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木根皮

中藥材 中醫學 瀉下逐水 消腫解毒 中藥中毒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ū jiù mù gēn pí

2 中醫大辭典》·烏桕木根皮

烏桕木根皮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1]

2.1 別名

卷子根、卷根白皮[1]

2.2 來源及產地

大戟科植物烏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的根皮[1]分佈華東、西南、華南及湖南、湖北、陝西、甘肅、河南等地[1]

2.3 性味歸經

苦,微溫,有毒[1]。入脾、腎、大腸經[1]

2.4 功能主治

瀉下逐水,消腫解毒[1]

1.治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1]。煎服:6~12g[1]

2.治毒蛇咬傷,根皮30g和甜米酒、米泔水隔水燉沸,分二次服,將藥渣敷傷口周圍[1]

3.搗爛敷乳癰疔瘡;煎水洗疥癬,溼疹,皮炎[1]

2.5 使用注意

本品副作用嘔吐較劇,孕婦及潰瘍病胃炎患者忌服[1]

2.6 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

本品含花椒油素,能殺腸蟲[1]。根煎劑有瀉下作用[1]

3 《*辭典》·烏桕木根皮

3.1 出處

《綱目》

3.2 拼音名

Wū Jiù Mù Gēn Pí

3.3 別名

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類草藥性》),烏臼(《摘元方》)。

3.4 來源

大戟科植物烏桕的去掉栓皮的根皮或莖皮。全年可採,將皮剝下,除去栓皮,曬乾

3.5 形態

烏桕(《唐本草》),又名:鴉臼(《綱目》),木子樹(《植物名實圖考》),瓊樹、蠟子樹、虹模、血血木、桕子樹,虹樹。

落葉喬木,高達15米,具乳液,樹皮灰色而有淺縱裂單葉互生,紙質;菱形至闊菱狀卵形,長3~8釐米,寬3~7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至鈍形,全緣,兩面均綠色,無毛,秋天變成紅色;葉柄長2.5~7釐米,頂端有腺體2個。花單性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花小,綠黃色,無花瓣及花盤;雄花7~8朵聚生於苞腋內,苞片菱狀卵形,寬約1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兩側各有腎形腺體1個。雄蕊2,少有3枚者;雌花生花序的基部,子房3室,柱頭3裂。蒴果橢圓狀球形,直徑1~1.5釐米,成熱時褐色,室背開裂爲3瓣,每瓣有種子1粒。種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蠟。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本植物的葉(烏桕葉)、種子烏桕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3.6 生境分佈

野生或栽培。分佈華東和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陝西、河南、甘肅等地。

3.7 毒性

烏桕木引起食物中毒:據報道,以烏桕木作切菜砧板,在砧板上剁肉糜,喫後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輕重與肉糜的剁細程度、肉在砧板上停留時間及進食時間成正比。中毒潛伏期短(大都在0.5~2.5小時內),發病急,具有明顯的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少數有四肢口脣發麻,面色蒼白心慌,胸緊,嚴重咳嗽等,一般經對症治療後即能恢復,不致引起死亡。

3.8 炮製

洗淨,切片曬乾

3.9 性味

苦,微溫,有毒。

①《唐本草》:"味苦,微溫,有毒。"

②《綱目》:"苦,微溫,無毒。"

③《本草經疏》:"辛苦,溫,有毒。"

④《南寧市藥物志》:"苦澀,微溫。"

3.10 歸經

本草經疏》:"入手、足陽明經。"

3.11 功能主治

利水,消積,殺蟲解毒。治水腫臌脹,症瘕積聚二便不通溼瘡,疥癬,疔毒

①《唐本草》:"主暴水癥結積聚。"

②《日華子本草》:"治頭風,通大小便。"

③《本草衍義補遺》:"解蛇毒。"

④《生草藥性備要》:"治爛腳,螆癩,蛇傷,乳癰,酒頂,酒瘋腳;治坐板癩,搗爛用鹽少許坐,熱又換。"

⑤《本草備要》:"瀉熱毒,療疔腫,解砒毒。"

⑥《醫林纂要》:"殺魚蟲毒。"

⑦《植物名實圖考》:"根:解水莽毒。"

⑧《分類草藥性》:"根:專治食積,消虛熱,下虛氣,消腫。"

⑨《嶺南採藥錄》:"治頭風腳氣橫痃便毒。"

⑩《南寧市藥物志》:"根爲瀉下峻藥,並可催吐。"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3.13 注意

體虛者忌服。

①《綱目》:"氣虛人不可用之。"

②《本草經疏》:"脾虛不能制水,以致水氣氾濫,法當補脾土爲急,此藥必不可輕用。如果元氣壯實者,亦須暫施一、二劑,病已即去之。"

3.14 附方

①治水氣小便澀,身體虛腫烏桕皮二兩,木通一兩(判),檳榔一兩。上藥搗細羅爲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②治臌脹:㈠烏柏樹根二層皮(切碎)一至三兩,白米一撮,炒至微黃色,加北芪三錢同煎水服,或連米擂糊加糖煮服。每日一次,連服三至六日。㈡烏桕木根三兩,桑樹根一兩。用水五碗,煎至一碗,分三次服下。(《嶺南草藥志》)

③治黃腫症:取烏桕二層皮青和米擂爛,加片糖少許,煎成粉,食之必瀉,瀉後神倦,約一日可消。(《嶺南採藥錄》)

④治症瘕積聚水腫烏桕樹根鮮二層皮,每次三錢,水煎服。(《閩東本草》)

⑤治小便不通烏桕皮煎湯飲之。(《肘後方》)

⑥治大便不通烏桕木根方長一寸,劈破,以水取小半盞服之,不用多喫,兼能取水。(《斗門方》)

⑦治二便關格二、三日則殺人:烏桕東南根白皮,幹爲末,熱水服二錢,先以芒硝二兩,煎湯服,取吐。(《肘後方》)

⑧治鹽胸痰喘:桕樹皮去祖,搗汁,和飛面作餅,烙熱,早晨與兒喫三、四個,待吐下鹽涎乃佳,如不行,熱茶催之。(《摘元方》)

⑨治腳氣溼瘡,極癢有蟲:烏桕根爲末敷。(《摘元方》)

⑩治風疹塊烏桕樹根適量,煎水暖洗。(《嶺南草藥志》)

⑾治毒蛇咬傷烏桕樹二層皮(鮮一兩,幹五錢),搗爛,米酒適量和勻,去渣,一次飲至微醉爲度,將藥渣敷傷口周圍。(《嶺南草藥志》)

⑿治胞衣不下烏桕根三兩。加酒燉服。(《閩東本草》)

⒀治嬰兒胎毒滿頭:水邊烏桕樹根,曬研,入雄黃末少許,生油調搽。(《經驗良方》)

⒁治鼠莽砒毒:烏桕根半兩,擂水服之。(《醫方大成論》)

⒂治跌打新傷,遍身疼痛烏桕鮮根,每次一兩,水煎調烏糖服。(《泉州本草》)

3.15 臨牀應用

①治療急性穿孔闌尾炎

用鮮烏桕樹根配合鮮蛇莓煎服。參見"蛇莓"條。

②治療傳染性肝炎

取新鮮烏桕木根的二層皮4兩,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兒童酌減。臨牀試治7例,治療時間平均爲14天。自覺症狀發熱、疲乏、胃口不好、腹脹、右肋下痛等消失較快;黃疸消退最快者7天,最慢者14天;小便膽汁色素、尿膽元在服藥3~5天后即告減退或消失。服藥過程中無不良反應

③治療腎變性綜合徵

取近水旁之烏桕樹樹幹的韌皮60克,加水磨碎,過濾,濾出液加水至大半碗,慢火煎至剛沸爲度,乘溫頓服,每日1次。服藥後常有噁心嘔吐腹瀉副作用。試用於24例,對消除水腫有一定療效;消腫後如給予補腎健脾益氣補血方劑,每能鞏固療效。此藥對功能極度不良或有尿毒症表現的慢性腎炎無效。

3.16 摘錄

《*辭典》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66.

用到中藥烏桕木根皮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