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生發展心理學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ì shēng fā zhǎn xīn lǐ xué

2 註解

畢生發展心理學是在二十世紀70年代,由巴爾泰斯和沙伊厄等人提出的一種比較流行的發展心理學研究方向。他們認爲,發展心理學應研究人類從胚胎到死亡的全過程,而不應只研究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

過去以發展爲名的心理學多數實際上只限於兒童發展階段的研究,對於成年及老年的發展問題則極爲忽視,只是近年來纔開始注意老年的研究。

畢生發展心理學觀點的研究者認爲,人從胚胎到死亡始終是一個前進的發展過程。人的生命是一個連續過程,生命的每一階段都受以前時期的影響,同時也影響着以後的發展階段。

畢生發展着眼於研究人的全部發展過程,研究從產前到死亡的全部行爲變化規律。畢生發展心理學家認爲,人的發展和衰老不只是一個生理過程,同時也是社會環境作用的結果。人的身心發展不能脫離某一時代的社會環境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之中,所謂人的老年化是因爲老一輩人與新一代人具有不同的教育情況、社會背景及文化特點,因而他們之間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然而青年人卻把上一代人的不同行爲表現看作是老年化的結果。事實上,隨着年齡的增長,言語能力判斷力及學會的各種技能等所謂的晶體智力並不減退,只有知覺記憶、運算速度等流體智力有所減退。

由於現代社會的快速進步,社會觀念和技術手段在不斷更新,上一代人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很快就變得無用了,也沒有能夠得到補充和更新,而這卻被青年人看作是老年化的標誌。

事實上,人到老年仍有較大的學習潛力,如果能不斷地適應新的社會思想,及時掌握新技能,追隨時代潮流,則必然會延緩“衰老”進程。隨着社會的老年化,老年人的繼續教育將成爲適應社會發展的必要手段。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