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針療法

針刺方法 醫療技術名 鍼灸學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ǒu zhēn liáo fǎ

2 英文參考

Hand acupunctur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手針療法針刺療法之一。即針刺手部特定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見下表)[1]。臨牀操作時,用短毫針在選定的部位上,快速進針,但不可刺傷骨膜,給予中強刺激後,留針5~15分鐘,並可加用電針[1]。本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急慢性疼痛疾患的治療,如關節扭傷風溼痹痛,神經頭痛三叉神經痛膽絞痛等;對支氣管哮喘,夜尿症等亦有效[1]

手針療法是在手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針刺以治療全身各部位病痛的方法。爲遠道取穴法的應用。它是我國鍼灸工作者在針刺手經穴可以治療其它部位疾病的啓發下,以經絡學說爲基礎,於60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針法。此法的主要作用在於鎮痛,對於各種急性疼痛、急性扭挫傷等有較好的療效。手針穴位,大部分在手三陰三陽經脈線上(如圖),一般應按循經辨證進行取穴。臨牀應用時多選取與疾病部位相對應側的手部相應穴位,即病在左選右手穴,病在右選左手穴,如兩側有病則選雙手穴。操作時,將毫針緊靠骨膜外面垂直於掌面直刺穴位手背腰痛點除外),以不刺入骨膜爲準,深度3~5分。一般用捻轉提插強刺激手法留針3~5分鐘。針刺手腰痛點時,針身皮膚表面呈15°~30°角,針尖向掌面側,從伸肌腱掌骨之間刺入,深約5~8分。在治療各種疼痛性疾患時,痛止後不要馬上去針,應持續行鍼1~3分鐘。必要時可延長留針時間,或採用皮下埋針法,也可加用電針。本法可用於全身各部的病症,但主要應用於各種急慢性疼痛疾患的治療如關節扭傷風溼痹痛,神經頭痛三叉神經痛膽絞痛等。

手針療法穴位及主治表(表出自《中醫大辭典》)

分部

穴名

位置

主治

升壓點

手背橫紋中點

各種疾病引起的血壓下降

腰腿點

手背橫紋前1.5寸,第二伸指肌腱橈側及第四伸指肌腱尺側,共兩點。

腰腿痛,腰扭傷

踝點

拇指橈側掌指關節赤白肉際

關節

胸點

拇指橈側關節赤白肉際

胸痛,吐瀉,癲癇

分部

穴名

位置

主治

背側

眼點

拇指尺側關節赤白肉際

眼痛,眼病

肩點

食指橈側掌指關節赤白肉際

肩痛

前頭點

食指橈側第一指關節赤白肉際

頭痛胃痙攣急性胃腸炎,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膝關節痛

頭頂

中指橈側第一指關節赤白肉際

神經頭痛頭頂

偏頭點

無名指尺側第一指關節赤白肉際

偏頭痛胸脅痛,肝脾區痛,膽絞痛

呃逆

手背中指第二指關節橫紋中點

呃逆

退熱點

手背中指橈側指蹼處

發熱,目疾

會陰

小指橈側第一指關節赤白肉際

會陰部痛

後頭點

小指尺側第一指關節赤白肉際

頭痛急性扁桃體炎臂痛,頰痛,呃逆

脊柱點

小指尺側掌指關節赤白肉際

急性棘間韌帶扭傷椎間盤突出,手術後的腰痛尾骨痛,耳鳴鼻塞

坐骨神經點

手背第四掌指關節尺側

坐骨神經痛髖關節及臀疼痛

咽喉點

手背第三掌指關節尺側

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三叉神經痛牙痛

頸點

手背第二掌指關節尺側

落枕頸項扭傷

腹瀉點

手背第三、四掌指關節上1寸

腹瀉

瘧疾

第一掌骨與腕關節結合處,大魚際橈側

瘧疾

扁桃體點(魚際點)

掌面第一掌骨尺側中點

扁桃體炎,喉炎

咳喘點

掌面,食指掌關節尺側

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神經頭痛

分部

穴名

位置

主治

小兒消化不良點

掌面,中指第一指關節橫紋中點

小兒消化不良

急救點

中指尖,距指甲緣2分許

急救昏迷

牙痛

掌面,第三、四掌骨間,距掌指橫紋後約1寸

牙痛

夜尿點

掌面,小指第二指關節橫紋中點

夜尿,尿頻

定驚點

手掌側大小魚際交接處中點

高熱引起驚厥

胃腸點

勞宮穴與大陵穴聯線中點

慢性胃炎潰瘍病消化不良,膽道蛔蟲病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0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