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獲得性肺炎臨牀路徑(2016年版)

2016年版臨牀路徑 臨牀路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è qū huò dé xìng fèi yán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6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社區獲得性肺炎臨牀路徑(2016年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於2016年5月3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苯丙酮尿症等26個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6〕577號)印發。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苯丙酮尿症等26個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6〕57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爲進一步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範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委中華醫學會組織制定了苯丙酮尿症等26個病種的臨牀路徑(名單附後),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在醫療質量管理工作中參考執行。上述臨牀路徑已在中華醫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發佈,請各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登陸網站下載,並指導醫療機構結合實際,制訂具體的臨牀路徑、細化分支路徑並組織實施。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6年5月31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社區獲得性肺炎臨牀路徑

4.1 一、社區獲得性肺炎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社區獲得性肺炎(ICD-10:J15.901)

4.1.2 (二)診斷依據。

診斷依據根據《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06年)

1.新近出現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加重,並出現膿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發熱

3.肺實變體徵和(或)聞及溼性囉音。

4.白細胞數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細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檢查顯示片狀、斑片浸潤性陰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不伴胸腔積液

滿足以上1~4項中任何1項加第5項,併除外肺結核、肺部腫瘤、非感染性肺間質性疾病、肺水腫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症肺血管炎等後,可建立臨牀診斷。

4.1.3 (三)肺炎嚴重程度評估

入院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應進行病情嚴重程度評價,根據嚴重程度選擇治療地點和抗菌藥物,並對預後進行預估。重症肺炎的診斷標準依照《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06年)。當患者出現下列徵象中1項或以上者可診斷爲重症肺炎,需密切觀察,積極救治,有條件時,建議收住ICU治療:(1)意識障礙。(2)呼吸頻率≥30次/min。(3)Pa02<60mmHg,Pa02/Fi02 <300,需行機械通氣治療。(4)動脈收縮壓<90mmHg,(5)併發膿毒性休克。(6) 胸部X線片顯示雙側或多肺葉受累,或入院48h內病變擴大≥50%。(7)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併發急性腎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療。

4.1.4 (四)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社區獲得性肺炎疾病編碼(ICD-10:J15.901)。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治療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4.1.5 (五)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

1.建議必須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

(2)肝功能、腎功能血糖電解質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CRP)等。

(3)胸部正側位X線片、心電圖

(4)呼吸道分泌物或血病原學檢查藥敏試驗(在醫院實驗室條件允許且患者可配合的情況下)。

2.根據患者情況進行: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氣分析、胸部CT、D-二聚體B超支氣管鏡、肺穿刺等有創性檢查等。

4.1.6 (六)治療方案與藥物選擇。

評估患者和特定病原體感染的危險因素,入院後儘快(4-8h內)給予抗菌藥物藥物選擇:根據《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06年),結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1.輕、中度肺炎患者

①口服或靜脈注射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二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呋辛等)、頭孢噻肟頭孢曲松單用或聯用大環內酯類。②口服或靜脈注射呼吸喹諾酮類。

2.重症肺炎患者

(1)當無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危險因素時:

靜脈注射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頭孢曲松頭孢噻肟厄他培南聯合靜脈注射大環內酯類。②靜脈注射呼吸喹諾酮類聯合氨基糖苷類。

(2)當有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危險因素時:

①具有抗假單胞菌活性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頭孢他啶頭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聯合靜脈注射大環內酯類,必要時還可同時聯用氨基糖苷類。

②具有抗假單胞菌活性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聯合靜脈注射喹諾酮類。

靜脈注射環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聯合氨基糖苷類。

3.初始治療2-3天后進行臨牀評估,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抗菌藥物

4.對症支持治療:退熱、止咳化痰、吸氧。

4.1.7 (七)出院標準。

1.症狀好轉,體溫正常超過72h。

2.影像學提示肺部病竈明顯吸收

4.1.8 (八)變異及原因分析

1.治療無效或者病情進展,需複查病原學檢查並調整抗菌藥物,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2.伴有影響本病治療效果的合併症,需要進行相關診斷和治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3. 病情嚴重,需要呼吸支持者,歸入其他路徑。

4.1.9 (九)標準住院日。

住院時間7-14天。但社區獲得性肺炎病情往往復雜多變,如出現併發症或合併症加重住院時間可至14-28天。

4.2 二、社區獲得性肺炎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社區獲得性肺炎(ICD-10:J15.901)

患者姓名:性別:年齡:門診號:住院號: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標準住院日:7-14天

時間

住院第1-3天

住院期間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      進行病情初步評估

□      上級醫師查房

□      評估特定病原體的危險因素,進行初始經驗性抗感染治療

□      開具化驗單,完成病歷書寫

□      上級醫師查房

□      覈查輔助檢查的結果是否有異常

□      病情評估,維持原有治療或調整抗菌藥物

□      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      住院醫師書寫病程記錄

長期醫囑:

□      呼吸內科護理常規

□      一/二/三級護理(根據病情)

□      吸氧(必要時)

□      抗菌藥物

□      對症支持治療

臨時醫囑:

□      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

□    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糖紅細胞沉降率、CRP

□    病原學檢查藥敏試驗

□    胸正側位X線片、心電圖

□    血氣分析、胸部CT、血培養、B超D-二聚體感染性疾病篩查(必要時)

□    對症處理

長期醫囑

□      呼吸內科護理常規

□      一/二/三級護理(根據病情)

□      吸氧(必要時)

□      抗菌藥物

□      對症支持治療

□      根據病情調抗菌藥物

臨時醫囑:

□      對症處理

□      複查血常規

□      複查胸部X線檢查(必要時)

□      異常指標複查

□      複查病原學檢查(必要時)

□      有創性檢查(必要時)

護理

工作

□      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

□      入院護理評估,護理計劃

□      隨時觀察患者情況

□      靜脈取血,用藥指導

□      進行戒菸、戒酒的建議和教育

□      協助患者完成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

□      觀察患者一般情況及病情變化

□      注意痰液變化

□      觀察治療效果及藥物反應

□      疾病相關健康教育

病情變異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時間

出院前1-3天

出院日

□    上級醫師查房

□    評估治療效果

□    確定出院後治療方案

□      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

□    完成出院小結

□    向患者交待出院後注意事項

□    預約複診日期

長期醫囑:

□      呼吸內科護理常規

□      二/三級護理(根據病情)

□      吸氧(必要時)

□      抗菌藥物

□      對症治療

□      根據病情調

臨時醫囑:

□    複查血常規、胸部X線片(必要時)

□    根據需要,複查有關檢查

出院醫囑:

□    出院帶藥

□    門診隨診

主要

護理

工作

□    觀察患者一般情況

□    觀察療效、各種藥物作用不良反應

□    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

□    出院準備指導

□    幫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

□    出院指導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