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活人書》

宋 朱肱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卷第十四

梔子厚朴湯(四十八)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屬太陽梔子(大者七枚擘碎)厚朴(去皮薑汁炙二兩)枳實(二枚取去穣。麩炒秤一分)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以水二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得吐。止後服。

梔子乾薑湯(四十九)

傷寒。醫以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屬太陽梔子(七枚)乾薑(一兩)上銼如麻豆大。分二服。以水二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得吐。止後服。(凡用梔子湯。病患舊微溏者。不可與之)

梔子柏皮湯(五十)

傷寒身黃發熱。(屬太陽梔子(八枚)黃柏(一兩)甘草(半兩炙)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五十一)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屬太陽。)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茯苓(去皮六兩。或作四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棗二個。用甘爛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作甘爛水法。用水二斗。置大盆中。以勺揚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顆。有珠相逐取用)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五十二)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爲振振搖者。(屬太陽茯苓(二兩)桂枝(一兩半)甘草(炙)白朮(各一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茯苓甘草湯(五十三)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主之。(屬太陽桂枝(去皮)茯苓(各二兩)甘草(一兩炙)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甘草湯(五十四)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服。不瘥者。與桔梗湯甘草(二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二服。

甘草乾薑湯。(五十五)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者。宜此藥。(屬太陽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炮)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炙甘草湯。(五十六)

傷寒結代心動悸。(屬太陽甘草(二兩炙)人蔘(一兩)生地黃(八兩)桂枝(一兩半去皮)麻仁(一兩一分)麥門冬(一兩一分去心)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入姜五片。棗一枚。水一盞半。入酒半盞。煎至八分。去滓納阿膠一片。膠烊盡。溫服。日三服。

芍藥甘草湯。(五十七)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乾煩躁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與此藥。(屬太陽甘草白芍藥(各二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厚朴生薑半夏人蔘湯。(五十八)

發汗腹脹滿者。(屬太陽厚朴(四兩去皮)半夏(一兩一分)甘草(一兩)人蔘(半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大黃黃連瀉心湯。(五十九)

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若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桂枝湯。攻痞宜服此藥。(屬太陽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以百沸湯二大盞。熱漬之一時久。絞去滓。暖動分二服。

附子瀉心湯。(六十)

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屬太陽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上三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以百沸湯二大盞。熱漬之一時久。絞去滓。納附子汁。分溫再服。

半夏瀉心湯。(六十一)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中與之。宜服此。(屬太陽黃連(半兩)黃芩乾薑(炮)人蔘甘草(炙。各一兩半)半夏(一兩一分湯洗七遍)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大棗二枚。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甘草瀉心湯。(六十二)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宜服此。甘草(二兩炙)乾薑(炮)黃芩(各一兩半)人蔘黃連(各半兩)大棗(六枚)半夏(一兩一分洗)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生薑瀉心湯。(六十三)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幹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屬太陽黃芩甘草(炙)人蔘(各一兩半)乾薑(炮)黃連(各半兩)半夏(一兩一分泡)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子二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白虎湯(六十四)

傷寒脈浮滑者。表裏有熱。○又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中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傷寒脈滑而厥者。裏有熱。並主之。知母(三兩)甘草(一兩炙)石膏(八兩碎綿裹)粳米三合)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取米熟爲度。去滓溫服

白虎加人蔘湯(六十五)

桂枝湯大汗出。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寒。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並主之。人蔘(二分)知母(一兩半)甘草(炙二兩或作半兩)粳米一合半)石膏(四兩碎綿裹)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取米熟爲度。去滓溫服

五苓散(六十六)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幹。煩燥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傷寒汗出而渴者。(不渴者與茯苓甘草湯)○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名曰水逆者。○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或渴者。○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熱多。飲水者並主之。澤瀉(一兩一分)豬苓(去黑皮秤)茯苓(去皮秤)白朮(各三分)桂枝(去皮半兩不見火)上搗篩爲散拌和。每服抄三錢。白湯調下。此藥須各自事持秤見分兩。然後合。

豬苓湯。(六十七)

陽明病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並主之。豬苓(去皮)茯苓阿膠(炙過)澤瀉滑石(各一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附子湯。(六十八)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背惡寒者。當灸之。○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並宜服之。茯苓芍藥(各一兩半)人蔘(一兩)白朮(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桂枝附子湯。(六十九)

傷寒八九日。風溼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屬太陽桂枝(二兩)甘草(一兩)附子(一枚半炮去皮)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術附湯。(七十)

傷寒八九日。風溼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堅。小便自利者。此主之。(屬太陽白朮(二兩)甘草(一兩炙)附子(一個半炮去皮)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生薑五片。大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服。一服覺身痹。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也。即是附子與術並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使之耳。法當加桂一兩。其大便堅。小便自利。故不加桂也。

甘草附子湯(七十一)

風溼相搏骨節疼煩。掣骨痛不得屈伸。近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屬太陽甘草(炙)白朮(各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桂枝(三兩、或作二兩、身腫者加防風二兩。悸氣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兩半)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汗出即解。

芍藥甘草附子湯(七十二)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此主之。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乾薑附子湯。(七十三)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此主之。(屬太陽乾薑(一兩炮)附子(一枚生用去皮)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未知再服。

理中丸(七十四)

霍亂頭痛發熱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此主之○大病瘥後。喜唾。久不了了胸中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服此(屬陰陽瘥後勞復病脈證)乾薑(炮)甘草(炙)人蔘腹痛者倍之)白朮(各一兩)上搗篩煉蜜和丸。如雞子黃許大。以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熱粥飲之。微自溫覆。勿揭衣。然不及湯。又方∶人蔘乾薑(炮)甘草(炙)白朮(各三兩)腹痛者加人蔘一兩半。寒者加乾薑一兩半。渴欲得水者加白朮一兩半。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吐多者去術加生薑三兩。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或四肢拘急腹滿下利。或轉筋者。去白朮、加附子一枚生用。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四逆湯(七十五)

傷寒醫下之。續後下清谷不止。身疼痛。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屬太陽)○自利不渴者。以其髒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屬太陰)○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惡寒。腳攣急。與桂枝湯。得之便厥。咽乾煩躁。吐逆。作甘草乾薑湯與之。厥愈。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伸。若胃氣不和。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加燒針者。或脈浮而遲。表熱裏寒下利清谷者。此並主之。○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或脈沉者。急溫之。並宜服。(屬少陰)○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或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或下利腹滿。身疼痛者。先溫裏。乃攻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或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難治。此並主之。(並屬厥陰)○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吐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此主之。(屬霍亂甘草(二兩炙)附子(一個生用)乾薑(一兩半炮)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強人加附子半個。乾薑加一兩半。

四逆散。(七十六)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此主之。(屬少陰甘草(炙)柴胡枳實(去白穣炒黃)芍藥(以上各一兩)上搗篩爲細散。米飲調下二錢。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半兩。下利悸者。加桂半兩。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半兩。腹中痛者。加附子半枚炮裂。泄利下重。先濃煎薤白湯。納藥末三錢匕。再煮一二沸溫服

四逆加人蔘湯。(七十七)

惡寒脈微而利。利止者亡血也。此主之。(屬霍亂甘草(二兩炙)人蔘(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乾薑(一兩半炮。)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茯苓四逆湯。(七十八)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二兩)人蔘(半兩)甘草(一兩炙)乾薑(七錢半)附子(半個生去皮)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當歸四逆湯。(七十九)

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屬厥陰當歸(洗)桂枝芍藥細辛(各一兩半)通草甘草(各一兩。炙)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棗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當歸四逆茱萸生薑湯。(八十)

當歸四逆湯證。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服。(屬厥陰當歸(洗)桂枝(去皮)芍藥細辛(各一兩半)甘草(炙)木通(各一兩)茱萸(五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進三服。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