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地黴素A1/吉他黴素A6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麥白黴素藥典標準

1.1 品名

1.1.1 中文名

麥白黴素

1.1.2 漢語拼音

Maibaimeisu

1.1.3 英文名

Meleumycin

1.2 來源(名稱)、含量(效價

本品爲含麥迪黴素A1吉他黴素A6爲主的多組分混合物。按乾燥品計算,每1mg的效價不得少於850麥白黴素單位。

1.3 性狀

本品爲白色或類白色粉末或結晶性粉末;微有特臭;味苦。

本品在甲醇中極溶解,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中易溶,在水中極溶解,在石油醚中不溶。

1.4 鑑別

(1)在麥迪黴素A1、A2吉他黴素A4、A6、A8組分檢查項下記錄的色譜圖中,供試品溶液應出現五個與麥白黴素標準品溶液中A8、A6、A1、A4、A2峯保留時間一致的色譜峯。

(2)取本品,加無水乙醇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16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Ⅳ A)測定,在232nm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1.5 檢查

1.5.1 有關物質

麥迪黴素A1、A2吉他黴素A4、A6、A8組分項下的方法測定,A系列組分以外的其他有關物質之和不得過25%,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任何小於標準品溶液麥迪黴素A1面積0.05%的峯可忽略不計。

1.5.2 乾燥失重

取本品適量,在105℃乾燥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2.0%(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L)。

1.5.3 熾灼殘渣

不得過0.5%(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N)。

1.5.4 麥迪黴素A1、A2與吉他黴素A4、A6、A8組分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Ⅴ D)測定。

1.5.4.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0.2 mol/L甲酸溶液(用三乙胺調節pH值至7.6)-乙腈(62:38)爲流動相,柱溫30℃,檢測波長爲232nm,流速爲每分鐘1.5ml。取麥白黴素標準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的色譜圖應與標準圖譜一致。各A組分的出峯順序依次爲A8、A6、A1、A4、A2

1.5.4.2 測定法

取本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2mg的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另取麥白黴素標準品,同法測定。按外標法以麥迪黴素A1的峯面積計算,按乾燥品計,麥迪黴素A1應不低於48%,吉他黴素A6應不低於12%,A1、A2、A4、A6、A8之和應不低於70%。

1.6 含量測定

精密稱取本品適量,加乙醇(每4mg加乙醇1ml)溶解後,用滅菌水定量制成每1ml中約含1000單位的溶液,照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Ⅺ A管碟法或比濁法)測定。1000麥白黴素單位相當於1mg麥白黴素

1.7 類別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1.8 貯藏

密封,在乾燥保存

1.9 製劑

(1)麥白黴素片  (2)麥白黴素膠囊

1.10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2 麥白黴素介紹

2.1 藥品名稱

麥白黴素

2.2 英文名稱

Meleumycin

2.3 別名

麥地黴素A1/吉他黴素A6;Meleumycinum

2.4 分類

抗生素 > 大環內酯類

2.5 劑型

片劑:0.1g。

2.6 麥白黴素的藥理作用

麥白黴麥白黴素是一種多組分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主要由麥迪黴素A1吉他黴素A2兩種組分組成,每毫克不少於850個麥迪黴素單位。其抗菌作用機制是通過與細菌的50S核糖體亞基相結合,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麥白黴素對金黃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釀膿鏈球菌溶血鏈球菌肺炎球菌肺炎支原體流感桿菌淋球菌腦膜炎球菌等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

2.7 麥白黴素藥代動力學

麥白黴麥白黴素口服後吸收迅速,單次口服麥白黴素1g,約1h血藥濃度達峯值,約爲1.13μg/ml。藥物吸收後可完全、廣泛分佈於各組織中。組織中藥物濃度高於血藥濃度,其中尤以肝、脾、肺、膽汁、痰液中濃度較高,但尿中濃度較低。藥物極少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循環,僅有極少量向乳汁移行。麥白黴素主要在肝臟代謝,經膽汁排出。正常人反覆給藥一般無蓄積作用,腎功能不全者藥物排出時間相對延長。

2.8 麥白黴素適應

1.適用於治療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適用於治療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慢性支氣管急性發作等下呼吸道感染

3.適用於治療敏感菌所致的癤、蜂窩織炎、肛周感染、創面感染皮膚組織感染

2.9 麥白黴素禁忌

麥白黴素或其他大環內酯類藥過敏者。

2.10 注意事項

1.交叉過敏:患者對一種大環內酯類藥過敏時,對其他大環內酯類藥也可能過敏。

2.慎用:(1)肝功能不全者;(2)孕婦及哺乳期婦女;(3)早產兒新生兒

3.少數患者用藥後可出現血清轉氨酶鹼性磷酸酶升高,嗜酸粒細胞增多等。

2.11 麥白黴素不良反應

麥白黴麥白黴素不良反應紅黴素輕微。

1.常見輕度食慾減退、噁心、胃部不適等胃腸道症狀

2.偶見皮疹、蕁麻疹過敏反應

3.少數患者用藥後可出現暫時性肝功能異常。

4.有報道長期、大劑量使用麥白黴素可致菌羣失調發生舌炎口角炎、假膜性結腸炎等。

2.12 麥白黴素的用法用量

1.成人:每天0.6~1.2g,分3~4次服用,療程7~14天。

2.兒童:每天30mg/kg,分3~4次服用。

2.13 藥物相互作用

1.麥白黴素與氮基糖苷類藥合用時,對鏈球菌有協同抗菌作用

2.麥白黴素地高辛合用,可使地高辛血藥濃度升高。

3.麥白黴素與三唑侖合用,可通過減少三唑侖的降解使三唑侖的血藥濃度升高。

4.麥白黴素細菌色素P450系代謝藥合用,可升高血清卡馬西平特非那定環孢素、環己巴比妥、苯妥英鈉的濃度。

5.麥白黴素麥角胺或二氫麥角胺合用,可引起急性麥角毒性(嚴重的末梢血管痙攣和感覺遲鈍等)。

6.麥白黴素青黴素抗生素合用時,可抑制細菌細胞分裂,降低青黴素類藥抗菌活性

7.麥白黴素林可黴素類藥合用時,一般認爲有拮抗作用,且合用時假膜性結腸炎的發生率增大。

8.麥白黴素氯黴素合用時,一般認爲有拮抗作用

9.含鋁、鎂的抗酸藥能降低麥白黴素口服制劑的血藥濃度峯值,但不降低最低曲線下面積(AUC)。

2.14 專家點評

麥白黴麥白黴素抗菌範圍與麥迪黴素相似,但與麥迪黴素有交叉耐藥性麥白黴素對革蘭陽性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部分革蘭陰性桿菌、支原體也有較強的抗菌活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