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味冬青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藥典標準

中藥名稱

十六味冬青丸

拼音名

Shiliuwei Dongqing Wan

來源

本品系蒙古族驗方。

性狀

本品爲棕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甘辛、微苦而澀。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腺鱗頭部類圓形,由數十個細胞組成,呈放射狀,直徑40~80μm,棕黃色,多破碎成扇形。
  石細胞無色或淡黃色,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壁較厚,層紋明顯,孔溝細。
  纖維單個散在,長梭形,直徑24~50μm,壁厚,木化。
  內種皮厚壁細胞黃棕色或棕紅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厚,胞腔含硅質塊。
  花粉粒三角形,直徑16μm。
   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
  纖維管胞壁略厚,有具緣紋孔,紋孔口人字狀或十字狀。
  草酸鈣簇晶直徑約40μm。
   花粉粒圓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60μm,外壁有刺,有3 個萌發孔。
  果皮纖維淡黃色,多扭曲,胞腔狹窄,內含棕黃色小顆粒狀物。
  不規則片狀結晶無色,有平直紋理。

處方

冬青葉 150g 石榴 25g 石膏 75g 肉桂 50g 豆實蔻 50g木香 50g 丁香 50g 甘草 50g 白葡萄乾 125g 沉香 75g拳參 75g 蓽茇 50g 肉豆蔻 50g 紅花 50g 廣棗 50g方海 50g

製法

以上十六味,除白葡萄乾外,其餘冬青葉等十五味粉碎成粗粉,加白葡萄乾,粉碎,烘乾,再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
  每100g粉末加煉蜜 110~130g製成大蜜丸,即得。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功能與主治

寬胸順氣,止嗽定喘。
  用於胸滿腹脹,頭昏浮腫,寒嗽痰喘。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 丸,一日 1~2 次。

規格

每丸重6g

貯藏

密封。

《中國藥典》一部

組成

冬青葉150g,石榴25g,石膏75g,肉桂50g,豆蔻50g,木香50g,丁香50g,甘草50g,白葡萄乾125g,沉香75g,拳參75g,蓽茇50g,肉豆蔻50g,紅花50g,廣棗50g,方海50g。

功效

寬胸順氣,止咳定喘。

主治

胸滿腹脹,頭昏浮腫,寒嗽痰喘。

用法用量

每100g粉末加煉蜜110一130g,製成大蜜丸。口服,每次1丸,1日1-2次。

製備方法

以上16味,除白葡萄乾外,其餘冬青葉等15味爲粗末;加白葡萄乾粉碎,烘乾,再粉碎成細末,過篩,混勻。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