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暑疫全書》

清 周揚俊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朱丹溪辨動靜二暑

苦暑之時。無病之人。或避暑熱。納涼於深堂大廈。涼亭冷館。大扇風車得之者。是靜而得之陰證也。其病必頭痛惡寒身形拘急肢節疼痛心煩。肌膚大熱無汗。此爲陰寒所遏。使周身陽氣不得伸越。宜用辛溫之劑。以解表散寒。用厚朴紫蘇、幹葛、藿香羌活蒼朮之類。若外既受寒。內復傷冰水生冷瓜果者。前藥再加乾薑、縮砂、神曲之類。此皆非治暑也。治因暑而致之病也。按靜得動得。分中傷暑。此論出自張潔古。後皆因之。夫盛暑之時。炎火若炙。無之非是。故古人聞避暑而未聞避寒。深堂廣廈。正以避暑。安得入而中之。且房室陰涼。正可護衛陽氣。又安得而遏傷之乎。即膏粱深處。必不能無。冒暑應接。其傷暑者。亦於動中得之耳。老子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一。靜即可祛暑。何從而中也。至於冰水瓜果等寒物。多食自傷脾胃。亦生雜證。謂瀉利諸證。內有此物積聚則可。謂專以此致暑病則不可。若執口得寒物。身犯寒氣。同冬時寒病治之。則謬以千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