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崇原》

清 張志聰;高世栻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梔子

氣味苦寒,無毒。主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渣鼻白癩,赤癩,瘡瘍。(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梔。《本經》謂之木丹,《別錄》謂之越桃,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葉如李,濃而深綠,春榮夏茂,凌冬不凋,五月花開,花皆六出,潔白芬芳,交秋結實,如訶子狀,生青,熟則黃赤,其中仁穣亦紅赤,入藥宜用山梔子,皮薄而圓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爲佳。李時珍曰∶蜀中有紅梔子,花爛紅色,其實染物亦赭紅色。)梔子氣味苦寒,其色黃赤,春榮夏茂,凌冬不凋,蓋稟少陰氣化少陰寒水在下,而君火在上也。花多五瓣,而梔花六出。六者水之成數也。稍秒結實,味苦色赤,房刻七棱九棱,是下稟寒水之精,而上結君火之實。主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者,稟寒水之精,而治熱之在內也。面赤,酒鼻,白癩,赤癩,瘡瘍者,結君火之實,而治熱之在外也。梔子能啓寒水之精,清在上之火熱,復能導火熱之氣以下降者,如此。梔子生用能起水陰之氣上滋,復導火熱以下行,若炒黑則但從上而下,不能起水陰以上滋,故仲祖梔子豉湯生用不炒,有交水火,調和心腎之功。而後人委言梔子生用則吐,炒黑則不吐,且以梔子豉湯爲吐劑。愚每用生梔及梔子豉湯,並未曾吐。夫不參經旨,而以訛傳訛者,不獨一梔子爲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