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學說

中醫基礎理論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ng luò xué shuō

2 英文參考

meridian doctrin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heory of meridian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經絡學說是在中醫醫療實踐中建立起來的闡述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佈、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和體表相互關係的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 。經絡學說經絡爲中心,闡述其循行路線、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與臟腑體表之間的多種聯繫,用以指導臨牀診斷和防治疾病[2]。它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建立了人體整體觀氣血循環學說,爲中醫辨證論治藥物歸經奠定了基礎[2]

經絡學說的其形成與發展,與鍼灸推拿療法的應用有着密切關係,故經絡學說也是鍼灸推拿的理論核心。中醫臨牀治病明辨病變的臟腑經絡,把握疾病的傳變,以及中藥方劑歸經理論等,都以經絡學說爲基礎。《黃帝內經靈樞·經別》:“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以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難。”《扁鵲心書》:“學醫不知經絡,開口動手便錯。”經絡遍佈全身,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溝通內外,貫穿上下,將人體各部組織器官聯繫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並籍以運行氣血,營養機體,使人體各部分的功能活動保持協調和相對平衡經絡學說是在陰陽五行學說指導下,與中醫學其他基礎理論互相影響、互爲補充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但對於經絡實質,迄今還不能從形態學上加以證實。現代對經絡的研究,更是利用各種手段,從文獻學、形態學生理學胚胎發生學、物理學等各個方面着手,提出了周圍神經相關說、結締組織相關說、特殊結構說、經絡——皮層——內臟相關說、第三平衡系統論、神經體液相關說經絡實質二重反射說細胞信息傳遞說、經絡生物全息論、場論等很多關於經絡實質的假說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8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