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結核病竈清除術

關節結核的手術 骨與關節感染的手術 手術 骨與關節結核的手術 小兒外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uān guān jíe jié hé bìng zào qīng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curettage of tuberculous lesion of hip joint

4 ICD編碼:80.85

4.1 分類

小兒外科/骨與關節感染的手術/骨與關節結核的手術/關節結核的手術

4.2 概述

髖關節結核病竈清除術用於髖關節結核的治療。髖關節結核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病變部位,10歲以下兒童約佔60%。由於滑膜血運豐富,所以,原發性滑膜結核少見。髖關節結核原發病竈多位於髖臼上緣及後緣,股骨頸和股骨頭骨骺。因爲關節周圍有堅強的韌帶連接及豐厚的肌肉,使髖關節結核的早期診斷較爲困難,容易形成全髖關節結核,而導致股骨頭頸和髖臼破壞,造成病理性脫位及肢體短縮畸形,將嚴重地影響肢體功能。當臨牀診斷爲髖關節結核,經1~2個月抗結核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時,應積極選擇髖關節探查及病竈清除術。

4.3 適應

髖關節結核病竈清除術適用於:

1.髖關節單純性滑膜結核經保守治療無效者。

2.股骨頸及股骨頭的單純性骨結核,經系統抗結核藥物治療,結核病竈繼續擴大者。

3.早期全關節結核者。

4.4 禁忌症

1.身體其他部位有活動結核病竈,如浸潤型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等,應視爲手術禁忌。但經治療痊癒穩定者,仍可考慮手術治療。

2.經鏈黴素抗結核藥物治療後,全身中毒症狀無改善者。

3.全身情況不佳或嬰幼兒老年人、難以耐受手術者,應暫緩手術,換用他法治療。

4.5 術前準備

1.攝髖關節正側位X線片和CT掃描,明確結核病變範圍及髖臼和股骨頭的破壞程度。

2.術前3周開始系統進行抗結核藥物治療,以避免手術引起結核菌血行播散。

4.6 麻醉體位

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全身麻醉病兒仰臥位,術側臀部墊高。

4.7 手術步驟

4.7.1 1.切口

沿髂骨嵴中點向前下方經髂前上棘,向下到大腿上1/3處做弧形切口。切開皮膚和深筋膜,顯露股外側皮神經,闊筋膜張肌及縫匠肌(圖12.32.4.2.1-1,12.32.4.2.1-2)。

4.7.2 2.顯露髖關

先在髂前上棘處分離筋膜張肌和縫匠肌間隙,顯露股直肌及髂腰肌,並將股外側皮神經牽向內側,予以保護(12.32.4.2.1-3,12.32.4.2.1-4)。接着,沿髂嵴切開髂嵴骨骺,採取骨膜下剝離闊筋膜張肌和臀中肌的附麗點,直至髖臼上緣,並用紗布填塞止血然後,切斷股直肌起點腱並翻向遠端,可顯露髖關節囊(圖12.32.4.2.1-5~12.32.4.2.1-7)。

4.7.3 3.清除結核病竈

關節囊“十”字切開、吸出膿液,顯露並探查關節腔。如系單純性滑膜結核,則切除或刮除滑膜上的肉芽組織。倘若不能除外髖臼和股骨結核,抑或確定爲全關節結核,則應將髖關節屈曲並外旋、內收,使股骨脫位,仔細探查關節腔然後,用刮匙把股骨頭和髖臼內的肉芽組織、死骨和壞死的軟骨面刮除。但注意不要破壞骨生長板,以免影響骨骼生長發育(圖12.32.4.2.1-8A~C)。

4.7.4 4.閉合切口

切除壞死關節囊瘢痕組織,用生理鹽水反覆沖洗關節腔,放入適量抗結核藥物抗生素,將股骨頭復位,分別縫合股直肌腱、髂嵴骨骺,以及皮下組織皮膚(圖12.32.4.2.1-9)。

4.8 術後處理

1.用單側髖人字石膏髖關節固定,或採取下肢骨牽引3~4周後,再用髖人字石膏固定8~10周。

2.繼續全身治療及抗結核藥物治療。

3.拆除石膏後,攝X線檢查病變癒合情況,並逐漸進行功能練習

5 ICD編碼:80.8501

5.1 分類

骨科/骨與關節結核的手術治療/四肢骨與關節結核的手術治療/髖關節結核的手術治療

5.2 概述

髖關節結核病竈清除術用於髖關節結核的治療。髖關節結核的發病率僅次於脊柱結核而居第2位。本病多見於兒童四肢關節的顯露比脊柱容易並且清楚,清除病竈也比較徹底,因此,四肢關節結核治癒率比脊柱結核高。早期髂關節結核包括單純骨結核或滑膜結核,經病竈清除後,不但可以治癒結核病變,而且可以保留關節的大部或全部功能。晚期髂關節結核(包括全關節結核及繼發感染者)病竈清除後,雖可治癒結核病變,但將喪失關節功能。因此,對髂關節結核應早期診斷,早期手術,以減少殘廢。

髖關節結核可分爲單純滑膜結核、單純骨結核、早期全關節結核和晚期全關節結核4種,其中以單純滑膜結核較多,單純骨結核較少,診斷確定後,應根據病人年齡、病理類型和不同發展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2.3.4.2-1~3.12.3.4.2-3)。

5.3 適應

髖關節結核病竈清除術適用於髂關節結核的任何類型(包括單純骨結核、單純滑膜結核、全關節結核及其繼發感染者),除全身情況太差或年齡太小者以外,均適於病竈清除術。

5.4 禁忌

高齡體弱,合併有心臟病、糖尿病、肝腎等其他嚴重疾病者。

5.5 術前準備

關節常因保護性肌肉痙攣,以致髖關節屈曲、內收畸形,甚至引起病理性脫位。因此,術前應作皮牽引以減輕疼痛,糾正畸形。對有病理脫位者,應逐漸將股骨頭拉至髖臼平面,以利手術。

5.6 麻醉

術中需將髂關節脫位,要求肌肉鬆弛,因此,最好選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小兒可選用骶管麻醉或全麻。

5.7 手術步驟

5.7.1 1.體位

病人仰臥,術側臀部及腰部墊以軟枕,使背部與手術檯成15°~20°角。

5.7.2 2.切口、顯露

採用髖關節前外側顯露途徑。切開皮膚分離並保護股外側皮神經。切開髂嵴骨膜,顯露髂骨內、外面,外側要剝離至髖臼上緣,內側要剝離至髂前下棘及恥骨上支。然後,分開縫匠肌、闊筋膜張肌,切斷下翻股直肌上段,將髂腰肌拉向內側,即可充分顯露關節囊的前側與內、外側。

5.7.3 3.清除病竈

切開關節囊前壁,吸盡膿液然後切除已顯露的包括滑膜在內的關節囊[圖1 ⑴]。此時緩慢屈曲、內收並外旋髖關節,在不用暴力的情況下將股骨頭自髖臼脫位。通常脫位並不困難,關節破壞愈嚴重,脫位愈容易。但在單純骨結核關節纖維強直時,脫位比較困難。單純骨結核的圓韌帶完整而妨礙脫位時,應一面輕輕將下肢外旋,使股骨頭與髂臼部分分離,一面將手術刀伸入髖臼,切斷圓韌帶,即可脫位關節纖維強直時,應儘可能先切除業已顯露的關節囊。併發關節內收屈曲畸形者,還須將髂腰肌止點切斷,解除攣縮。然後,輕輕將下肢外旋,用骨膜剝離器或髖臼鑿插入股骨頭與髂臼之間,分開粘連或鑿開纖維強直部分,直至股骨頭的後側,即可一面輕輕使用手法,一面用骨膜剝離器將股骨頭撬起,使之脫位

脫位,先清除股骨頭及股骨頸的病竈,然後將下肢置於伸直、內收並外旋位,使髖臼充分顯露,以便清除髖臼內及後側關節囊的病竈[圖1 ⑵]。在切除後側關節囊的病竈時,因位置較深,顯露較小,應仔細操作,不能切除過深,以免損傷深部的坐骨神經。如切除有困難,可用刮匙刮盡肉芽或切除部分滑膜[圖1 ⑶]。

⑴切開及切除髖關節囊

⑵清除股骨頭、頸及髖臼病竈

⑶切除關節後側關節囊

⑷復位股骨頭,縫合股直肌

圖1 右側髂關節結核病竈清除術

病竈徹底清除後,如需作關節融合,可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切除髖臼及股骨頭的軟骨面,使二者的粗糙面密切接觸,並自髂骨取自體骨關節內、外融合(見[圖2])。

髖關節外側切口,翻開闊筋膜張肌瓣,從髂骨外面剝離臀中

⑵從大轉子上切下臀中肌止點後向外拉開,向內拉開股直肌,用髖臼鑿插進髖關節進行分離

脫位股骨頭,鑿除頭、臼關節軟骨面

⑷復位後,矢狀面劈開大轉子,在髖臼上緣鑿槽,鑿毛股骨頸上面,從髂骨取植骨片

⑸植骨加強融合

⑹縫合肌層

圖2 髂關節融合術

5.7.4 4.縫合及外固定

滅菌生理鹽水反覆沖洗傷口,徹底止血後,於髖臼內置入鏈黴素粉劑1g,復位股骨頭,由專人維持在功能位置,逐層縫合。股直肌肌腱攣縮者,應予延長[圖1 ⑷],傷口不置引流條。術後用髖人字石膏外固定於功能位。

5.8 中注意事項

1.髖關節前外側顯露手術,是在股三角的外緣(縫匠肌)及底部(恥骨肌、髂腰肌)的外側進行,一般不易損傷動脈及股神經。爲預防該血管神經損傷,操作範圍應以縫匠肌及髂腰肌爲界。

2.髂關節結核多見於兒童股骨細弱並有廢用性脫鈣,在使用手法脫位股骨頭時切忌用暴力,以免引起股骨幹骨折

3.徹底清除病竈、復位髂關節、按層縫合以後,如果不恰當地將病肢屈曲、內收,可引起髂關節脫位;如未及時發現,將導致殘廢。因此,股骨頭復位後,應有專人保持病肢位置,直至縫合和石膏外固定完畢爲止,以防髂關節脫位。術後石膏乾燥後,即行x線攝片檢查,以確定有無關節脫位

5.9 術後處理

1.髂關節結核病竈清除術的目的是治癒結核病變,並儘可能保存關節功能,因此術後固定常因病竈類型、手術方式及病人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⑴單純滑膜結核僅作滑膜切除手術,年齡在10歲以下者,術後用髖人字石膏固定3個月,然後除去石膏,鍛鍊活動;年齡在10歲以上者,用髖人字石膏固定4周後,宜拆去石膏,改作皮牽引,如無腫脹、疼痛,可間斷除去牽引重量,鍛鍊髖、膝關功能,3個月後扶拐離牀,鍛鍊負重與行走。

⑵單純骨結核病竈不大,清除時不必將髂關節脫位者,術後僅用皮牽引6~8周即可;如已將髂關節脫位股骨頸部病竈較大者,術後宜用髖人字石膏固定3個月。

⑶全關節結核如在清除病竈的同時行關節融合者,術後應髖人字石膏固定至髖關節呈骨性癒合爲止,一般需6個月左右。如因年齡太小或破壞不嚴重,可僅作病竈清除,術後外固定可按單純滑膜結核處理,以觀後效。

外固定期間應注意功能鍛鍊。未固定的關節應儘可能活動;固定的肢體也應定時進行肌肉收縮活動,以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

2.皮膚用絲線間斷縫合者,應於術後10~14日將石膏切口部位“開窗”,拆除縫線,然後再修補石膏

3.髖人字石膏未乾前極易在髖、膝部折斷,故應儘速烤乾,可以早期翻身活動,防止併發症發生。尤需避免大、小便溼污石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