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徵要》

明 李中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四)清熱燥溼

味苦,性寒,無毒。入腎經。惡乾漆。鹽酒炒。肥濃鮮黃者佳。瀉龍火而救水,利膀胱燥溼。佐以蒼朮,理足膝之痹痛。漬以蜜水,漱口舌之生瘡。黃柏陰火,除溼熱,故治療如上。昔人謂其補陰者,非其性補益,熱去則陰不受傷,雖謂之補亦宜。按苦寒之性利於實熱,不利於虛熱,凡脾虛食少,或瀉或嘔,或好熱,或惡冷,或腎虛五更泄瀉小便不禁少腹冷痛陽虛發熱瘀血停止,產後血發熱,金瘡發熱,癰疽潰後發熱傷寒發熱陰虛小水不利,痘後脾虛小水不利,血虛煩躁不眠等症,法鹹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