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法

熨法 中醫治法 鍼灸學 中醫學 中醫外科學 外治法 外科治法 中醫治療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ùn fǎ

2 英文參考

medicated ironi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opical application of heated powd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ot packet metho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熨法:1.治療方法之一;2.中醫眼科外治方法名稱。

4 外治法之一·熨法

熨法(hot packet method)爲外治法之一[1]。是指把藥物加酒、醋炒熱,布包熨摩患處,使腠理疏通而達到治療目的的外治法[2]。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目前常因藥物的炒煮不便,而較少應用,但臨牀上單純熱敷還在普遍使用。

黃帝內經靈樞·壽夭剛柔》:“刺大人者,以藥熨[2]。”

因其用藥不同,名稱與作用亦異[2]

酒能昇陽發散,故暴寒襲人肌膚,採用酒熨[2]

米醋能消堅破結,故疽毒初生,則用醋熨[2]

還有鹽熨、蔥熨、姜熨、橘葉熨、蠶砂熨、紫蘇熨等,都是將藥加入布包,置於腹上熨之,使藥氣入腹,起到散寒祛邪、緩和疼痛作用[2]

4.1 原理

熨法藥物炒熱,布包,熱熨患處;或以棉布浸漬藥汁後趁熱熨之,借藥性及溫暖作用,產生溫通經脈,調和氣血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作用[3]

4.2 適應

熨法適用於風寒溼痹、脘腹冷痛等證[3]

熨法適用於虛證寒證經氣壅滯等[3]

適用於風寒溼痰凝滯筋骨肌肉等證,以及乳癰的初起或回乳

4.3 用法

熨風散藥末:取赤皮蔥連須240g,搗爛後與藥末和勻,醋拌炒熱,布包熨患處,稍冷即換,有溫經祛寒、散風止痛之功,適用於附骨疽流痰皮色不變、筋骨酸痛。又如取皮硝80g,置布袋中,覆於乳房部,再把熱水袋置於布袋上待其溶化吸收,有消腫回乳之功,適用於乳癰初起或哺乳期回乳

4.4 注意事項

隨時聽取患者對治療部位熱感程度的反映,不得引起皮膚灼傷。室內煙霧瀰漫時,要適當流通空氣。

一般陽證腫瘍禁用。

5 中醫眼科外治方法名稱·熨法

熨法中醫眼科外治方法[3]。《聖濟總錄》卷一百一十三:“溫熨之法,蓋欲發散血氣,使之宣流[3]。”一般常用布包炒熱的食鹽蔥白艾葉吳茱萸藥物,待溫度適宜後,貼熨患眼之眼瞼太陽穴等處[3]適應陰寒內盛的目疾疼痛等證[3]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43.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