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徵要》

明 李中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一)補氣

味苦、甘,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防風爲使。忌桃、李、青魚。產於潛者佳。米泔水浸半日,土蒸,切片,蜜水拌勻,炒令褐色。健脾進食,消谷補中。化胃經痰水,理心下急滿。利腰臍血結,祛周身溼痹。君枳實消痞,佐黃芩安胎白朮甘溫,得土之衝氣補脾胃之良藥也。脾胃健於轉輸,新谷善進,宿谷善消。土旺自能勝溼,痰水易化,急滿易解。腰臍間血,周身之痹,皆溼停爲害,溼去則安矣。消痞者,強脾胃之力。安胎者,化溼熱之功。

陰虛燥渴,便閉滯下,肝腎有築築動氣者勿服。又《百草鏡》謂冬採者爲冬術,汁

歸本

根,滋潤而不枯燥,卻易油不能止瀉。故處方稱爲冬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