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上臉”怎麼回事

問答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問:喝酒“上臉”怎麼回事
答:

有些人喝酒後面部甚至身上皮膚潮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上臉”,而有人卻面不改色,這是怎麼回事呢?

飲酒之後,酒精人體迅速吸收,除了隨着呼吸和尿液排出外,都要通過人體內的兩種酶進行分解,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然而這兩種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也就產生了有的人喝完酒臉紅,有的人面不改色,有的人臉色發白。

酒精的吸收

飲酒後,酒精很快通過胃和小腸毛細血管進入血液。一般情況下,飲酒者血液酒精的濃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在30~45分鐘內將達到最大值,隨後逐漸降低。當BAC超過1000mg/L時,將可能引起明顯的酒精中毒。攝入體內的酒精除少量未被代謝而通過呼吸和尿液直接排出外,大部分酒精需被氧化分解

酒精的代謝

酒精代謝過程中乙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分佈肝臟,在胃腸道及其他組織中也有少量分佈酒精通過血液流到肝臟後,首先被ADH氧化爲乙醛,而乙醛脫氫酶則能把乙醛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分解二氧化碳和水,在肝臟乙醇還能被CYP2E1酶分解代謝

人喝酒後面部潮紅,是因爲皮下暫時性血管擴張所致,因爲這些人體內有高效的乙醇脫氫酶,能迅速將血液中的酒精轉化成乙醛,而乙醛具有讓毛細血管擴張的功能,會引起臉色泛紅甚至身上皮膚潮紅等現象,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上臉”。

酒精代謝的速率主要取決於體內酶的含量,其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並與遺傳有關。人體內若是具備這兩種酶,就能較快地分解酒精中樞神經就較少受到酒精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後,也行若無事。在人體中,都存在乙醇脫氫酶,而且大部分人數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脫氫酶的人就比較多。這種乙醛脫氫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爲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繼續留在體內。你所說的酒精代謝應該是被完整的分解後的狀態,由於很多人缺少乙醛脫氫酶,擁有乙醛脫氫酶的量也是有差別的,所以嚴格的說酒精代謝速度是沒法用一個準確的速度來描述的,因人而異。

關聯詞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