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女科證治》

清 竹林寺僧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婦人不孕病源

婦人所重在血,血能構精胎孕乃成,欲察其病,惟於經候見之;欲治其病,惟於陰分調之。蓋經即血也,血即陰也,陰以應月,故月月如期,此其常也。及其爲病則有或先或後者,有一月兩至者,有兩月一至者,有枯絕不通者,有頻來不止者;有先痛而後行者,有先行而後痛者;有淡色、紫色、黑色者,有瘀而爲條、爲片者;有精血不充而化作帶濁者,有元氣下陷而變爲崩漏者;有子宮虛冷而陽氣不能生化者,有血中伏熱陰氣不能凝成者;有血氣瘕,子髒不收、月水不通者,皆真陰之病也(主治之法詳載調經上、下兩卷)。夫真陰既病,則陰血不足者不能育胎,陰氣不足者不能攝胎。攝育之權總在命門,以命門爲衝任之血海,而胎以血爲主,血不能自生而又以氣爲主,是皆真陰之謂也。故凡補命門,或氣或血,皆可謂之補陰,而補陰之法,即培根固本之道也。凡自壯至老,乃人人之所不可缺者,而況爲先天後天之肇基舍,是無以用其力矣。是以調經種子之法,亦惟以填補命門顧惜陽氣爲主。然精血之都在命門,而精血之源又在二陽心脾之間。蓋心主血,養心則養血,脾胃主飲食、健脾胃則氣布,二者胥和則氣暢血行,此情志飲食,又當先經血爲之計者,無非補陰之源也。使不知本末先後面妄爲之治則烏足以言調經種子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