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

中醫學 計時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ì chū

2 註解

日出指卯時[1]。《黃帝內經素問·髒氣法時論》:“脾病者,……日出甚。”

十二時十二時爲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2]。見《黃帝內經靈樞·經別》。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2]。每一時辰相當於2小時,子時相當於晚上11時至次日早1時,丑時相當於早1~3時,餘類推[2]。此外又有把子時稱夜半,或午夜(也稱子夜);丑時稱雞鳴;寅時稱平旦;卯時稱日出;辰時稱食時;巳時稱偶中;午時稱日中;未時稱日昳;申時稱晡時,或稱日晡所;酉時稱日入;戌時稱黃昏;亥時稱人定等(《左氏傳》昭公五年注)[2]。這些命名與我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習慣有關,且較符合黃河流域地區晝夜推移的特點[2]中醫學在觀察證候時,有時與時辰相聯繫[2]。如雞鳴泄瀉爲命火式微,屬腎瀉日晡所潮熱陽明腑證[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