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暑疫全書》

清 周揚俊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王安道中暑中熱辨

潔古云。靜而得之爲中暑。動而得之爲中熱中暑陰證中熱陽證。東垣雲。避暑熱於深堂大廈。得之者名曰中暑。其病必頭痛惡寒身形俱急。肢節疼痛煩心。肌膚火熱無汗。爲房室之陰寒所遏。使周身陽氣不得伸越。大順散主之。若行人或農夫。於日中勞役得之者。名曰中熱。其病必苦頭痛。發躁熱惡熱。捫之肌膚大熱。必大渴引飲。汗大泄。無氣以動。乃爲天熱外傷肺氣蒼朮白虎湯主之。竊謂暑熱者。夏之令也。大行於天地之間。人或勞動。或飢餓。元氣虧乏。不足以御天令亢極。於是受傷而爲病。名曰中暑。亦名曰中熱。其實一也。今乃以動靜所得分之何哉。夫中暑熱者。固多在勞役之人。勞役則虛。虛則邪入。邪入則病。不虛則天令雖亢。亦無由以傷之。彼避暑於深堂大廈。得頭痛惡寒等證者。蓋亦感冒微風。或靜夜着涼耳。不可以中暑名之。其所以煩心與肌膚火熱者。非暑邪也。身中陽氣。受外邪所遏而作也。既非暑邪。其可以中暑名乎。苟欲治之。則辛溫輕揚之劑發散可也。夫大順散一方。甘草最多。乾薑杏仁肉桂次之。除肉桂外。其三物皆炒者。原其初意。本爲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溼嘔吐。水谷不分。臟腑不調所立。故甘草乾薑。皆經火炒熟。又肉桂而非桂枝。蓋溫中藥也。內有杏仁。不過取其能下氣耳。若以此藥治靜而得之之證。吾恐不能解表。反增內煩矣。今世俗往往不明。類曰夏月陰氣在內。大順散爲必用之藥。籲。其誤也。不亦甚歟。夫陰氣寒氣也。蓋夏月陽氣發散於外。而陰氣則在內耳。豈竟視陰氣寒氣。而用溫熱之藥乎。陰果爲寒。何以夏日則飲冰乎。然則蒼朮白虎湯。豈可視爲通行之藥。必參之治暑諸方。隨所見之證而用之。然後合理。若夫所謂靜而得之之證。雖當夏月。即非暑病。宜分出之。勿使後人有似同而異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