,剪開上腔靜脈與右肺動脈心包反折,同樣切開上腔靜脈外側與右肺動脈心包反折分離上腔靜脈近端2~3cm,並套一帶。在靠近下腔靜脈膈肌用10-0粗線做一縫合懸吊至胸部切口,如此下腔靜脈上提。分離下腔靜脈四周的心包反折和縱隔組織直至右心房下部並套以一帶。將主動脈上腔靜脈套帶分別向兩側牽引,剪開右肺動脈與左心房後壁間心包反折,遊離左心房頂部。在兩側肺靜脈間分開斜竇心包反折。以上分離有利於左心房的顯露、切開和縫合。全身肝素化後,靠近無名動脈插入主動脈灌注管,在右心房上2cm處直接插入帶角導管至上腔靜脈,在靠近下腔靜脈右心房下部前面插入帶直角的下腔靜脈管,以及經右肺上靜脈插入左心減壓管。切開房間溝全長,並向內側分離1cm。心臟停搏後做右心房、房間隔和左心房三部切口

(1)右心房切口:在右心房共做5處切口和靠近三尖瓣環做二處冷凍。

①在離心耳根部遠端2cm切除右心耳(圖6.55.2.1-4),並吸出右心內血液

②從右心房切口向右心房外側壁做一斜切口,長2~3cm。

③牽開此切口,顯露終嵴,用長彎鉗在終嵴後1cm將右心房壁頂向外側,在此處外側做2cm縱切口,從此切口平行終嵴分別向上、下延伸直至上腔和下腔靜脈近端(圖6.55.2.1-5)。在上、下腔靜脈完全遊離的條件下,做此縱切口比較容易,而且能夠保護竇房結及其動脈

④在下腔靜脈插管上方2cm垂直右心房縱切口做一橫切口直至右側房室間溝外側,縫合此切口下部的縱切口,防止牽引時切口撕裂和切口延伸到腹部下腔靜脈(圖6.55.2.1-6A)。牽引右心房縱切口上部,顯示右心房橫切口至三尖瓣環還有2~3cm距離(圖6.55.2.1-6B)。吸引冠狀靜脈竇口的血液,從切口內側切開心內膜和肌肉直至三尖瓣環,此時必須確認切口心肌纖維,一直切割和分離脂肪墊,並防止右冠狀血管損傷(圖6.55.2.1-6C)。在鄰近三尖瓣環處冷凍(-60℃,2min)(圖6.55.2.1-6D)。在溫鹽水沖洗後應用5-0聚丙烯線從三尖瓣環處內側縫合至鄰近房室間溝的右心房橫切口心肌(圖6.55.2.1-6E)。

⑤在右心耳切口的斜切口的起始部的對側做右心房前切口直至右側房室間溝外側(圖6.55.2.1-7A)。牽開右心房縱切口,可見右心房前切口距離三尖瓣環約有3cm(圖6.55.2.1-7B)。從心房內側切開心內膜和心房所有肌肉露出脂肪墊直至三尖瓣環,也要注意勿傷及右冠狀動脈。在鄰近三尖瓣環的右心房前切口冷凍(-60℃,2min)(圖6.55.2.1-7C),溫鹽水沖洗後用5-0聚丙烯線從心房內側而後外側縫合此前切口(圖6.55.2.1-7D)。此時可見到右心房前切口縫合完畢(圖6.55.2.1-8)。

(2)房間隔切口和左心房切口  在房間隔有一向下的斜切口,左心房有4處切口和2處冷凍。

①經房間溝做左心房縱切口

②牽引右心房縱切口可見卵圓窩和房間隔,從房間隔左心房切口上方斜行剪開卵圓窩直至Tadaro韌帶上緣(圖6.55.2.1-9A),同時剪開鄰近的左和右房殘端。

③牽開房間隔,可顯露左肺靜脈開口,二尖瓣及其瓣環。從房間溝左心房縱切口上、下端分別環繞右和左肺靜脈4個開口邊緣切開左心房後壁呈圓形切口,在左肺上、下靜脈開口邊緣連接處不切斷,留有1cm心房組織(圖6.55.2.1-9B),防止縫合時切口錯位,有利於此切口邊緣對位縫合。

④將內翻的左心耳從根部切除(圖6.55.2.1-10A)。在左心耳切口與環繞兩側肺靜脈開口的圓形切口在左肺上、下靜脈開口邊緣連接處冷凍(-60℃,2min)(圖6.55.2.1-10B)。應用4-0聚丙烯線縫合左心耳根切口(圖6.55.2.1-10C)。

⑤在兩側肺下靜脈開口之間的切口垂直至二尖瓣後瓣環做左心房左下縱切口,切開心內膜,分離出冠狀靜脈(圖6.55.2.1-11A),分離和切斷心房肌肉,勿傷及冠狀靜脈竇和左迴旋冠狀動脈。前者撕裂可以修復,後者切斷,則產生心肌梗死。應用3mm冷凍探頭進行冠狀靜脈處冷凍(-60℃,3min),注意冷凍要穿透冠狀靜脈,防止其四周遺留少許心肌纖維導致心房顫動復發。在冷凍處放一金屬夾,如術後心房顫動復發,可作此處射頻消融(圖6.55.2.1-11B),應用4-0聚丙烯線縫合切口(圖6.55.2.1-11C)。此時可進行二尖瓣的修復置換術和(或)主動脈瓣置換術。左心減壓管可從左肺上靜脈拉回至左心室。應用3-0聚丙烯線從左肺上、下靜脈開口邊緣切口連接處向上下方縫起,分別環繞左側上肺靜脈和左側肺下靜脈開口的邊緣切口連續縫合至右肺上靜脈開口邊緣以及經垂直二尖瓣環左心房左下縱切口端和右肺下靜脈開口邊緣(圖6.55.2.1-12)。應用4-0聚丙烯線縫合房間隔切口和繼續縫合環繞兩側肺靜脈開口的邊緣切口(圖6.55.2.1-13A、B)。縫合右心房殘端切口和房間溝處左心房縱切口(圖6.55.2.1-13C、D)。應用4-0聚丙烯線縫合右心房下部橫切口(圖6.55.2.1-14A)。縫合右心房縱切口上部(圖6.55.2.1-14B),繼續縫合至心房縱切口下部。最後進行右心房斜切口和右心耳切口的縫合(圖6.55.2.1-14C)。迷宮Ⅲ型手術切口縫合完畢(圖6.55.2.1-15)。順行和逆行溫血灌注和排盡心腔內氣體後開放主動脈。復溫和心臟復搏,輔助體外循環時間約爲主動脈阻斷時間的1/3或1/2,待心肌收縮有力和血壓平穩後,安放心臟起搏導線,心率慢者進行心臟起搏,而後逐漸停止體外循環運行。

11.2 2.右側迷宮手術

此手術適用於成人Ebstein心臟畸形先天三尖瓣關閉不全房間隔缺損合併慢性心房顫動,手術效果滿意。

在全身中度低溫(25~26℃)體外循環轉流。應用冷血心臟停搏液間斷冠狀動脈灌注心臟四周敷以冰泥,以保護心肌

胸部正中切口分離胸腺,切開心包懸吊。分離上、下腔靜脈各套一帶。從靠近無名動脈插入主動脈灌注管,直接插入帶直角管至上、下腔靜脈管,經右肺上靜脈插入左心減壓管。做迷宮Ⅲ型的右心房5處切口和2處冷凍,並做房間隔斜切口然後進行房間隔缺損修復Ebstein心臟畸形的房化心室摺疊術或三尖瓣置換術,縫合右心房切口,排盡心內氣體,開放主動脈

11.3 3.左側迷宮手術

1995年Harada和Sueda分別在心房顫動合併單純二尖瓣病病人手術中應用兩心房心外膜標測發現左心房有規則和反覆折返性激動和左心耳和左肺靜脈外側有最短周長區域,從而認爲上述病人的心房顫動絕大多數來源於左心房,提出施行左側迷宮手術

麻醉體位、體外循環轉位和心肌保護方法與迷宮Ⅲ型手術相同。

做房間溝左心房縱切口,以及卵圓窩的斜切口和環繞肺靜脈開口邊緣圓形切口,切除左心耳和左心房左下縱切口以及二尖瓣修復置換術與迷宮Ⅲ型手術中房間隔切口和左心房4處切口和2處冷凍相同,以後縫合左心房和房間隔切口,詳見迷宮Ⅲ型手術。術中同時進行二尖瓣修復置換術。1995年和1997年Sueda分別報道改良左側迷宮手術的結果,其手術方法不做左下縱切口而進行該區的多處冷凍。

11.4 4.放射性切口手術

設計原理:1999年Nitta報道爲了避免使用迷宮手術的環繞肺靜脈4個開口圓形切口發生左心房後壁隔離區而影響左心房激動順序和收縮功能,根據竇性心律心房激動順序和心房冠狀動脈分佈而設計的放射性切口手術(圖6.55.2.1-16),達到較迷宮Ⅲ型手術更符合心房激動順利和維護心房傳輸功能大的外圓爲心房及其外周的房室瓣環。小的圓圈爲竇房結暗區爲左心房隔離區。箭頭表示從竇房結發出的激動前沿至瓣環。圖中也畫出心房冠狀動脈起源於房室間溝的冠狀動脈及其分佈注意放射切口手術(A)保留更符合生理的心房激動順序和大部分心房血液供給,而迷宮手術不大符合心房激動順序和破壞部分心房冠狀動脈(B)全麻,氣管內插管維持呼吸,仰臥位

體外循環轉流和心肌保護方法、胸部正中切口、主動脈和腔靜脈插管以及經右肺上靜脈插入左心減壓管均與迷宮Ⅲ型手術相同。

放射性切口手術比迷宮Ⅲ型手術簡單,主要差別在於前者不切除右心耳和棄用環繞肺靜脈4個開口的圓形切口。具體手術做法:

(1)右心房有4處切口和2處冷凍。從右心耳尖部做右心房斜切口和前切口,與迷宮Ⅲ型一樣做右房縱切口和橫切口,並在右心房前切口和橫切口靠近三尖瓣環處分別冷凍(-60℃,2min)(圖6.55.2.1-17A、B)。

(2)房間隔切口是從房間溝左心房縱切口下端向前上方切開卵圓窩(圖6.55.2.1-17C)。

(3)左心房切口與迷宮Ⅲ型差異較大,爲4處切口和較多冷凍部位。在房間溝做左心房縱切口,牽引房間隔切口,顯露左心耳和肺靜脈4個開口和二尖瓣及其瓣環。在左心房縱切口下端切開左心房後壁沿右肺下靜脈開口邊緣繞左肺下靜脈下方直至二尖瓣後外交界二尖瓣環,並作冷凍(-60℃,2min)。切除左心耳。從兩側肺上靜脈開口間上方切開左心房頂部直至心耳切口下邊中部。分別在肺靜脈開口四周邊緣進行3mm探頭冷凍,並在兩側上、下肺靜脈開口之間應用1.5mm探查冷凍(-60℃,2min)(圖6.55.2.1-17)。縫合左心耳切口,分別縫合左心房頂部和底部切口。縫合房間隔切口。最後依次縫合右心房縱切口,橫切口,前切口和斜切口。排盡心腔內氣體,開放主動脈。體外循環輔助轉流時間約爲主動脈阻斷時間的1/2或1/3,待心臟跳動有力,鼻咽溫度37℃,肛溫35℃,停止體外循環轉流。

還有許多改良迷宮Ⅲ型手術,在肺靜脈4個開口邊緣應用冷凍、電灼和射頻消融等方法代替隔離肺靜脈4個開口的圓形切口,茲不贅述。

12 中注意要點

1.重視心肌保護  常規迷宮Ⅲ型手術含有兩心房和房間隔10處切口和4處冷凍,加上附加二尖瓣和(或)主動脈修復置換術,需要動脈阻斷時間約150~160min,轉流時間200~220min,爲此要加強心肌保護,有以下兩種方法

(1)在心臟停跳下施行迷宮Ⅲ型和(或)其他附加手術。開始應用溫血心臟停搏液灌注產生心臟停跳,繼而冷血心臟停搏液灌注使心肌溫度降至6~10℃,以後每隔20min間斷灌注冷血心臟停搏液1次,每次10~15ml/kg。在左心房和房間隔切口縫合和附加二尖瓣手術完成後,開始溫血逆行冠狀靜脈竇和順行冠狀動脈交替灌注,縫合右心房切口,此時心肌溫度可達37℃,開放主動脈。此種方法可使迷宮Ⅲ型手術和附加手術均在心臟停跳下進行和保持術後心功能良好。

(2)減少阻斷動脈心臟缺血:時間。在轉流後,先作好右心房5處切口阻斷動脈常規冠狀動脈灌注冷血心臟停搏液,心臟停跳後做右心房橫切口和前切口至三尖瓣環處切開心內膜和所有心肌纖維和冷凍。繼而做左心房切口和房間隔切口和附加手術以及冷凍,待左心房和房間隔切口縫合後開放主動脈。右心房切口則在開放主動脈心臟跳動下進行。如此可減少了包括右心房切口和縫合的阻斷動脈心肌缺血的時間。

2.迷宮Ⅲ型手術在轉流前要遊離好上、下腔靜脈和左心房頂部縱隔組織,有利於顯露左心房內肺靜脈開口、左心耳和二尖瓣,進行左心房切口縫合。

3.做右心房縱切口上腔靜脈時,應保護竇房結及其動脈;右心房橫切口和前切口延長至三尖瓣環時要細緻分離和切斷所有心肌纖維,防止損傷右冠狀動脈

4.做左心房左下縱切口,先做心內膜切開和分離現冠狀靜脈進行冷凍,並分離至二尖瓣環,防止冠狀靜脈和左迴旋冠狀動脈損傷。文獻中報道1例迷宮手術損傷左旋冠狀動脈產生心肌梗死

5.左心房有血栓者,應分離其包膜成塊剝離整個血栓和摘除,勿留粗糙面。

6.左心房切口的縫合比較困難,先縫好幾處切口對合的標誌線,有利於應用3-0聚丙烯線對切口邊緣縫合,先環繞兩肺上靜脈後兩肺下靜脈開口邊緣切口的嚴密縫合,針距約1.0~1.5mm,每縫一針必須拉緊,防止松線漏血。

在開放主動脈後,立即檢查左心房切口是否漏血,必要時在漏血處加縫幾針,有針眼滲血者可用紗布壓迫止血

7.術中食超聲心動圖檢查心臟功能,左心室各段活動以及二尖瓣修復的完善程度。

8.術終安放心臟起搏導線。

9.遇有不能脫離體外循環轉流時,及時應用主動脈內囊反搏。

13 術後處理

回監護室後,嚴密觀察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心電圖動脈血氧飽和飽和度等監測指標,每日作一次心排出量測定。術後往往是交界心律,心動過緩,每分鐘心率50~60次,需用心臟起搏7~8d,逐漸恢復竇性心律每次80~100次。機械性輔助時間2~4d。術後有水瀦留,可能與心房鈉利尿肽分泌減少有關。術後24h維持液體負平衡,間斷應用速尿,延長至術後5~7d。此時病人自覺口渴,必須限制攝入液體量,防止液體入量超負荷,直至出院或出院數週。術後常規應用小劑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鈉,一般在術後5~7d心排出量恢復正常。利尿藥效果不佳時,可間斷應用甘露醇。術後應用主動脈內囊反搏者,待心排出量逐漸恢復正常後停用。術後常規抗凝治療6~8周,心臟瓣膜置換術者則術後終生抗凝治療。

14 併發症

1.出血  術中細緻縫合和術後嚴密止血是防止術後出血的主要措施。術後出血較多者,應立即送回手術室開胸止血。在左心房後壁切口出血時。應再次應用體外循環轉流,輕輕翻轉心臟縫合止血,並加用鈣劑和止血藥物。極少數病例經止血後仍有少量滲血,可用無菌的長紗布條壓迫左心房後壁切口,待術後3~4d,從傷口將遺留的一段紗布緩慢旋轉取出。這是一種不得已進行的措施,但效果十分顯著。

2.心律失常  術後一般心動過緩,需用心臟起搏器。但也有1/5到1/3發生房性心律心房撲動心房顫動,這是由於爲不應期縮短,而在迷宮Ⅲ型手術心房切口間產生小的折返環。此種心律失常往往隨着應用延長不應期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而消失,大多數病人在術後前3個月應用普魯卡因酰酰胺或雙異丙吡胺,直至心房撲動或顫動消失。

3.低心排出量綜合徵  一般在術後心排出量稍有降低,在術後第5~7天恢復正常。但在同時施行二尖瓣和主動脈瓣手術者可能出現比較重的低心排出量綜合徵。除用加強心肌收縮力量的藥物外,有時需加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

4.病態竇房結綜合綜合徵  過去術後病竇房結綜合綜合徵發生率較高,有些病人術前就存在病態竇房結綜合綜合徵。近來手術方法改進,避免竇房結及其動脈損傷,防止發生綜合徵。有病態竇房結綜合綜合徵者術後應用心房和心室順序起搏。

5.完全性心臟傳導阻滯  雖然此併發症發生率低,但也有極少數病人術後產生完全性心臟傳導阻滯。對此種病例安放永久性起搏器。

6.術後胸腔積液,少數病人術後產生延緩性心包填塞。應及時發現立即施行閉式胸腔引流或心包穿刺心包引流。

7.同時施行二尖瓣和(或)主動脈瓣置換術者,術後可能產生血栓栓塞併發症,應間斷檢查凝血酶原時原時間,及時調整華法林劑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