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經綸》

清 蕭壎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前陰諸證

《家居醫錄》曰∶婦人血風瘡,因肝脾二經,風熱鬱火血燥所致。其外證,身發疙瘩,或如丹毒,癢痛不常,搔破成瘡,膿水淋漓。其內證月經無定,小便不調,夜熱內熱自汗盜汗惡寒憎熱,肢倦體怠,飲食不甘。若發熱發痛,乃肝經風熱血燥,當歸飲柴胡山梔。若體倦食少,口乾潮熱,乃肝脾鬱火傷血,加味逍遙散。若疙瘩痛癢,寒熱往來,乃肝經風熱傷血柴胡山梔黃連。若不寐盜汗內熱晡熱,乃脾經血虛歸脾湯。兼寒熱,加山梔、熟地。如愈後身起白屑,搔則肌膚如帛所隔,此氣血虛,不能榮於腠理也,十全大補湯。若用風藥,復傷陰血,反致他證。慎齋按∶以上序婦人有、足瘡、瘡、血風諸證也。諸證總歸溼熱,責之肝脾損者居多。故立齋論治,一以補養氣血爲主,此治病求本之要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