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iner分析法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teiner fèn xī fǎ

2 註解

1953年Steiner提出了一個具有14項測量內容的頭影測量分析法,其中一些測量內容是以往已提出的Downs、Riedel等分析法中擇優而集成,這一分析法也較爲廣泛應用於口腔正畸臨牀診斷及設計分析Steiner分析法除了14項測量內容外,還有一個由ANB角與上、下中切牙和顱面頜骨位置關係所組成的臂章分析法。

(1)測量內容

1)SNA角:前顱底平面-上齒槽座點角。代表上頜基骨對顱部的位置關係。

2)SNB角:前顱底平面-下齒槽座點角。代表下頜基骨對顱部的位置關係。

3)ANB角:上齒槽座點-鼻根點-下齒槽座點角。此角爲SNA與SNB角之差,代表上下頜基骨間的位置關係。

4)SND角:前顱底平面-骨性下頜聯合中點構成的角。代表下頜整體對顱部的位置關係。

5)1〖TXX-〗-NA角:上中切牙長軸與NA連線的交角。代表上中切牙的傾斜度和突度。

6)1〖TXX-〗-NA(mm):上中切牙切緣至NA連線的垂直距離。此線距亦代表上中切牙的傾斜度和突度。

7)1〖TX-〗-NB角:下中切牙切緣與NB連線的交角。代表下中切牙的傾斜度和突度。

8)1〖TX-〗-NB(mm):下中切牙切緣至NB連線的垂直距離。此線距亦代表下中切牙的凸度。

9)Po-NB(mm):頦前點至NB連線的垂直距離。

10)1〖TXX-〗-1〖TX-〗角:上下中切牙長軸交角。

11)OP-SN:合平面與前顱底平面之交角。代表合平面的斜度。

12)GoGn-SN:下頜平面與前顱底平面交角。代表下頜平面的斜度及面部高度。下頜平面由下頜角點與頦頂點連線所組成。

13)SL(mm):蝶鞍點至頦前點向SN平面作垂線的交點間距離。代表下頜頦部對顱底之位置關係。

14)SE(mm):蝶鞍點至髁突最後點向SN平面作垂線的交點間距離。代表下頜髁突對顱底的位置關係。

SL及SE兩項測量相結合,可瞭解下頜位置的變化及下頜生長發育情況。

Steiner認爲,建立正常個體各項頭影測量標準,對於各個種族作爲了解顱生長特徵是十分重要的基礎,並指出各民族建立自己的測量均值的重要性。

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於1981年在對正常合顱結構電子計算機頭影測量研究中,包括了中國人正常合的Steiner分析法測量項目正常均值的建立。替牙期組平均年齡爲9.9歲,恆牙期組平均年齡爲20.3歲。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