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截肢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手術名稱

環形截肢術

3 分類

骨科/截肢術/開放性截肢術

4 ICD編碼

84.9101

5 概述

環形截肢術是一種古老的截肢方法,早年歐洲稱爲斷頭臺斬斷截肢技術,其最大優點爲截肢後引流徹底,所以至今火器傷截肢仍不能違背其基本原則。它的缺點主要是必須再次手術,即再截肢或殘端修整術。

6 術前準備

需環形斬斷截肢的傷員,一般傷勢重、感染明顯、創面污染感染嚴重,術前應注意積極採取抗休克措施,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改善傷員的全身情況,在危急時應邊抗休克邊手術。

7 麻醉體位

大腿截肢爲例,選用腰麻、硬脊膜外麻醉或全麻。取仰臥位,用沙袋墊高傷肢臀部。

8 手術步驟

大腿截肢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9.1.1-1,3.29.1.1-2)。

1.切口  沿正常皮膚最遠側環形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筋膜,任其向近側回縮(圖3.29.1.1-3)。

2.沿回縮的筋膜邊緣切斷肌肉,可將淺、深層肌肉分兩次切斷,也可用長截肢刀一次環切至骨膜(圖3.29.1.1-4)。

3.截骨  在肌肉回縮的平面,環形切斷骨膜,向近端剝離少許後用弓鋸或線鋸將骨幹垂直鋸斷。將骨端銳利邊緣銼平(圖3.29.1.1-5,3.29.1.1-6)。

4.處理血管、神經  術者應熟悉各截肢斷面的解剖,在血管神經的肌間隙內遊離出坐骨神經、隱神經、股神經、大隱靜脈、股動、靜脈及股深動脈,嚴格按前述原則切斷,任其回縮至骨斷端平面以上的肌肉間隙中(圖3.29.1.1-7)。

5.等滲鹽水沖洗傷口,放鬆止血帶,徹底檢查創面有無活動出血,一般滲血可用電凝止血和熱鹽水紗布壓迫止血。用無菌敷料覆蓋創面,在創緣四周縫皮,放置多根粗絲線或不鏽鋼絲,用於術後牽引,也可用貼襪套法和膠布牽引(圖3.29.1.1-8)。

9 術後處理

1.爲防止皮膚肌肉的進一步回縮,術後必須牽引5~7d,牽引重量爲1.5kg,如感染不能控制,分泌物較多,肉芽不新鮮,可繼續牽引換藥,待創面癒合後,再修整殘端,縫合創口。

2.牽引期間,初期創面滲出較多,應及時更換敷料。

3.殘端修整或再截肢術:根據殘端皮膚的長短和與深部組織的情況,殘端有無感染和創面大小,深淺等,用甲紫劃出切口或皮瓣輪廓,按畫線切除瘢痕竇道潰瘍。如皮膚未與深層組織粘連,或雖粘連但仍能移動,且肌肉萎縮纖維化,則不必自深部組織剝離皮瓣。若皮膚肌肉緊緊粘連,則應適當地將皮膚包括筋膜或一薄層肌肉自深部肌層分開。如殘端的肉芽組織增生過多,影響皮瓣縫合,則應適當切除。若神經末端與其周圍組織粘連,應按一般方法剝離後切除,任其回縮至再截斷的骨端以上。若與周圍組織緊密粘連,則應根據其肌纖維的長度,能否無張力縫合來決定是否需要再截除一段骨幹。如皮瓣較短,且在縫合後有較大張力,則應適當地將骨幹鋸短。最後鬆解止血帶。徹底止血沖洗傷口,傷口兩側置橡皮條引流,縫合皮膚無菌包紮,將殘端用石膏託制動。

10 併發症

正確、合理的截肢手術,可以減少或防止併發症。常見的併發症有傷口出血、繼發感染、傷口裂開、骨外露、殘端或幻肢疼痛、慢性潰瘍骨髓炎滑囊炎、皮炎及關節攣縮畸形等。

1.早期併發症(Early Complication)

(1)繼發性出血:術後24~48h發生的早期出血,多因血管未行雙重貫穿結紮,術後線頭鬆脫引起;也有因手術中傷員血壓低,小血管萎陷,術後血壓回升引起出血神經乾的營養血管妥善結紮也會引起截肢殘端繼發性出血。正確處理殘端血管根本的預防措施。

(2)殘端疼痛:新裝配的假肢因殘端不適應有時會出現暫時性疼痛,經鍛鍊後可逐漸適應疼痛消失。若殘端疼痛長期不消失,而且接觸負載時疼痛加重,應考慮是否存在疼痛神經瘤瘢痕粘連、骨棘和局部炎症等因素。神經殘端形成神經瘤,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癒合現象,一般並不會引起疼痛神經瘤疼痛常與其周圍炎症刺激、粘連和骨殘端的壓迫有關。神經殘端的炎症,可因神經殘端注射藥物、結紮、牽拉、鉗夾等化學或機械刺激所致,可先試用2%普魯卡因封閉,若疼痛消失,可行神經瘤切除解除疼痛。但少數病人因長時間疼痛,可能在皮層中樞形成疼痛反應竈,儘管神經瘤已切除,疼痛仍不能完全消失。因粘連和骨端壓迫所引起的痛性神經瘤,經過粘連鬆解、骨端修整或神經瘤切除,也可解除症狀

(3)幻肢痛:肢體已被截除,但仍覺肢體存在,且有持續性疼痛或異常感覺,如燒灼、針刺、刀割、蟲爬等,稱爲幻肢痛。其部位可在被截除肢體某一固定位置或個別傷員甚至波及整條被切除的肢體。其原因可能和患肢術前長期疼痛,在大腦皮層中樞形成頑固疼痛竈有關,一般通過一段時間及解釋工作可以自行消除,頑固病例應排除前述各種殘端痛的可能,因爲這些因素也可以刺激皮層中樞形成疼痛竈。幻肢痛的治療應注意預防爲主的原則,消除各種引起殘端疼的原因,輔以封閉、鎮痛、鎮靜療法和耐心的解釋工作,逐步消除皮層中樞疼痛興奮竈。

(4)傷口崩裂:由於殘端血液供應差,殘端皮瓣過長或皮瓣太短,縫合後張力大,引起傷口崩裂。合併性疾病如糖尿病脊髓空洞症、閉塞性脈管炎等,因癒合困難,出現傷口崩裂也是常見的。表淺崩裂傷口及時治療可以癒合,深而營養障礙的崩裂傷口,常需進行殘端修整或再截肢手術,創面才能癒合。

2.晚期併發症(Late Complication)

(1)晚期殘端傷口大出血:術後8~14d出現的殘端大出血,主要原因爲傷口感染、結紮平面組織壞死、縫線脫落等。這種大出血的危險是不易被醫護人員及時發現而引起傷員休克,所以經常觀察殘端是及時發現遲發性大出血的有效措施。病人出現突發性、難以解釋的殘端脹痛時,應警惕殘端出血。預防的方法是早期截肢時,要求徹底清創,在健康平面雙重貫穿結紮血管

(2)慢性潰瘍:骨殘端太長壓迫皮瓣及其他引起營養障礙的因素都是發生慢性潰瘍的原因。切除營養障礙的組織,獲得良好的殘端血液循環是處理慢性潰瘍的原則。經久不愈的竇道常說明有深部異物或感染,應手術處理。

(3)骨髓炎:不合理的截肢技術或過長的殘端骨質裸露,都會引起骨髓炎,早期徹底清創引流,抗感染,晚期如已有死骨形成,則摘除死骨,修整殘端,對促進傷口癒合具有重要意義。

(4)滑囊炎:殘肢骨端的滑囊是繼發性的,一般情況下具有減少骨端與周圍軟組織摩擦的保護作用,當滑囊受到反覆過多的機械刺激細菌感染時,即可發生炎症積液。非化膿性積液較少時,可不必特殊處理,積液過多時,可以抽吸後配合理療,局部注射潑尼松藥物和適量抗生素。如已發生化膿感染,應果斷切開引流。若滑囊炎久治不愈,反覆發作時應行滑囊切除術。

(5)皮炎:殘端瘢痕或殘端皮膚皺褶不平處,因出汗、積垢等引起皮膚糜爛。毛囊排瀉障礙,可引起殘端皮炎,主要在於預防,應經常用肥皂水清洗,用75%乙醇塗擦,保持局部乾燥通風、透氣,避免假肢接受腔引起的局部皮膚潮溼。已有感染時,應局部換藥,全身使用抗生素,暫停使用假肢

(6)關節攣縮:截肢殘端因伸、屈側肌力不平衡,多爲屈側佔優勢而發生屈髖、屈膝關節攣縮,應在術後夜間早期使用石膏夾板制動保護,白天開始關節功能鍛鍊以預防關節攣縮。若攣縮已形成畸形,可行軟組織鬆解或截骨術矯正

(7)殘端骨突起:發生於年幼時截肢,生長過程中因骨骼發育速度超過殘端軟組織發育速度,而引起殘端骨突起,應手術修整殘端。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