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脹·氣滯溼阻證 2018年08月29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定義

臌脹·氣滯溼阻證(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dampness retention[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肝氣鬱滯,水溼內停,以腹大腹滿,脹而不堅,脅下痞脹或疼痛,噁心欲吐,納食減少,食後脹甚,噯氣,肢體困重,頭暈嗜睡,小便短少,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膩,脈弦等爲常見症的臌脹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臌脹·氣滯溼阻證的症狀

臌脹·氣滯溼阻證患者腹大腹滿,脹而不堅,脅下脹滿或疼痛,噁心欲吐,飲食減少,食後脹甚,得噯氣矢氣稍減,肢體困重,頭暈嗜睡,小便短少,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膩,脈弦[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92-197.[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參考資料]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82-85.

證候分析

肝鬱氣滯,脾運不健,溼濁中阻:由於肝氣鬱滯,脾運不健,溼阻中焦,濁氣充塞,故腹脹不堅。肝失條達,絡氣痹阻,故脅下脹滿疼痛。氣滯中滿,脾胃運化失職,故食少易脹,噯氣不適。氣壅溼阻,水道不利,故小便短少。脈弦,苔白膩,爲肝鬱溼阻之象。本證失治或誤治,溼邪可熱化或寒化。[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92-197.[參考資料]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82-85.

臌脹·氣滯溼阻證的治療

治法

臌脹·氣滯溼阻證治宜疏肝理氣,行溼散滿[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92-197.

臌脹·氣滯溼阻證治宜疏肝理氣,運脾利溼[參考資料]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82-85.

方藥治療

臌脹·氣滯溼阻證患者可用柴胡疏肝湯[備註]柴胡疏肝散(景嶽全書》):柴胡、枳殼、芍藥、甘草、香附、川芎或胃苓湯[備註]胃苓湯(《丹溪心法》):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生薑、大棗、桂枝、白朮、澤瀉、茯苓、豬苓加減治療。如脅下脹滿疼痛較重,胸悶氣短,脈弦,肝氣鬱滯爲主者,可用柴胡疏肝湯。方中以柴胡、枳殼、赤芍、川芎、香附加鬱金、川楝子、青皮以疏肝解鬱爲主;陳皮、甘草順氣和中。如苔膩微黃,口乾而苦,脈弦數,氣鬱化熱者,可加丹皮、梔子;如頭暈、失眠、舌質紅、脈弦細數,氣鬱化熱傷陰者,可加制首烏、枸杞子、女貞子、白芍等滋陰之品;如脅下刺痛不移,面青舌紫,脈弦澀,氣滯血瘀者,可加延胡索、莪術、丹蔘等活血化瘀之品;小便短少,可加茯苓、澤瀉等利水藥物。[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92-197.

如食少腹脹甚,小便短少,舌苔膩,質淡體胖,脈弦滑,脾虛溼阻爲主者,可用胃苓湯。方電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健脾利溼;桂枝辛溫通陽,助膀胱之氣化而增強利水之力;蒼朮、陳皮、厚朴行溼散滿。可加鬱金,青皮、香附以疏肝理氣。如舌苔黃膩,口苦幹而不欲飲,小便短赤,脈弦滑而數,溼阻化熱者,上方可去桂枝,加梔子、茵陳等以清熱燥溼;如精神睏倦,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質淡體胖,脈緩,寒溼偏重者,上方可加乾薑、砂仁等以增強溫陽化溼之力。[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92-197.

飲食療法

推薦食材

臌脹·氣滯溼阻證患者建議食用黃花菜、砂仁、香附、青皮、川芎、白芍、蒼朮、厚朴花、橘皮、茯苓等[參考資料]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82-85.

推薦食療方

[參考資料]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82-85.

1.黃花菜湯:幹品黃花菜10g,洗淨入陶鍋,加水300mL煎煮,佐餐食菜飲湯。

2.砂仁燉鯽魚(《中醫經典食療大全》):鯽魚400g,砂仁6g,炙甘草3g(研爲末)。將甘草、砂仁並放入魚腹內,用線縛好,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後用文火燉至魚熟爛。每日1劑,連服數日。

3.鯉魚湯(《中醫經典食療大全》):鯉魚500g,白朮15g,白芍15g,茯苓12g,橘皮6g,生薑6g。將四味藥布包煎煮,取藥液加生薑等佐料煮鯉魚,食魚飲湯,每日1劑,連服數日。

鍼灸治療

選穴:氣鼓取膻中、太沖、建裏、偏歷、氣海、足三裏等穴爲主[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00.

隨證配穴:便祕加腹結、大橫;脅痛加支溝、陽陵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00.

關於臌脹

臌脹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68.。即鼓脹。見《黃帝內經靈樞·水脹》。又稱單腹脹(《景嶽全書·雜證謨》)、蜘蛛脹(《類證治裁》)、蜘蛛蠱(《醫學入門》卷五)、血鼓(《石室祕錄·內傷門》)、蠱脹(《古今醫鑑·脹滿》)、氣脹(《醫碥》卷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00.。是指由水、氣、瘀血、寄生蟲等所致,以腹部膨脹如鼓,腹皮青筋顯露,膚色蒼黃爲主要表現的疾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鼓脹是以腹部膨脹如鼓而命名[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92-197.。《黃帝內經靈樞·水脹》篇載:“鼓脹何如?歧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鼓脹由情志鬱結,飲食不節,嗜酒過度,或蟲積日久,肝脾受損,日久傷腎,終致氣滯血瘀,水溼不行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11.[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00.。亦有由癥瘕、積塊發展而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11.。治宜健脾滲溼、化瘀通絡、理氣逐水、益腎養肝等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11.

西醫的的肝硬化、結核性腹膜炎、血吸蟲病、營養不良及腹腔內惡性腫瘤等疾病的後期,多屬鼓脹範疇,可參考鼓脹治療[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00.

臌脹現常分爲肝脾血瘀證陰虛水停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氣滯溼阻證寒溼凝滯證水熱蘊結證等辨治,詳見鼓脹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