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注射法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uī guǎn zhù shè fǎ

2 操作名稱

椎管注射法

3 椎管注射法的目的

1.診斷  通過測定腦脊液壓力腦脊液動力學試驗、腦脊液的外觀色澤和清亮度腦脊液常規生化檢查,判定是否有血液系統及非血液系統疾病的中樞損害,如出血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中樞浸潤相關併發症。

2.治療  向椎管內注射化療藥物,以預防或治療惡性血液病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

4 禁忌

1.穿刺部位及其附近有感染者。

2.顱內壓力明顯增高,特別是有腦疝徵象者。

5 準備

1.向患者介紹本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的合作。

2.材料  腰椎穿刺包一個,腰椎穿刺針一付(消毒)(7號或9號),橡皮手套一雙(消毒),2%奴佛卡因4ml(或利多卡因),無菌標本瓶2個,地塞米松5mg及相應的治療化療藥物(如甲氨蝶呤10mg或阿糖胞苷50mg等),生理鹽水100ml 1瓶、消毒用碘酒、酒精棉若干、5ml空針一付(整個空針及外表面均應消毒無菌,以便操作)、2ml空針一付。

6 方法

1.病人取側臥位於硬板牀上,雙手抱膝或盡力雙下肢屈到腹部,頭向前屈,充分展開腰椎棘間隙。

2.常以腰椎第3、4間隙後正中線爲穿刺點,(在左右髂嵴連線中點上),也可在腰椎第4、5間隙穿刺。選定穿刺點後作一標記。

3.按常規碘酒、酒精依次消毒,範圍在圍繞穿刺點周圍10cm,鋪孔巾,在已做好標記的穿刺點做局部麻醉,先作一皮丘,然後依次麻醉皮下、軟組織,在針進入硬脊膜時常有明顯的突破感且阻力突然變小,此時可輕微回抽針筒,如有腦脊液迴流,應將麻醉針退回至硬腦膜外,再回抽,證實無腦脊液迴流時,再推注少許麻藥至局部。

4.術者以左手固定皮膚,右手持腰穿針,由穿刺點針斜面向頭端與穿刺平面垂直緩和進針。針至皮下後,應與脊柱的矢狀線保持一致,當針通過嵴間韌帶和硬脊膜時還可感到阻力驟減。緩慢拔出針芯,如有腦脊液順利流出,說明穿刺成功,即接上壓力計測定腦脊液初壓。如無腦脊液流出,可輕轉動穿刺針或稍向前再推進(應放進針芯後再操作)。如穿刺中遇脊椎骨阻擋或前述操作後仍無腦脊液流出,應將穿刺針退至皮下,並使針尖稍向頭端傾斜,再重複上述操作。

5.穿刺成功後即測壓,然後無菌標本瓶收集脊液1~2ml,作細胞計數和球蛋白試驗;再用另一無菌瓶收集3ml腦脊液,作生化檢查,必要時可做病理、細菌檢查然後再次測定末壓。正常腦脊液初壓範圍爲80~180mmH2O。

6.腦脊液動力學檢查  初壓不高而懷疑有椎管梗阻者應作此實驗。助手壓迫病人腹部。腦脊液壓力迅速上升,說明針尖斜面已進入蛛網膜下腔,繼而壓迫雙側頸靜脈,如液柱迅速上升,放手後又迅速降至原來水平者,動力學試爲陽性,說明椎管通暢,反之,壓迫後液柱不上升或升降極緩慢者,動力學陰性,說明椎管有完全或部分阻塞。

7.收集完標本,插入針芯,然後由助手消毒無菌生理鹽水,術者抽吸生理鹽水約2~3ml,溶解稀釋所要注入椎管內的藥物,並與地塞米松5mg混合均勻(減輕注藥時的反應),再次緩慢拔出穿刺針芯,將裝有藥物的針管接上固定好。再次證實穿刺針仍在蛛網膜下腔內(有腦脊液順利流出),緩慢推注藥物蛛網膜下腔。推注過程整個時間不得低於10分鐘,並隨時檢查,以保證穿刺針仍在硬脊膜內。椎管注藥完畢後,取下針管,插入針芯,緩慢拔出穿刺針,局部再次以碘酒消毒,以消毒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8.術後病人去枕仰臥6小時,或俯臥2~4小時,如壓力偏高者,須臥12小時並觀察有無頭痛嘔吐瞳孔等變化,以防腦疝

7 注意事項

1.如遇穿刺傷,可在上一個或下一個椎間隙換針穿刺。切勿在腰椎1、2椎間隙以上穿刺

2.如操作過程中發生顱內高壓,應停止穿刺,立即插入針芯,並快速靜脈滴入20%甘露醇,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切勿立即快速拔出穿刺針,以防腦疝發生

3.如腦脊液壓力低於70mmH2O爲低顱內壓,測定初壓後即應停止操作,更不應收集脊液標本,並按顱內低壓症處理。

4.椎管內注藥  應首先明確診斷,詳盡瞭解藥物適應證及禁忌證,是否適合用於椎管內注射;操作過程中應嚴格無菌藥物應經生理鹽水充分溶解稀釋,並先放出等量的腦脊液,緩慢注入;且隨時檢查以保證穿刺針在鞘內。

5.拔出穿刺針時應緩慢,不宜過猛過快。

6.如疑有顱內高壓,應先於操作前給予20%甘露醇降壓,然後再操作。如非必須。應待顱內高壓緩解後再考慮穿刺。顱內高壓者禁作腦脊液動力實驗。

7.嚴格無菌操作,以防顱內感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