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女科證治》

清 竹林寺僧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氣虛發熱

大凡元氣虛而發熱者,皆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但用六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炮姜溫補脾氣,諸證自退。若四肢畏冷急加附子。故新產陰血暴傷,陽無所附而外熱,宜四物湯炮姜補陰以配陽。若因誤服寒涼克伐之劑而外熱,此爲寒氣格陽於外,宜四君子湯炮姜肉桂,如不應急附子。若或肌膚發熱,面目赤色,煩渴引飲,此血脫發躁也。宣當歸補血湯。若去血過多而發熱者,其證必煩渴短氣頭痛眩暈,悶亂內熱,是亦陰虛之屬也,宜人蔘當歸湯(方見上陰虛發熱條中)。

六君子湯

人蔘白朮蜜炙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制,各一錢五分)姜棗爲引,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人蔘黃(蜜炙白朮蜜炙甘草(各一錢五分,炙)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上加姜棗,水煎服。

四物湯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白芍(二錢)水煎服。

四君子湯

人蔘白朮蜜炙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姜棗爲引,水煎服。

當歸補血湯

黃(蜜炙,一兩)當歸(三錢)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