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減肥爲什麼總失敗?

問答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問:節食減肥爲什麼總失敗?
答:

很多人都在嘗試節食減肥,但是即便意志最堅定的節食者,面對一些諸如冰激凌、比薩餅的誘惑,也相當難以忍受,並且當節食停止,體重又快速增加。這是爲什麼呢?

科學家從忽胖忽瘦的老鼠身上找到了節食減肥失敗的關鍵因素——壓力,至少是在齧齒動物身上。

好好放鬆可能纔是你減掉感恩節增加的體重的關鍵。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節食會使得大腦對壓力和高脂肪、高卡路里的食物獎勵更加敏感大腦的這種變化一直會持續到節食結束,並刺激健康人在壓力下暴飲暴食

大多數從事減肥研究的科學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調整人的飲食規律上——比如幫助他們喫得更少,飽得更快,食慾減退等。

但問題是,當我們的體重下降後,如何保持身材卻變成了一個難題。就算是通過手術減肥,也無法百分之百保證人們能始終維持苗條的身材。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神經科學家Tracy  Bale認爲,這種現象可能跟壓力有關。壓力會使得人體釋放一種叫做皮質醇激素,這種激素會以糖的形式向血液中提供能量,以保護人免受潛在威脅的侵害。

如果人長期處於壓力狀態,體內的皮質醇水平就會一直處在一個比較高的狀態,這就會使得人的胃口大開,體重增加。

Bale和她的同事認爲,節食使得人們更容易感知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在這種慢性壓力的影響下,就算是意志最堅定的節食者,也會抵抗不住冰淇淋和比薩餅的誘惑。儘管偶爾喫一個香甜的聖代冰淇淋不會引起體重的增加,但如果長此以往,人們之前的減肥成效就會功虧一簣。

爲了驗證這一假說,研究者在3周的時間裏將被試小鼠的日常飲食量減少了25%,直到它們的體重降低了10%~15%。這與人類在中等程度節食下達到中等程度減重目標的水平相仿。

然後,研究人員將這些小鼠置於一些比較溫和的壓力環境中,比如給它們施加噪音等。他們發現,節食組小鼠血液中的皮質醇含量要比對照組的高,這說明節食使得小鼠倍感壓力,並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恢復平靜。

隨後,研究人員讓這些小鼠恢復飲食以回到初始體重,以此來模擬人類“減肥——反彈——再減肥”的典型現象。在進食了1周的實驗室標準飼料後,這些小鼠又被重新置於壓力環境中,以模擬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起伏跌宕。

研究結果表明,節食的小鼠仍然比對照組更容易感知到壓力的存在,並且它們在壓力影響下,也會更傾向於進食大量高熱量的食物。研究者的這一結果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神經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就算是短期、溫和的節食行爲也會導致基因表達方面的長期變化。節食的小鼠體內用於刺激皮質醇釋放的蛋白質水平明顯偏高,這說明它們對壓力更爲敏感;並且給它們提供高脂肪食物後,它們體內用於食慾刺激激素水平也較高。

“這種現象說明,諸如節食和高熱量食物刺激環境因素,可能會導致基因表達的長期變化,而這些變化將會影響小鼠的飲食習慣和應對壓力的方式。”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學家Cynthia  Bulik評論稱,她同時也是該校“飲食紊亂症項目”的負責人。

基因表達方面的變化或許能夠解釋爲什麼許多節食減肥行爲都失敗了。節食先是提高了人們對壓力的敏感性,然後壓力又使得人們傾向於從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中尋求“慰藉”。

“節食減肥困難重重,這是因爲你的大腦一直在和你作對。”Bale表示。而學會更好地應對壓力或許纔是成功減肥的關鍵,這是因爲“如果沒有壓力,你就不會總想要暴飲暴食”。

Bale認爲,設計針對壓力的藥物,或許能夠幫助節食者保持住他們好不容易才減下來的體重

 

關聯詞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