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家正眼》

明 李中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短脈(陰)

體象

短脈澀小,首尾俱俯;中間突起,不能滿部。

主病

短主不及,爲氣虛症。短居左寸,心神不定。短見右寸,肺虛頭痛。短在左關,肝氣有傷。短在右關,膈間爲殃。左尺見短,少腹必疼。右尺見短,真火不隆。

【按】短之爲象,兩頭沉下,而中間獨浮也。在時爲秋,在人爲肺。肺應秋金,天地之氣,至是而收斂,人身一小天地,故畜縮之象相應,而短脈見也。《內經》曰∶“短則氣病。”蓋以氣屬陽,主乎充沛,若短脈獨見,氣衰之確兆也。然肺爲主氣之髒,偏與短脈相應,則又何以說也。《素問》曰∶“肺之平脈厭厭聶聶,如落榆莢。”則短中自有和緩之象,氣仍治也。若短而沉且澀,而謂氣不病可乎!高陽生以短脈爲中間有,兩頭無,爲不及本位。嘗衷之以至理,而知其說不能無弊也。蓋脈以貫通爲義,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穹壤判,豈有斷絕不通之理哉!假使上不貫通,則爲陽絕,下不貫通,則爲陰絕,俱爲必死之脈矣。戴同父亦悟及此,而云短脈只宜見於尺寸,若關中見短,是上不通寸,下不通尺,爲陰陽絕脈而必死。據同父之說,極爲有見。然尺與寸可短,依然落於陰絕陽絕矣,非兩頭斷絕也。特兩頭俯而沉下,中間突而浮起,仍自貫通者也。叔和雲∶“應指而回,不能滿部”,亦非短脈之合論也。李時珍曰∶“長脈屬肝,宜於春;短脈屬肺,宜於秋。但診肺肝,則長短自見。”故知非其時、非其部,即爲病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