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臨牀路徑(2019年版)

2019年版臨牀路徑 血液病臨牀路徑 臨牀路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ì shēn miǎn yì xìng róng xuè xìng pín xuè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9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臨牀路徑(2019年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於2019年12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有關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933號)印發,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有關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9〕9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爲進一步推進臨牀路徑管理工作,規範臨牀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組織對19個學科有關病種的臨牀路徑進行了修訂,形成了224個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現印發給你們(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醫政醫管欄目下載),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19年12月29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臨牀路徑(2019年版)

4.1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藥物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ICD-10:D59.00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ICD-10:D59.102)、冷凝集綜合徵(ICD-10:D59.101)。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血液病診斷和療效標準》(沈悌、趙永強主編,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4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版)》[中華血液學雜誌,2017,38(4):265-267.]。

4.1.2.1 1.溫抗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

(1)符合溶血性貧血的臨牀和實驗室表現。

(2)庫姆斯試驗(Coombs test)陽性,通常爲IgG、IgG+C3型,偶爾爲IgA型。

(3)如果庫姆斯試驗陰性,但臨牀表現符合,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又能除外其他溶血性貧血,可考慮爲庫姆斯試驗陰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4)需進一步追查是否繼發於:風溼性疾病(尤其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淋巴增殖性疾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慢性炎症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肝炎)、感染細菌病毒、支原體)、非淋巴腫瘤卵巢囊腫肝癌)和藥物青黴素類、奎尼丁)。

4.1.2.2 2.冷凝集素綜合徵(CAS)

(1)符合溶血性貧血的臨牀和實驗室表現:寒冷環境下出現耳廓鼻尖及手指發紺,加溫後消失,可有貧血黃疸的體徵;實驗室檢查發現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升高,反覆發作者有含鐵血黃素尿等。

(2)冷凝集素試驗陽性

(3)庫姆斯試驗幾乎均爲補體C3型。

4.1.2.3 3.陣發性冷血紅蛋白尿(PCH)

(1)符合溶血性貧血的臨牀和實驗室表現:如受涼後血紅蛋白尿發作,發作時出現貧血且進展迅速,實驗室檢查發現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升高,反覆發作者有含鐵血黃素尿等。

(2)冷-熱溶血試驗陽性

(3)庫姆斯試驗爲補體C3型。

4.1.3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鄧家棟臨牀血液學》(鄧家棟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第1版),《臨牀診療指南·血液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版)》(中華血液學雜誌,2017,38(4): 265-267),《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drug-induced immune and secondary autoimmune, haemolyticanaemia(2017)》(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17, 177(2): 208-220)。

1.糖皮質激素

2.其他免疫抑制劑:CD20單克隆抗體、環孢菌素、環磷酰胺硫唑嘌呤長春新鹼等。

3.脾切除: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且反覆發作者。

4.輸血輸血須謹慎,必要時輸注洗滌紅細胞

5.其他治療

(1)達那唑

(2)靜脈輸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

(3)血漿置換療法。

(4)補充葉酸

(5)網織紅細胞減低的患者可考慮使用EPO。

4.1.4 (四)標準住院日爲14天內

4.1.5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D59.001/D59.101/D59.10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4.1.6 (六)住院期間檢查項目

4.1.6.1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分類網織紅細胞、尿常規、大便常規+隱血。

(2)肝功能(包括乳酸脫氫酶、直接和間接膽紅素)、腎功能電解質輸血檢查紅細胞沉降率凝血功能C反應蛋白血型鑑定自身抗體譜篩查。

(3)血漿遊離血紅蛋白結合珠蛋白尿膽原尿含鐵血黃素

(4)免疫球蛋白補體抗人球蛋白試驗(直接和間接試驗)、冷凝集素試驗、冷-熱溶血試驗

(5)葉酸維生素B12水平測定。

(6)流式細胞檢測外周血細胞CD55、CD59、Flear。

(7)骨髓形態學檢查

(8)流式細胞檢測外周血和骨髓淋巴細胞表型,排除淋巴細胞增殖性腫瘤

(9)X線胸片、心電圖、腹部超聲

4.1.6.2 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檢查項目

(1)檢測紅細胞自身抗體IgG、A、M和補體C3。

(2)冷-熱溶血試驗陽性應做梅毒病毒等有關檢查

(3)凝血功能、尿遊離血紅蛋白

4.1.6.3 3.發熱或疑有感染者可選擇:

病原微生物培養、影像檢查

4.1.7 (七)治療開始於診斷第1天

4.1.8 (八)治療方案與藥物選擇

1.糖皮質激素作爲首選治療

(1)常規起始劑量[潑尼松0.5~1.5mg/(kg·d)]。

(2)視病情可選用短療程大劑量給藥。

2.CD20單克隆抗體治療:對於不能耐受糖皮質激素副作用患者可首選CD20單克隆抗體治療。

3.若CD20單克隆抗體過敏,可以選用其它免疫抑制劑:如環孢菌素、環磷酰胺長春新鹼硫唑嘌呤等。

4.急症治療:適用於嚴重貧血溶血危象、需要緊急手術或分娩

(1)輸注洗滌紅細胞

(2)血漿置換:對IgM型冷抗體效果較好(37℃時80% IgM型抗體呈遊離狀態),但對其他吸附紅細胞上溫抗體效果不佳,且置換帶入大量補體

(3)其他藥物靜脈劑量免疫球蛋白對部分AIHA患者有效。

4.1.9 (九)出院標準

1.一般情況良好。

2.無需要住院處理的併發症和(或)合併症。

4.1.10 (十)變異及原因分析

溶血危象、再障危象、常規治療無效、發生嚴重併發症等,則退出該路徑。

4.2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ICD-10:D59.001/D59.101/D59.102)

患者姓名:性別:   年齡: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標準住院日:14天內

時間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     完成病歷書寫

□     開實驗室檢查

□     對症支持治療

□     病情告知,必要時向患者家屬告病重或病危通知,並簽署病重或病危通知書

□     患者家屬簽署輸血及骨穿知情同意書

□     上級醫師查房

□     完成入院檢查

□     骨髓穿刺術形態學檢查

□     繼續對症支持治療

□     完成必要的相關科室會診

□     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等病歷書寫

□     向患者及家屬交待病情及其注意事項

長期醫囑

□     血液病護理常規

□     一級護理

□     飲食

□     視病情通知病重或病危

□     其他醫囑

臨時醫囑

□     血常規+分類網織紅細胞、尿常規、大便常規+隱血

□     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沉凝血功能、抗“O”、C反應蛋白血型輸血檢查

□     X線胸片、心電圖、腹部B超

□     輸洗滌紅細胞(有指徵時)

□     血漿置換(必要時)

□     其他醫囑

長期醫囑

□     患者既往基礎用藥

□     其他醫囑

臨時醫囑

□     血常規+分類網織紅細胞

□     骨髓穿刺骨髓形態學

□     輸注紅細胞(有指徵時)

□     自身抗體篩查

□     溶血相關檢查網織紅細胞血漿遊離血紅蛋白結合珠蛋白膽紅素尿膽原尿含鐵血黃素免疫球蛋白補體抗人球蛋白試驗冷凝集試驗;單價抗體紅細胞膜附着的IgG、A、M和C3;尿遊離血紅蛋白、冷-熱溶血試驗

□     梅毒病毒等有關檢查

□     凝血功能

□     病原微生物培養、影像檢查(必要時)

□     其他醫囑

主要

護理

工作

□     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

□     入院護理評估

□     宣教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有,原因:

1.

2.

□無□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時間

住院第3~13天

住院第14天

(出院日)

□     上級醫師查房

□     複查血常規+分類網織紅細胞,觀察血紅蛋白變化

□     根據體檢、輔助檢查骨髓檢查結果和既往資料,進行鑑別診斷和確定診斷

□     根據其他檢查結果進行鑑別診斷,判斷是否合併其他疾病

□     開始治療

□     保護重要臟器功能

□     注意觀察糖皮質激素副作用,並對症處理

□     完成病程記錄

□     上級醫師查房,進行評估,確定有無併發症情況,明確是否出院

□     完成出院記錄、病案首頁、出院證明書等

□     向患者交代出院後的注意事項,如返院複診的時間、地點、發生緊急情況時的處理等

長期醫囑(視情況可第1天起開始治療)

□     糖皮質激素:常規起始劑量[潑尼松0.5~1.5mg/(kg·d)]或短療程大劑量給藥

□     靜脈劑量免疫球蛋白0.4g/(kg·d)×5d或1.0g/(kg·d)×2d(必要時)

□     達那唑

□     重要臟器保護:抑酸、補鈣等

□     其他醫囑

臨時醫囑

□     複查血常規

□     複查血生化電解質

□     輸洗滌紅細胞(有指徵時)

□     血漿置換(必要時)

□     對症支持

□     其他醫囑

出院醫囑

□     出院帶藥

□     定期門診隨訪

□     監測血常規網織紅細胞

主要護理

工作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指導患者辦理出院手續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有,原因:

1.

2.

□無□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